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基于“资源诅咒”区的探讨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2019年第9期(总第517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No.9,2019TotalNo.517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基于“资源诅咒”区的探讨宋佳,李婉红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摘要]依据“资源诅咒”程度制定产业转型对策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困境的必然选择。首先提出“资源诅咒”区的划分依据,并运用“资源诅咒”系数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四个“资源诅咒”区,即无“资源诅咒”区、“资源诅咒”边缘区、“资源诅咒”严重区及“资源诅咒”高危区,最后基于不同“资源诅咒”区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黑龙江省;“资源诅咒”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2019)09-0007-02[文章编号]1009-6043Abstract:Itisaninevitablechoiceforresource-basedcitiesinHeilongjiangprovincetoformulateindustrial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saccordingtothedegreeof\"resourcecurse\".Firstly,thedivisionbasisof\"resourcecurse\"areaisputforward,andtheresource-basedcitiesinHeilongjiangprovincearedividedintofour\"resourcecurse\"areasbyusingthe\"resourcecurse\"countermeasuresforresource-basedcitiesintheprovinceforprovidingreference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regionaleconomy.Keywords:Heilongjiangprovince,resourcecursearea,resource-basedcity,industrialtransformationcoefficient,namely,no\"resourcecurse\"area,the\"resourcecurse\"marginalarea,the\"resourcecurse\"seriousareaandthe\"resourcecurse\"high-riskarea.Finally,basedondifferent\"resourcescurse\"areas,itputsforwardtheindustrialtransformation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却出现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反而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学家将该现象称之为“资源诅咒”。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数量较多,然而近年来这些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却出现滞缓现象,呈现典型的“资源诅咒”现象。此外,这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多集中于粗加工环节、第二产业主要依赖化工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不足,这种失衡的产业结构也成为掣肘地区经济增长、造成区域经济陷入“资源诅咒”困境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测算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程度,将其划分为四类“资源诅咒”区,并依据不同“资源诅咒”区提出产业转型对策,为加快调整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激发转型发展内生动力、破解“资源诅咒”困境提供理论借鉴。算“资源诅咒”系数,即资源未转化为经济发展能力的偏差程度。依据该思路,本文使用规模以上采矿企业与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总值之和衡量各城市资源优势,以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RP)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系数进行测算[1],公式如下:(1)其中,滋为“资源诅咒”系数,该值越大,“资源诅咒”程度越深,Mi和Fi分别为i地区规模以上采矿企业和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总值,Gi为i城市的GRP,M0和F0分别为全省规模以上采矿企业和木材加工企业生产总值,G0为黑龙江省GDP,K为常数,是指同期黑龙江省GDP与规模以上采矿企业和木材加工企业生产总值之和的比值。参考吕秀英与汤杰(2012)、邹书婷等(2015)的研3]

究[2,,本文将“资源诅咒”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表1一、“资源诅咒”区的划分依据目前学者们多以资源优势偏离经济发展的程度来测所示。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转型;李婉红(1978-),女,陕西人,博士,教授,[作者简介]宋佳(1993-),研究方向:产业结构转型、绿色技术创新。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结构转型动因、阻滞与突破路径研究(17BGL204);黑龙江省[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资源诅咒”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16JYB04)。-7-商业经济第2019年第9期表1“资源诅咒”系数范围及描述系数范围诅咒程度描述

滋臆1无“资源诅咒”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存在\"资源诅咒1<滋臆2“资源诅咒”边缘区

区域资源未完全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现象地区经济在

一定程度上受资源禀赋的约束

2<滋臆3“资源诅咒”严重区

区域资源未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动能,地区经济在相当

程度上受资源禀赋的约束3<滋

“资源诅咒”高危区

区域资源未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动能,地区经济在很大

程度上受资源禀赋的约束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区的划分依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统计,黑龙江省共有11个资源型城市,由于尚志市和五大连池市的数据资料无法获得,因此本文主要以9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同时,由于2006年之前部分城市数据缺失较为严重,选取2006-2017年资源型城市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少量缺失数据利用插值法进行补充。“资源诅咒”系数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2006-2017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系数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鸡西0.800.721.001.471.711.661.781.941.591.971.861.79鹤岗0.751.371.543.142.772.372.592.221.441.471.962.12双鸭山0.820.900.991.731.481.291.341.310.901.171.061.17大庆2.292.463.223.172.772.692.592.632.803.263.083.19伊春0.750.610.511.001.290.460.570.620.420.720.640.48七台河0.421.952.303.523.383.002.932.611.231.001.321.27牡丹江0.280.280.350.781.040.921.211.461.722.812.041.75黑河

0.130.140.340.540.420.350.430.530.450.670.870.52

大兴安岭0.100.400.531.111.030.941.101.520.750.270.580.36

如表2所示,黑河市在统计期间均无“资源诅咒”现象,伊春市除2010年之外、大兴安岭地区除2009-2010年、2012-2013年之外,也均未陷入“资源诅咒”困境,说明这些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较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相比之下,其他资源型城市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诅咒”现象,尤其大庆市“资源诅咒”系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这些城市过多依赖自然资源、倚重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资源禀赋并未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反而成为掣肘地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结合表1“资源诅咒”区划分标准,依据2017年“资源诅咒”系数相关数据,可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划分为以下四类,其中大兴安岭、伊春、黑河因其“资源诅咒”系数小于1,落入无“资源诅咒”区。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则落入“资源诅咒”边缘区,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2017年鹤岗市“资源诅咒”系数为2.12,落入“资源诅咒”严重区,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2017年大庆市“资源诅咒”系数超过3,落入“资源诅咒”高危区。因此,除无“资源诅咒”的三个城市外,其他城市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问题,以防止经济出现进一步恶化的状况。三、基于“资源诅咒”区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依据黑龙江省“资源诅咒”区划分结果,结合资源型-8-SHANGYEJINGJINo.9,2019城市资源禀赋现状及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不同“资源诅咒”区内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对策。(一)“资源诅咒”边缘区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资源诅咒”边缘区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轻微制约,“资源诅咒”程度不高,但有进一步恶劣化陷入“资源诅咒”严重区的危险[4],因此可从以下方面推进产业转型。1.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进发展。传统产业依然是“资源诅咒”边缘区内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紧密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做强资源型产业的扶持工作,做好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并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速度与质量并重,使产业结构实现均衡协调。2.构建特色鲜明的立市产业群。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抓住地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以配套产业为辅助,以新型产业为抓手,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立市产业群,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打开国内外市场,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带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资源诅咒”严重区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鹤岗市作为黑龙江省“资源诅咒”严重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禀赋严重制约,资源未转变为经济优势,亟待通过产业转型带动地区经济增长。1.改造升级传统煤化工业。鹤岗市是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但由于煤炭粗放式开采、产品低端化严重,加之煤炭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因此,应加大鹤岗市传统煤炭化工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升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增加现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与投入,发展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加快实现煤炭从基础化工产品向高端化工产品、从生产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2.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在改造传统煤化工业的同时,鹤岗市还需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增长点,通过政府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能源产业园区、新能源工业基地等,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领域,提高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转化及推广力度,延伸以石墨为依托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加快鹤岗市从传统能源工业向新能源产业的转型。(三)“资源诅咒”高危区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近年来大庆市“一油独大”现象十分严重,尤其随着原油储量和产量下降、资源加工类产业竞争优势减弱,使其落入“资源诅咒”高危区,产业转型极为迫切。1.推进石化产业精细化发展。油气资源仍是大庆市最大的比较优势,但采矿业和粗加工类型的企业较多,精深加工类型的企业较少,企业总体技术含量较低,造成大庆市仍以原油、初级石化品、化工原料的供应为主。因此,通过“油减化补”的措施,加大石化工艺技术的创新力度,推动石化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石化产品附加值,延伸石化(下转第47页)

闫宁宁,刘冰峰: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进化路径研究部分是多样,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才市场、事务所、创新市场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责是给各种活动提供需求资源,人才市场主要职能是为创新活动提供所需人才,使人才的利用得到合理配置;各种事务所主要职能就是为创新活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创新市场主要是为信息交易搭建平台,为创新做宣传,并使用和转化创新成果,可以进一步促进创新效率。另一种是代理机构。该机构是创新行业协会为了促进各种会议和在创新活动中人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而构建的组织机构。这种代理机构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很好地为创新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使其交流的次数和频率更高了,使得创新信息得到更好的宣传和使用,更难得的是没有编码的创新信息也得以分享。(五)金融机构———创新投入主体金融机构最大的职能就是为陶瓷文化产业提供大量资金。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起着中坚力量的作用,各种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都需要它的参与,金融市场环境的稳定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为创新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创新技术好比陶瓷文化产业的心脏,那金融就应该是陶瓷文化产业的血液,支撑着创新生命,实现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为陶瓷文化产业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金融机构构成了陶瓷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为生态环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是创新生产者把创新和文化有机相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创新购买者的文化需求。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价值还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体制的完善、学习能力的培养、产业文化的塑造、市场机制的形成等。另外,还包括创新购买者的认可程度,即在购买者心中的地位,创新能力进化中创新人才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其影响。进化的主要路径包括几条:一是创新人才在对创新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不需要认为地加以干涉。二是价值在创新人才之间进行调节使其分配更合理。经济价值在调节分配中得到了真正体现。往往经济价值在初次分配时倾向于效率往往缺乏公平性,只有通过调节创新能力进化才能沿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创新人才之间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而创建出共享机制和手段。在创新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的生存以资本、劳动力、技术为基本生产要素,同时也需要创新要素的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在创新能力进化中最关键的是创新人才,要发挥创新人才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管理整个流程,使创新及创新产品能沿着正常的轨道流动和发展。政府以及市场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职能使价值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使陶瓷文化产业得到最大的利益,从而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郭金花,郭淑芬.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J].统计与决策,2019(12):62-65.[2]陈晓等.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创新能力[J].系统工程,2019(3):59-68.[3]金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5):110-113.[责任编辑:潘洪志]结构转型“合力”,破解“资源诅咒”困境,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参考文献][1]林燕华.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探究[J].当代经济,2013(20):4-6.[2]吕秀英,汤杰.黑龙江省“资源诅咒”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6):9+89[3]邹书婷,朱媛媛,张永利,杨琳,曾菊新.江汉平原土地资源诅咒效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2):2038-2046.[4]宋佳.基于“资源诅咒”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8.[5]王兵,吴福象.行业工资率差异、就业份额偏离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5):40-53.[责任编辑:潘洪志]-47-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路径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进化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提高了创新人才的收入水平和降低了活动的成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即产品创新越有新意、服务品质越有保证,自然创新人才的收入就会跟着提高。另外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价值通过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立场和文化情怀等体现出来。创新产品就(上接第8页)

产业链,将石化产业转变成大庆市衔接产业的重点板块,对大庆市打破“资源诅咒”十分重要。2.推动非油产业多元化发展。大庆市在稳定油气当量规模的同时,应提高非油经济或非资源经济占比。通过推进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新型生态园区的建设力度,推动食品、医疗、汽车等非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可利用寒地优势,拓展寒地材料、寒地装备、寒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减少刚性、富有韧性,降低地区经济对油气资源的高依赖度,保障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总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迫切而艰巨,尤其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地区固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激发,其转型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因此应结合各地区“资源诅咒”程度,通过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推动产业体系重构、加快企业生态链建设,形成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