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优质课教案_6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和考纲考点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
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五〉、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阅读教材,结合配套练习第一部分进行预习检测。 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本课学习。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板书)
1、创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使学生感受苏俄建国初期面临的形势。 列宁名片(多媒体显示)
姓名:列宁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 职务:苏俄最高领袖
2、合作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板书)
※ 阅读材料请回答: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政治形势?(多媒体显示资料) 材料:《列宁在1918》: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战胜敌人!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请学生阅读上面材料后回答,然后师生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物资严重匮乏,经济形势严峻;外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小组展示 在请学生回答后归纳: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分配制(平均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资料答疑解惑。
※列宁的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这是 “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师生总结: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苏俄人民的焦虑: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多媒体展示)
苏俄人民的困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多媒体展示) 请思考:这种现象中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师生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合作探究:新经济政策 1921年(板书)
※ 请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多媒体显示)
出示1921年春俄国人民集合会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图片和列宁的话:“我们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发展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第一个尝试已告失败。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学生回答后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回答,老师根据需要补充:
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在请学生回答后归纳:小组展示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私营、租让) 商业——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 要求学生阅读多媒体显示资料后答疑解惑。 俄国某人的困惑:(苏俄)国内战争打退了外国武装干涉,把外国资本家赶走了。但胜利之后你却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来经营一些我们没有力量经营的一些项目,特别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采伐森林等等.新经济政策是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列宁,你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师:问“假如你是列宁,你将怎样解答这一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呈现答复:这根本就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业、粮食税、允许小型企业存在,这一切都是试图使经济复活。 课堂探究: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 最终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老师多媒体展示资料,提问:新经济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答问,老师总结: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政治形势;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老师小结:
邓小平留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4、合作学习:苏联成立 1922年(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突出:苏联成立于1922年,解体于1991年。然后讲列宁去逝,过渡到斯大林的探索。 二、斯大林模式板书) 1、创立问题情境
1)斯大林名片(多媒体显示)
姓名:斯大林(钢铁一样的人)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职务:苏联最高领袖
2)提出问题:斯大林模式是什么 ?它是怎样建立的?有何特征?我们如何评价它? 2、教师讲解斯大林模式之概念(板书)
斯大林时代开创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又称苏联模式。 3、合作学习、探究:
※ 斯大林模式之建立(板书)
师:设计问题阅读材料和教材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资料)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让学生回答后,师生完善下表: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展示
工业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农业政策 农业集体化 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请学生概括:斯大林模式之特征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调节手段: 排斥市场,计划指令调节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 合作探究:斯大林模式之功绩(板书)(多媒体显示)
评论: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军事强国的辉煌。 请思考:该评论的论据有哪些?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出依据。 学生答问后师生共同归纳:
1、从1928年至1937年,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2、苏联国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军事强国)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
丘吉尔评论: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D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分析探究: 阅读下列评论,思考斯大林模式之过失(板书)(多媒体显示)
斯大林留下了制约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枷锁,不信,你看下图。
瘸子巨人: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结果。
老师小结,引用毛泽东评论: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帮助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加深理解。 本课小结:多媒体示范表格,学生填写。
当堂检测:题目多媒体显示,学生当堂训练检测 布置课后作业: 1.本课配套练习和课后习题
2.结合21课配套练习第一部分内容做好预习。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