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级训练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一、加强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技术动作组成,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跳跃技能-----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因此,必须重视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的发展。具体手段如下。 1,双腿跳栏架

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栏架。栏架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异,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栏高和加长栏间的跳高。 2,双脚跳皮筋

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个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皮筋。皮筋的高度和相互间的跳高因人而异。 3,屈膝跳 :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4,单足跳

双脚起动30米记时记步单足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培养快速向前的跳跃能力。 5,跳深练习

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6,负荷练习

可采用肩负中等负荷的快速深蹲,轻负荷的快速蹲跳起、双手提铃快速跳及沙坑内连续交换腿跳等,来增强运动员的踝部和腿部肌群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7,十级跨步跳 双脚起跳记距练习。

双脚起跳,单脚落地,连续跨步跳。通过此练习,不断改进技术动作。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要求有两次着地再起跳,要保持三跳的连续性就必须加强连续起跳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训练中要采用单足积极的扒地动作,要避免着地腿前伸得过远。着地腿积极的扒地动作和双臂及摆动腿相对摆动动作能增加起跳能力,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移过下一跳的支撑点,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具体手段有: ⑴跳深练习 ⑵50~100米的多级跨步跳

⑶50~100米的跨跳结合练习,即脚起跳后两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连续进行。 训练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影响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 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练习方法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 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较适合初中学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髋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

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 立定三级跳远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双脚起跳跨大步跳不起身。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2)三跳不连贯,身体平衡不好。

纠正方法: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十跨步跳”练习,要求两眼睛平视,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两腿交替弓箭步跳练习等。

(3)节奏混乱: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

纠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1-2-3”来帮助体育考生掌握跳跃节奏,教师根据体育考生的跳跃能力在地面上做记号,让体育考生逐步掌握三跳的合理距离分配,使体育考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的道理。另外注意第二跳落地的支撑脚是由脚跟迅速滚动到脚前掌的过程。 (4)落地后倒。

纠正方法:要进一步讲明摆臂的动作要求,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要求体育考生在跳跃过程中目视前方,落地前适当含胸收腹,落地后注意两臂的后摆及上体的前倾。

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训练及常见错误动作纠正:一、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析:立定三级跳远是由原地双脚起跳──跨步跳──跳跃等技术环节组成。由于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因此它属于爆发力和弹跳力类的项目。 (一)、预备姿势:预摆阶段幅度要大,动作应协调、放松,要预先拉长肌肉初长度。预摆动作做2~3次即可,以感觉“顺”为标准,这个过程很重要。合理的姿势应该是两脚平行站立,脚尖向前,自然分开,目视前方,双臂上举的同时深吸一口气,重心上提。然后双臂放松下摆, 顺势呼气,屈膝半蹲,使大小腿保持适宜角度(以145°左右为宜),上体略前倾,全脚掌着地,双臂摆到后侧最高点,使身体重心投影点落于双脚支撑点之间略前。值得提醒的是,预摆结束后,要即刻爆发起跳,不能在半蹲部位停留时间过长,以免使肌肉张力下减。 (二)、第一跳 :在每一个起跳瞬间都要憋气,注意节奏和放松。第一跳起跳速度要快,蹬离地面时蹬地角在50°~60°之间为宜,起跳时把力量弱侧腿作为第一跳的起跳腿(亦即第一跳的落地腿)。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落地时大腿发力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第一跳主要任务是为第二、三跳获取较高的水平初速度,为此,保持良好、放松的起跳状态尤为重要,过高或过远都会加重落地

时的支撑负担,从而影响第二跳和第三跳的起跳质量。值得留意的是,当第一跳落地时,身体总重心要快速前移过渡到支撑点前面去,以免产生制动。 (三)、第二跳:这是立定三级跳远的关键一跳。第一跳起跳结束着地后,身体重心移到脚面正上方稍前时,积极蹬伸踝、膝、髋三个关节,同时双臂主动快速前摆,提肩拔腰(摆臂高度不能超过肩部水平面),做强而有力的牵引,力量强侧腿屈膝提拉式前摆至大腿接近水平时,髋关节积极前送,蹬地结束后摆臂、摆腿要有瞬间的突停动作,然后保持腾空步姿势向前行(这时在空中要有短暂的放松动作)。当大腿一抬至水平面时即顺势打开膝关节,大腿发力做下压鞭打和扒地动作(记住:这是发力时机和顺序)。起跳时腿的蹬伸动作要充分有力,蹬离地面时角度稍大,腾空高度比第一跳高,着地时力量强侧腿落地。这一跳尤其注重快速有力、主动积极扒地式落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要密切观察学生在前两跳落地支撑时是否使用前脚掌着地(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技术动作。正确的技术动作应该是先用全脚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如果采用前脚掌着地,势必会产生过大压力,造成缓冲时间过长和蹬地无力现象,影响蹬地力量和快速发力的效果。这个错误动作在初学者中经常会出现,应及时予以纠正)。 (四)、第三跳:从第一、二跳获取较大的初速度后,在第三跳时换上了力量较强侧腿,可以承受较大负荷,获取三跳中最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腾空。第三跳的起跳技术同第二跳技术。在腾空后空中动作姿势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选用,素质一般的学生应该采用“蹲踞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采用“挺身式”的腾空姿势。第三跳空中的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为落地做好准备。准备落地时,要注意依次做好低头含胸、收腹举腿、伸小腿和勾脚尖的技术动作,与此同时两臂可直接向上高举(或下放双臂经后,后上,再向前),配合身体做好团身折叠动作。这时两脚不要急于落地,两手尽量伸至脚尖方向,尽量延长动作时间。落地时屈膝,带动髋关节前移,充分利用腾空抛物线,使臀部坐在脚落地时撅起的坑点上(当然,也可以在落地后做侧倒动作)。(五)对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的综述:原地两脚同时用力蹬地,第一跳落地脚为力量较差侧,第二跳落地接第三跳起跳脚为力量较强侧;三跳的合理比例是一跳更比一跳长;三跳的空中轨迹是一步更比一步高;三跳的整体节奏是:“哒-!、哒--!、哒---!”。口诀:原地预摆有力蹬地,蹬摆发力大有讲究;三跳比例越跳越长,控制节奏成绩满意。

二、立定三级跳远技术训练:(一)初始学习阶段: 1、手扶栏杆做脚掌“扒地”练习(注意:是全脚掌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体会大腿的积极下压和小腿的向前鞭打动作。 2、原地或行进间的摆腿摆臂练习,体会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3、行进间的摆腿“扒地”练习,要求大腿的积极前摆下压。 4、立定跳远练习:要在蹬边情况下

做练习,体会摆臂、蹬地的协调配合及脚的发力感觉。 5、空中分腿跳:在原地,双腿连续做剪腿跳(可安排在沙坑进行),体会分腿、两腿的主动剪绞用力。(二)提高、巩固学习阶段: 1、单脚跳20米计时。 2、跨步跳60米计时、计步跳: 体会手臂与腿的蹬摆配合,以及蹬地时的“顶”髋,腾空时送髋动作。 3、立定二级跳远:第一跳可落在沙坑里或软垫上再快速起跳,效果更佳。体会第二跳用力感觉。 4、短程助跑三级跳远:体会完整动作的整体感觉,提高负荷强度。 5、立定五级、十级跳远:体会快速用力,以及用力和放松相交替的节奏感,进一步提高负荷强度。 6、打标志点的立定三级跳远:通过标志点来强化技术动作,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三跳比例,也给学生确立了奋斗目标,为超越自我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环境。 7、第三跳跳过一定高度的软障碍(如橡皮筋),增大第三跳的腾起角,用以强调最后一跳的腾空高度。实际上最后一跳强调的仍然是高跳技术。 8、跳箱辅助练习:(1)跳箱放在立定三级跳远的第二跳:将跳箱放于第二跳的着地点,练习者以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开始起跳,第二跳的起跳脚落在箱盖上起跳,完成“跨步”跳。其作用是应用箱盖的高度暗示学生主动抬腿,增加第二跳后的腾空时间,让学生有时间体会空中“跨步”动作;同时可以增加第三跳起跳腿的着地负荷,发展起跳腿的力量。(2)跳箱放在立定三级跳远的第三跳:将跳箱放于第三跳着地点,练习者以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开始起跳,第三跳的起跳脚在箱盖上起跳。其作用是提高“跨步”动作中前摆腿的高度;增加第三跳后的腾空时间,让学生有时间体会空中收腹抬腿动作。 9、摆放实心球练习;把实心球放置于每跳的着地点之间,练习者以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开始起跳,每次越过一个实心球。其作用是以实心球为障碍物,刺激学生三跳的起跳高度、远度和前摆腿的幅度。以上练习可以根据训练需要,调整实心球高度及球间距来增加练习难度。 10、负橡皮带(带阻力)练习:把橡皮带系在踝关节处,练习时迈一至三步做向前起跳技术动作练习。 11、沙坑里连续蛙跳:要求一落地即走,不停顿。15秒~20秒为一组,可安排对角线追逐。 12、交换跳:连续的一个单脚跳接一个跨步跳。 13、“Z”字形跨步跳30米等。 14、常用的腿部力量练习:(1)绝对力量练习:深蹲起、半蹲起、1/4蹲起;(2)快速力量练习:负杠铃30%最大负荷做快速深蹲起,要求5秒内完成5~7次;(3)改善肌间协调性的练习:负杠铃30%最大负荷做前、后、左、右弓箭步分腿跳等。

三、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一)起跳时用前脚掌着地:原因: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纠正方法:进一步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做原地放脚的模仿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学习。(二)原地双脚起跳后,跨不出去:原因:起跳时双脚没有同时发力,腾空后第一跳的起跳腿没有积极主动、有力地提拉;身体重心前移过慢或小腿前伸过大,

引起制动。纠正方法: 1、因为力量素质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达不到要求,造成动作技术表现不出来,故要加强针对性素质训练。 2、多做模仿练习,体会起跳腿提拉动作、扒地和蹬地感觉,注意观察放脚和重心移动(可在起跳线和第一跳落地点间放置一个实心球,迫使起跳后抬腿)。 3、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 4、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三)三跳节奏混乱、不连贯:原因:三跳的发力时机掌握不好,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差。纠正方法: 1、进一步明确动作技术概念,用力时机; 2、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单脚跳、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即交换跳)练习。要求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远,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弓箭步交换腿跳练习等; 3、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哒-!、哒--!、哒---!”来帮助学生掌握跳跃节奏。(四)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原因:对三跳的距离分配缺乏认识,没有控制好三跳的力量和节奏。纠正方法: 1、强化认识,注重三跳力量和节奏的控制; 2、教师根据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地上打点做标志,修正学生三跳的距离分配,使学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一步更比一步远”的道理。

发展专项素质的训练手段十例 1.收腹跳: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2.单足跳:连续30-50米记时或计步数单脚跳练习,左右脚交替跳,练习时强调快、高、远,主要发展爆发力。 3.跨步跳:一腿向前上方摆动,另一腿蹬伸起跳,双臂协调摆动,摆腿注意向前送髋,连续进行。 4.单足跳接跨步跳:两三步助跑后单足跳与跨步跳交替练习,尽量增大动作幅度。 5.多级蛙跳:各跳之间动作连贯,保持向前的速度,全脚掌滚动着地。 6.跳深练习: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7.跳高台练习:立于60—8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单脚蹬上,轮换腿跳,主要发展股二头肌和踝关节力量。 8.两步助跑双脚起跳的三级跳远练习:摆蹬协调,用力集中。 9.下坡立定三级跳远练习:体会如何创造和保持水平速度。 10.完整立定三级跳远练习:动作连贯、幅度大,节奏感强,技术规范。

一、加强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技术动作组成,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跳跃技能-----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因此,必须重视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的发展。具体手段如下。 1、双腿跳栏架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

过每个栏架。栏架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异,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栏高和加长栏间的跳高。 2、双脚跳皮筋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个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皮筋。皮筋的高度和相互间的跳高因人而异。 3、屈膝跳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4、单足跳双脚起动30米记时记步单足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培养运动员快速向前的跳跃能力。 5、跳深练习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6、负荷练习可采用肩负中等负荷的快速深蹲,轻负荷的快速蹲跳起、双手提铃快速跳及沙坑内连续交换腿跳等,来增强运动员的踝部和腿部肌群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7、十级跨步跳双脚起跳记距练习。双脚起跳,单脚落地,连续跨步跳。通过此练习,不断改进技术动作。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要求有两次着地再起跳,要保持三跳的连续性就必须加强连续起跳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训练中要采用单足积极的扒地动作,要避免着地腿前伸得过远。着地腿积极的扒地动作和双臂及摆动腿相对摆动动作能增加起跳能力,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移过下一跳的支撑点,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具体手段有: ⑴跳深练习 ⑵50~100米的多级跨步跳 ⑶50~100米的跨跳结合练习,即脚起跳后两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连续进行。 二、训练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普通中学体育生立定三级跳远训练心得 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 刘桂强

立定三级跳远是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发展快速跳跃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立定三级跳远是当前许多体育院校招生的一项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它要求考生不但要有良好的专项技术,而且还要有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节奏感。然而,要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并非一件易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广大体育生能有所帮助。 1.技术分析由于立定三级跳远是从原地开始:双足起跳──跨步跳──跳跃,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所以它是以爆发力为主的项目,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如果用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来分的话,立定三级跳远应接近于高跳型。而且在技术训练中髋关节的灵活性训练显得格外重要,要特别强调用伸髋、顶髋、送髋的动作来加大动作幅度,防止屈髋臀部后坐导致重心过低或过分远离支撑点,而增加起跳难度。三跳过程中骨盆绕髋关节的“转动”是立定三级跳远最具特色的技术和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三跳的比例关系是一跳比一跳远,第三跳最远。 2.立定三级跳远的训练 2.1.技术训练:(1)手扶双杠或栏杆的脚掌“扒地”练习,体会大腿的积极下压和小腿的向前鞭打;(2)原地或行进间的摆腿摆臂练习,

体会上下肢的协调配和;(3)行进间的摆腿“扒地”练习,要求大腿的积极前摆下压;(4)连续的原地纵跳,体会摆臂、蹬地的协调用力;(5)连续的原地剪跳,体会分腿、两腿的主动剪绞用力;(6)连续单足跳,提高腿部爆发力,力量弱的腿更应加强练习;(7)连续跨步跳:体会手臂与腿的蹬摆配合,以及蹬地时顶髋,腾空时送髋,积极“扒地”的动作;(8)多级跳:体会快速用力,以及用力和放松相交替的节奏感。(9)行进间三级跳,体会完整动作的整体感觉;(10)定点立定三级跳远,通过标志点来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三跳比例;(11)第三跳跳过一定高度的软障碍,用以强调最后一跳的展体腾空; 2.2.身体训练:包括柔韧性、协调性、绝对力量、快速力量等素质练习。(1)压腿和踢腿:结合武术的正压腿、侧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等内容,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2)各种跳绳练习: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3)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俯卧抬体(或负重);(4)站立或坐于垫上负重转体;(5)肋木或高单杠上的悬挂举腿;(6)半转体抛杠铃片;(7)负大杠铃半蹲、深蹲;(8)负重提踵;(9)仰卧蹬重物;(10)负小杠铃半蹲跳起;(11)助跑单腿起跳摸高;(12)连续单足跳、跨步跳;(13)连续跳栏架;(14)单腿的蹲跳起;(15)徒手或负重跳深; 3.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1)双脚起跳跨大步跳不起身。纠正方法: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2)三跳不连贯,身体平衡不好。纠正方法: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练习,要求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两腿交替弓箭步跳练习等。(3)节奏混乱: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纠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1-2-3”来帮助学生掌握跳跃节奏,教师根据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地面上做记号,让学生逐步掌握三跳的合理距离分配,使学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的道理。另外注意第二跳落地的支撑脚是由脚跟迅速滚动到前脚掌的过程。(4)落地后倒。纠正方法:要进一步讲明摆臂的动作要求,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要求学生在跳跃过程中目视前方,落地前适当含胸收腹,落地后注意两臂的后摆及上体的前倾。此外普通中学体育特长生还具有以下特点:日常以学习为主,属于业余训练。训练的时间短,冬季(时间短)甚至难以保障一节完整的训练课,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一般是早晨和下午第八节课以后急性训练。这个时候的训练一般是空腹,甚至是饥饿情况下的训练,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训练量和强度达不到,安排的训练计划难以完成,直接影响训练质量。因此,教练在安排训练计划时还要充分结合以上特点,合理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训练量与强度,使得训练成绩不断积累提高。

一、第一跳的技术及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远的第一步是:双脚起跳,空中分腿前跃,单脚落地。针对性训练: 1、肩负轻杠铃连续双腿半蹲跳起,20次左右×3 2、肩负轻杠铃原地连续分腿跳,20次左右×3 3、 肩负轻杠铃弓箭步走,20步左右×3 4、连续蛙跳20米×3 5、 连续双腿屈腿纵跳30次×3 6、大力量半蹲(因人而易)二、第二跳的技术及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远的第二步是:单腿起跳,空中分腿前跃,单脚落地针对性训练: 1、肩负轻杠铃连续单腿半蹲跳起,每腿10次左右×3 2、肩负轻杠铃原地连续分腿跳,20次左右×3 3、肩负轻杠铃弓箭步走,20步左右×3 4、连续跨步跳20米×3 5、大力量半蹲(因人而易)三、第三跳的技术及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远的第三步是:单腿起跳,空中并腿,双脚落地针对性训练: 1、肩负轻杠铃连续单腿半蹲跳起,每腿10次左右×3 2、肩负轻杠铃弓箭步走,20步左右×3 3、肩负轻杠铃连续蛙跳20次左右×3 4、 蹲踞式跳远20次 5、大力量半蹲(因人而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