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船舶柴油机期末试卷A解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大连海事大学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 船舶柴油机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适用班级 ) 二 三 总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号 答案 题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号 答案 1.柴油机是热机的一种,它是____。 A.气缸内进行一次能量转换的热机

B.气缸内进行二次能量转换的点火式内燃机

C.气缸内进行二次能量转换的往复式压缩发火的内燃机 D.在气缸内进行二次能量转换的回转式内燃机

2.影响柴油机压缩终点温度和压力的因素主要是____。 A.进气密度 B.压缩比 C.进气量 D.缸径 3.柴油机对外作功的行程是____。

A.进气行程 B.压缩行程 C.膨胀行程 D.排气行程 4.柴油机的定时圆图是按下列原则绘制的____。

A.按凸轮所在的位置为准 B.按活塞所在位置为准 C.按曲柄与其上、下止点的曲轴转角为准 D.按飞轮上的记号为准 5.柴油机经济性的评定参数是____。

A.指示热效率I B.有效油耗率be C.机械效率m D.相对效率g 6. 在对柴油机经济性分析中主要使用下列性能指标____。

①有效功率;②有效热效率;③有效油耗率;④机械效率;⑤指示热效率;⑥指示油耗率。 A.②+③ B.①+④ C.⑤+⑥ D.①+②+⑥

7.关于行程缸径比S/D应该是:

A. 二冲程低速机的S/D比四冲程机大 B. 二冲程低速机的S/D比四冲程机小

C. 从历史发展看,四冲程机的S/D增加很快 D. 从历史发展看,二冲程机的S/D没有明显变化 8.新型中速柴油机一般都采用____.

A.倒挂式主轴承、不设机座 B. 倒挂式主轴承、设机座 C.正置式主轴承、不设机座 D. 正置式主轴承、设机座 9.斜搭口活塞环的搭口间隙是____。

A. 自由状态下切口的垂直距离 B. 自由状态下切口端周向开度 C. 工作状态下切口的垂直距离 D. 工作状态下切口端周向开度 10.对活塞环材料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弹性较好 B. 摩擦系数小 C. 耐磨耐高温 D. 刚性好 11.活塞承磨环在______情况下不必更换。

A. 断裂 B. 磨平 C. 松动 D. 缺损

12.活塞杆填料函内的刮油环使用中的正确的变化是____。

A. 刮油环在环槽中的天地间隙不变 B. 同组内三段环间周向间隙之和增大 C. 同组内三段环间的周向间隙之和逐渐减小 D. 同组内三段环间的周向间隙之和不变 13.二冲程弯流扫气柴油机在气缸体上设置冷却水检漏孔,其位置一般在____。 A. 靠近冷却水空间一侧 B. 橡皮圈槽与紫铜圈槽之间 C. 两道橡皮圈槽之间 D. 接近气口一侧

14.现代船用二冲程超长行程柴油机的气缸套中下部不用水冷却,其目的是____。

A. 简化气缸结构 B. 减小冷却水流阻保证良好的冷却 C. 避免气口处水密困难 D. 保证气缸套最佳工作工况 15.关于连杆的不正确说法是____。

A. 筒形活塞式连杆小端与杆身一体 B. 斜切口形连杆大端便于调整压缩比 C. 十字头机连杆小端为十字头端 D. 连杆大端轴承为全液膜润滑 16.连杆大端采用斜切口结构形式是为了____。

A. 增加强度 B. 便于吊缸 C. 降低轴承比压 D. B+C

17.某四冲程八缸柴油机发火顺序为1-5-2-6-8-4-7-3,当第四缸处于发火上止点时第六缸所处的相位是____。

A. 进气过程 B. 压缩过程 C. 膨胀过程 D. 排气过程

18.通常在增压柴油机的倒挂式主轴承盖两侧用横向螺栓固紧的主要目的是____。 A. 增强主轴承盖强度 B. 方便主轴承盖拆装

C. 方便主轴承盖工作检查 D. 避免工作中机架下部产生塌腰变形 19.通常由弯曲疲劳产生的裂纹其起始区与发展走向多是____。

A. 由圆角开始向轴颈发展 B. 由油孔圆角开始向轴颈发展 C. 由圆角开始向曲柄臂发展 D. 由油孔圆角开始向曲柄臂发展 20.轴承合金出现裂纹和剥落的主要原因是____。

A. 轴承过热 B. 腐蚀裂纹 C. 磨料磨损 D. 交变负荷引起疲劳

21.贯穿螺栓安装时,要求螺栓与螺栓孔同心,螺母不能偏斜,这主要是防止贯穿螺栓受到____。

A.附加拉应力 B.附加压应力 C.附加剪切应力 D.附加弯曲应力 22.在换气过程的自由排气阶段中,废气的排出主要靠____。

A.气体流动惯性 B.气缸内外压力差 C.活塞上行的推挤作用 D.新鲜空气驱赶 23.由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可知,换气全过程的特点有____。

Ⅰ.换气时间长 Ⅱ.换气质量不如四冲程 Ⅲ.进气压力可低于大气压力 Ⅳ.新鲜空气耗量较大 Ⅴ.直流换气比弯流好 Ⅵ.扫气口打开新鲜空气立即进入气缸 A.Ⅰ+Ⅲ+Ⅴ B.Ⅱ+Ⅳ+Ⅵ C.Ⅰ+Ⅲ+Ⅵ D.Ⅱ+Ⅳ+Ⅴ 24.柴油机气阀锥角增大时,会使____。

A.气阀对中性差,气密性好 B.气阀对中性好,气密性也好 C.气阀对中性好,气密性差 D.气阀对中性差,气密性也差 25.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的优点____。

A.阀与阀座撞击小 B.不需用凸轮控制 C.制造简单 D.调整气阀定时方便 26.当气阀间隙过小时,将会造成____。

A.撞击严重,磨损加快 B.发出强烈噪音 C.气阀关闭不严,易于烧蚀 D.气阀定时未有改变 27.指出下述关于凸轮轴传动链条磨损与调整中的错误是

A.链条磨损后引起定时变化 B.链条磨损引起链条晃动

C.链条长度增加1.5%应换新 D.链条张紧调整时应盘车使张紧轮侧为紧边 28.废气中脉冲能与定压能的比值,随着增压压力pk 的

A.提高而提高 B.提高而降低 C.提高而不变 D.提高或提高或降低 29.为了构成三脉冲系统,增压柴油机气缸数必须为

A.最少气缸数 B.三的倍数 C.二的倍数 D. 四的倍数 30.现代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向等压增压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排气能量利用高 B.等压增压器效率高 C.易于向高增压发展 D.B+C 31.废气在涡轮机工作叶轮内流动过程中,其工作参数变化情况是____。 A.压力和速度都上升 B.压力下降,速度上升 C.压力上升,速度下降 D.压力和速度都下降 32.增压系统中的中间冷却器作用之一是____。

A.降低空气温度,提高增压压力 B.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密度 C.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的压力和密度 D.降低空气温度,降低扫气背压 33. 增压压力异常升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有_____。

A.后燃严重 B.进气阀漏气 C.气缸漏气 D.喷油泵漏油 34.引起增压压力异常下降的原因是_____。

Ⅰ.排气阀开启提前角较小;Ⅱ.喷油提前角较小;Ⅲ.喷嘴环变形截面增大;Ⅳ.轴承故障;Ⅴ.排气阀漏气;Ⅵ.轴封结炭。

A. Ⅰ+Ⅱ+Ⅲ+Ⅴ B. Ⅰ+Ⅲ+Ⅳ+Ⅴ C. Ⅰ+Ⅲ+Ⅳ+Ⅵ D.Ⅱ+Ⅳ+Ⅴ+Ⅵ 35.在船用柴油机上广泛使用的柱塞泵式喷射系统中,其喷油泵的主要作用是____。

①准确而可调的供油定时;②准确而可调的供油量;③最佳的雾化质量;④足够高的供油压力;⑤合理的供油规律;⑥合理的喷油规律。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36.若回油孔喷油泵的柱塞上部有斜槽而下部无斜槽,指出其工作特点中错误的是____。 A.供油量调节其供油定时不变 B.供油量调节时供油终点不变 C.循环供油量增加,供油始点提前 D.供油终点柱塞速度不变 37.等容卸载出油阀在使用中的主要缺陷是____。

A.结构复杂 B.低负荷易穴蚀 C.阀面磨损 D.使用中故障多 38.回油孔始终点调节式喷油泵当供油量增加时____。

A.供油提前角加大,供油持续角加大 B.供油提前角减小,供油持续角加大 C.供油提前角减小,供油持续角减小 D.供油提前角加大,供油持续角减小 39.使用回油孔式喷油泵的多缸柴油机,检查各缸供油均匀性的常用方法是____。

A.测量各缸最高爆发压力 B.计算各缸的平均指示压力 C.单缸轮流停油观察对转速降低的影响 D.油门标定检查各泵齿条刻度值 40.在运转管理中,下述各项不正常现象中不是由二次喷射所引起的是____。 A.油耗率增大 B.排温升高 C.工作粗暴 D.喷油咀积炭

41.当代船用大型超长行程柴油机其喷油器多为无冷却的轻型结构,此种喷油器的冷却方式采用____。

A.自然风冷 B.通过气缸盖冷却水冷却

C.喷油器本体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D.燃油系统中燃油在喷油器内循环冷却

42.为了保证回油孔式喷油泵调油动作正确无误,在拆装喷油泵时必须保证的安装啮合记号是___。Ⅰ.柱塞偶件啮合记号;Ⅱ.调节齿条与调节齿圈啮合记号;Ⅲ.柱塞下部凸耳与调节齿套切槽啮合记号;Ⅳ.出油阀偶件啮合记号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Ⅱ+Ⅲ D.Ⅱ+Ⅲ+Ⅳ

43.通常,浅盅形(下凹形)活塞顶与倒钟形气缸盖组成的开式燃烧室比较适用的机型是____。 A.大型低速二冲程气口一气阀直流换气 B.大型低速二冲程弯流换气 C.重载四冲程 D.中、小型四冲程 44.关于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在正常情况下均大于1 B.在燃烧室内部各处不同,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1 C.增压机大于非增压机 D.四冲程机大于二冲程机 45.在燃油喷射过程中如喷油压力增大,其对油束特性的影响是____。

①雾化细度提高;②油束锥角减小;③油束射程减小;④雾化均匀度提高;⑤油束射程增大;⑥油粘平均直径减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④+⑤+⑥ 46.在柴油机的缓燃期中的主要矛盾是____。

A.工作粗暴 B.缸内高温 C.燃烧不完全 D.燃烧产物破坏火焰传递 47.使用劣质燃油时,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____。

A.适当增大气缸油注油量 B.适当增加扫气温度 C.适当减小喷油提前角 D.适当增加冷却水温度 48.分油机分离效果不良,可能是由于分油机的____。

A.水封水太少 B.重力环选择不当 C.净油泵排油不良 D.工作水箱液位过低 49.当前,船用大型二冲程柴油机使用气缸注油器的工作特点是

A.注油量可调,注油定时可调 B.注油量可调,注油定时不可调 C.注油量、注油定时均不可调 D.注油量可调,注油定时任意 50.一般闭式循环淡水冷却的柴油机中缸套穴蚀主要是由____引起 A.空泡腐蚀 B.电化学腐蚀 C.低温腐蚀 D.应力腐蚀

51.通常在活塞冷却水系统中用低位循环水柜代替缸套水的高位膨胀水箱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要求不同 B.水质要求不同 C.冷却水工作压力不同 D.避免活塞冷却水液击 52.柴油机超速保护装置中的转速鉴测器,按其对转速鉴测方式通常有____。 Ⅰ.气压式;Ⅱ.液压式;Ⅲ.离心式;Ⅳ.电磁式;Ⅴ.弹簧式。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Ⅲ+Ⅳ+Ⅴ D.Ⅰ+Ⅲ+Ⅳ 53.关于机械调速器的工作特点不正确的是 B

A.结构简单 B.灵敏准确 C.维护方便 D.是直接作用式

54.液压调速器输出轴高频振动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____。

A.调速器稳定性不好 B.调速器驱动轴花键磨损 C.飞重弹性驱动轴故障 D.调速器在支座上没有均匀固紧

55.根据我国海船建造规范规定,起动空气瓶的总容量在不补充充气情况下,对可换向柴油机正倒车交替进行起动____。

A.至少连续起动12次 B.至少冷机连续起动12次 C.至少热态连续起动8次 D.至少冷机连续起动8次 56.柴油机起动时,起动空气应在_____进入气缸。 A.压缩行程 B.膨胀行程 C.进气行程 D.排气行程

57.在压缩空气起动系统中,气缸起动阀的启闭时刻和启闭顺序由下列哪个部件控制____。 A.起动控制阀 B.空气分配器 C.主起动阀 D.起动操纵阀 58.指出下述关于柴油机备车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A.备车操作通常均由轮机人员在机舱中进行 B.在驾控操纵系统中备车可由驾驶台进行 C.主机暖机温度应保证40℃左右 D.在盘车、冲车与试车操作时应与驾驶台联系 59.柴油机运转时对冷却系统的管理中错误的是____。

A.调节淡水泵出口阀开度控制水量 B.调节淡水泵进口阀开度控制水量 C.控制海水出口温度不应超过45~5O℃ D.控制海水进口温度不低于25℃ 60.当轮机员接到“完车”指令后,当班人员应完成下述_____工作。

①关闭主起动空气瓶主停气阀;②打开示功阀并盘车;③关闭主海水泵及有关阀件;④关闭燃油低压输油泵;⑤开启扫气箱放残阀;⑥关闭冷却水泵及滑油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推进特性:

2.不灵敏度:

3.脉冲增压:

4.残余废气系数:

5.泵气损失: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试述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存在哪些差异?它们对柴油机工作有何影响?

2.气缸的作用、工作条件及结构特点?

3.喷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4.气缸注油率过大过小有何危害?如何确定气缸注油率?

5.燃烧太晚的示功图有何特征?有哪些原因会造成燃烧太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答案 1 C 2 B 3 C 4 C 5 B 6 A 7 A 8 A 9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D B D D D C D 题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号 答案 D B D B A C D B B D D B A C B A B A D C 题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号 答案 D C A D D C C B D A D D B A B B B B B A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柴油机按照螺旋桨特性工作时,各性能指标和工作参数随转速变化的规律。

2.指调速机构中当转速变化时调速器不能立即作用知道转速变化足够大时才开始调节油量的这两个极限转速之差与柴油机平均转速nm之比

3.进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压力为脉动状态,进而带动废气涡轮转动进行增压。

4.指换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存的废气(Gr)与充入气缸的新鲜空气量(G0)之比。 5.在非增压四冲程柴油机中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答:

两者之间的差异如下及工作影响如下:1)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的工质是理想气体,而实际循环中的工质是空气和燃烧产物。工质成分、比热的变化以及高温分解等会使燃烧阶段的压力、温度增加值减少,使实际循环的热效率和作动能力下降。2)气缸壁的传热损失,在实际循环中,柴油机的工质与港壁之间始终存在着热量交换,并非绝热过程。使得柴油机实际压缩终点压力低于绝热压缩终点压力。3)换气损失,理论循环中是混合加热和定容放热,无须进行工质的替换,而实际循环必须排出废气和吸入新鲜空气。4)燃烧损失,在理论循环中,全部热量是由高温热源吸入热量,无燃烧过程,但在实际循环中是由燃油的燃烧得到的,必然存在部分燃油在膨胀中仍继续燃烧的后燃现象。5)泄漏损失,气阀处的泄漏可以完全防止,但在活塞环处的泄漏却无法避免。6)其他损失,如工质的涡动损失以及活塞运动速度与燃烧速度不相配合而偏离定容、定呀加热过程的时间损失等。 2.答:

作用:1)在筒形活塞式柴油机中气缸起导承作用,承受活塞的侧推力。2)提供柴油机的工作循环。3)有些十字头式柴油机还把气缸下部空间做扫气泵空间用。

工作条件:气缸上部受到气缸盖安装预紧力的作用,气缸内部受到燃气高温、高压和腐蚀作用以及活塞的摩擦、敲击和侧推力作用。

结构特点:由气缸体和气缸套组成,气缸体可分为单体式和分组式,气缸体多采用灰铸铁制造,气缸套采用灰铸铁、耐磨合金铸铁或球墨铸铁。

3.答: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喷射延迟阶段。特点:存在着供油提前角和喷油提前角。

第二阶段:主要喷射阶段。特点:燃油是在不断升高的高压下喷入气缸、循环喷油量的大部分在本阶段内喷入气缸。本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柴油机的负荷。

第三阶段:尾喷阶段。特点:喷射系统中的压力下降的缓慢,针阀仍保持开启。燃油雾化不良,产生滴漏现象。 4.答:

注油率过大,不但浪费而且会使活塞顶面、环带区、气口和排气阀处的沉积物增多,引起活塞环和排气阀黏着,使气流通道部分堵塞。同时多余的气缸油还会沉积在活塞下部空间、扫气箱和定压排气管中,导致扫气箱着火。

注油率过小,则难以形成完整的油膜,而使活塞环与缸套磨损加剧和漏气增多,漏泄的燃气又会破坏港壁上的油膜导致发生咬缸事故。

气缸注油率通常是按柴油机标定功率来确定的。同时气缸注油率应随柴油机负荷的降低而减少。在连续低负荷运转的特殊情况下,注油率绝对不能低于该机标定注油率的40%。同时还与实际转速,标定转速,气缸数等有关。 5.答:

特征:①最高爆发压力明显降低,即示功图高度下降。②示功图头部圆滑,发火点后移,甚至发生在上止点后,表示燃烧后移。③膨胀线较正常示功图高。

原因:喷油定时滞后、喷油器启阀压力过高、燃油压力低、改用劣质燃油又未调整(增大)喷油定时、喷油泵吸入阀或缓冲器故障、喷油泵漏油、喷油泵漏泄及缝隙式滤器部分堵塞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