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提问的视角分析新手教师课堂互动的表现
作者:陕西/周彤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C版》 2017年第7期
摘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及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课堂中组织的课堂提问是师生间语言互动的一条主要途径。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是养成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往往能够体现教师对师生互动环节的处理能力,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师生双边互动”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课堂研究;课堂提问;透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1/24-0087-03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是养成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往往被视为“教学的生命”,也往往被认为是检视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师生双边互动”的重要标志,为此,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
透视课堂的研究方法与以往探讨的教学理论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教学活动本身所展现出来的问题,要求研究者到课堂中进行观察和做写真记录。这种课堂研究的方法可以让新手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本文选取W 老师的教学视频为研究对象,授课教师为第一年从教的新手教师,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课题目的是通过采用透视课堂的方法对录像中师生问答的教学片段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新手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表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透视课堂研究方法
古德和布罗菲针对课堂研究提出了“透视课堂”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课堂观察———课堂写真———课堂分析”三部分。课堂观察即是进入课堂中听课,用检查表和规范计划来记录课堂生活中某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况,或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描述的材料;课堂写真是对课堂的完整再现,就是进行详细的课堂记录,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影像资料;课堂分析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课堂观察的分析应将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课堂写真可以通过定性分析来研究。
根据问题类型检测编码表的内容,可以从问题类型、答案类型、选择回答者、提问后停顿时间以及提问的声调和方式五个方面(表一)来衡量每个问题是否有效,并且记录,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定量分析W 老师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次研究采用古德和布罗菲的“问题类型检测编码表”(表1)和“问—答—反馈序列类型编码表”(表3),对课堂前十分钟师生的问答互动行为进行了人工统计。
(一)问题类型统计
利用问题检测编码表,统计得到W 老师在本节课的前十分钟共提出了26 个问题,经过对每个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得出表2 的问题类型统计结果,1、2、3 分别表示表一中观察指标的三种不同类型。
结合表1 的内容和表2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淤在10 分钟内,W 老师提出的问题个数为26 个。平均每23 秒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并完成一次师生互动。在所有问题中,知识型问题占88%,发散型问题仅占7.7%;于学生的回答类型基本与教师的问题类型相对应。其中,学生思考后的回答为9 次,事实型回答11 次,简单的选择性回答有6 次;盂在教师挑选回答的方式中,齐声回答的方式有21 次,占语言互动总频率的80.8%;榆在师生问答的时间停顿方面,几乎没有停顿的次数为23 次,占88.5%,在9 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只有2 个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虞在教师阐述问题的语调语态方面,有1 次表现出鼓励性的语调语态,而大部分问题的提出都没有掺入任何感情色彩。
(二)问———答———反馈类型统计
表3 展示的内容是“问———答———反馈序列类型编码表”,该检查表能够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记录师生课堂问答活动,从中获取信息来判断问题是否有效、提问是否有价值。
对照表3,对W 教师每次提问的问、答、反馈三方面进行统计,得到表4 中的统计结果。
通过表3 和表4 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淤教师在提问时偏向引导学生齐声回答,单独提问偏向女生。女生听讲都较认真,点名这些学习认真的学生回答问题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但忽视一些上课走神的学生就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于教师对69%的回答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另外,有2 次评价是通过全体鼓掌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但仍有6 次未对回答给予评价。
盂教师4 次给部分正确的学生提供了线索,引导他们说出了正确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熟练度,答案会有一定的偏差,W 老师能够积极地给学生引导,提供线索,让他们更快地发现自己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三)分析
从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次数统计结果来看,W 老师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但是是否师生间的互动越多,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身心投入就越高、学生的学习思维水平就越高呢?
《透视课堂》一书中写到:“提问时应把设计问题的顺序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理解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强调彼此孤立的单个问题的认识层次。”因此,教师的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W 教师在课堂的10 分钟内,提出知识型问题的权重占88%,说明W 老师更在意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另外,我们从学生齐声回答问题高达21 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W 老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即不太希望教学进程被回答不了问题的学生中断,通常情况下,齐声回答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准备好了精确的答案,而没有答案的学生会在齐声回答中“浑水摸鱼”,使得师生的语言互动不被中断;而在师生问答的时间停顿方面,“几乎没有停顿”占88.5%,可以推测出,只有问题较为简单或思考性要求不太高时,学生才有可能马上对问题做出回应。
三、结论
1.W 老师非常重视师生间的语言互动,但是问题设计的逻辑性不强,发散型问题少,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2.没有根据问题的难度安排提问后停顿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3.选择的作答方式不当,提问全班回答的数量多并且个别提问偏重于听课认真的学生,忽视了部分上课开小差的同学;4.有质量的评价偏少,多数问题都只是用“好”、“是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平淡的评价会让学生失去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发现好多与W 老师一样刚刚或是即将走上讲台的新手教师,都存在有同样的问题,为了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设置了很多的互动环节,师生语言交互看上去非常频繁,但基本上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更缺少学生主动的思考。所以,新手教师要明确教师的提问价值在于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探究对象进行积极、自主地思考,不断提升学生进行思考的水平并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