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3年02月 PYCCKI中国俄语教学 dI ̄fl3bIK B KHTAE mpaJub 2013r. 第32卷第1期 T.32 №1 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天津师范大学 罗晓霞 提要:随着俄罗斯对外俄语(pl(H)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俄罗斯国内外出现了既对教学法本身,又对 教学法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的研究热情,这项研究对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 回顾了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对外俄语、教学法、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2—5510(2013)01—0089—06 Ba,JI.B.MOCKOBKttH和A.H.IKyKHH的《对外俄语 一、引言 教学的方法和技术》(“MeTO ̄bI H TeXHOJIOFHH oSy,4e— HH只pyCCKOMy flabIKy KaK ttHOCTpaHHOMy ̄,)(2008)等 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Ⅱ [Io皿aBaHHe PKH)开始 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俄 于18世纪3O年代(MOCKOBKHH 2009:12),至今已有 语大会上“对外俄语教学的历史及其教学法的前景”( 几百年的历史了,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形成于二 ,(HCTOpH ̄ⅡpeⅡO且aBaHH只pyCCKOFO It3blKa KaK ItHOCT— 战后,即2O世纪4O年代(]J ̄yKHH 2011:28O)。可以 paHHOrO H HOBOe B MeTO ̄HKeⅡpeⅡ0且a髓HH兄PKH")更 说,对外俄语教学的历史同时也记载着教学法的发展 是作为专门议题出现,对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加强 历程,因为在对外俄语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存 全球范围内的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 在着相应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法。近些年来出现 到了世界各国俄语同仁的广泛认同。 了既对现代教学法本身,又对教学法的形成和历史发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对“教学法”(MeTO ̄06yqeHH ̄) 展的研究热情,近些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可以证实这 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学法是指“教 一点,如:hi.B.,J-_f[lXOBHI ̄KHfi的《外语教学法》(.Me— 师选择讲授语言的总体战略的教学方向”;狭义是指 TO ̄HKaⅡpeⅡo且aBaH朋HHOCTpaHHbIX fl3bIKOB)(1 981), “讲授语言某个方面(例如,语音、词汇、语法、言语行 r.A.KHTa讫rop0且cKaH的《强化外语教学的教学法基 为等等)的方法,即借助于此方法确定教师在讲授语 础》(“MeTO ̄HqecKHe OCHOBbI HHTeCHBHOFO 06yqeHVLq 言的具体情况下的实际操作行为”(IJ- ̄yKHH 2011: HHOCTpaHHbIM lt3bIKaM)))(1986),A.IO.BOH ̄apeHKO和 280)。著名的教学法专家 ̄-LffxOBHILKHH指出,教学法 3.H.I/IeBneBa的《教学法历史:对外俄语教学的直接 是关于教学的总体战略的描述,因为解决教学主要任 法》(“ HCTOpHH MeTO ̄ttKH:np ̄MOfi MeTO ̄B o6yqe一 务的主导思想是以此为基础的( XOBHI ̄KHffl 1981: 删H PKI,I”)(2004),3.H.I/IeBnesa的《教学法的产 15)。持同样观点的还有E.H.I-I ̄ccoB,他认为教学法 生》(“9Tan 3apo)K) ̄eHkD:I MeTO ̄HKtI,)(2005),A.H. 是“结合为统一的战略思想并致力于掌握言语活动的 I-[- ̄yKHH的《外语教学的现代强化方法和技术》(“Co— 某一方面的相互依存的教学原则的体系(HaccoB BpeMeHHble HHTeCHBHble MeTO ̄bI H TeXHOJIOFHH oSy ̄e— 2009)。 HHYI HHOCTpalIHbIM It3bIKaM)))(2O08),T.H.KanI ̄TOHO— 为了克服对“教学法”理解的广义和狭义的二元 89 2013韭 中国俄语教学 第j期 论之分,可以从层次角度来定义“教学法”的内容,最 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教学法专家且.Pn ̄apzca和 F.PO ̄Kepca(1987)。根据他们的定义,可以从三个层 次来使用“教学法”这一概念: 第一个层次(即理论层次),是指决定教学战略和 掌握语言的教学方向; 第二个层次(即分析层次),它决定讲授语言的战 术方面(策略方法),在这一层次确定了选择什么样的 方式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个层次(即实践层次),它确定作为教师授课 技术水平的教学法的使用手段,这种技术方法的总和 构成了讲授语言的教学模式。 二、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阶段 纵观对外俄语教学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时 期,其中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 法、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对俄罗斯的对外俄语教 学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俄罗斯对 外俄语教学教学法研究的基本发展阶段。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rpaMMaTHKO-nepeBO, ̄HbIif MeTO ̄)在对 外俄语教学形成的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其中r.B. JIy皿oⅡ呻 发表于17世纪末(1696)的《俄语语法》(拉 丁语)是反映教学法思想的第一本俄语教科书,尽管 学者们发现了这之前写于16世纪的手写教科书和教 学参考书,例如T.IIIpoee(15世纪)的《俄语书》和《莫 斯科人的巴黎字典》。俄罗斯第一所把对外俄语列入 教学大纲的学校是创办于1701年的《格留卡牧师学 校》(“ⅢK叽a nacTopa FJitOKa")。1704年 ̄pHCT FJnOK 为自己的学生准备了《俄语语法》(德语版),该教材是 以Me ̄eTHfi CMOTpHKKHfi 的语法为材料编写的(HeB— JieBa 3.H.2005)。教材使用了语法翻译法,根据此教 学法先后学习字母发音、语法规则、阅读理解、翻译篇 章等,用学生的母语授课。在18世纪普遍使用的 . B.IIIapIIaHTbe的教材《俄语基础》(.OcHoBM pyccKorO H3MKa )之前出版了揭示外语教学特色的以语法翻译 法为基础的教学参考书,这是第一部阐述使用“语法 翻译法”讲授语言教学法的参考书。 语法翻译法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是掌握笔语,因为当时认为只有笔语 才能反映真实的语言; 2)教学用语为学生的母语; 9O 3)从学习字母及相应的音节开始,发音主要依靠 模仿; 4)学生认识语言主要是背诵; 5)掌握词义和语法的基本方法是翻译成母语; 6)篇章的阅读和翻译是学习外语的最主要方法 (IKyKI4n 2011:282)。 语法翻译法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俄罗斯的 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很多对外 俄语教材,其中包括再版次数达10次之多的出版于 1872年B.AaeKceeB编写的对德国人的俄语教材。 2.直接法 到19世纪下半叶由于对外语口语的注重,在西 欧的许多国家及俄罗斯开始盛行直接法(npsMOfi Me— To皿)。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 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语法形式。它的教学 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直接法思想 完美地体现在当时最盛行的M.Ⅱ.Bep删u(贝立兹)。 编写的教科书中,该教材多次再版。在以“MeTo皿HKa Be H a (贝立兹教学法)为主导的教材中语法已退 居其次,语法形式主要体现在言语范句中。课堂的主 要形式是师生对话,教师讲解和由学生完成的言语行 为是课堂的关键因素,参考书中广泛采用直观性作为 解释词义的手段和完成言语行为的动因(BepaH ̄ 1895)。时至今日“贝立兹外语培训中心”遍布在世界 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俄罗斯。 由Bepa ̄(美国)及与其并驾齐驱的优秀的教学 法专家,如 .FyaH(法国)、M.BaabTep(德国)、F. CyHT(英国)、0.Ecnepcen(丹麦)等人倡导的直接法包 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是掌握口语; 2)教学用语为所学语,而非母语; 3)教材借助于直观性手段和外语注释; 4)教学内容:根据交际题目选择的言语例句和句 型; 5)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口语一言语实践,即模仿 教师的语音、按示例造句和参与学生之问或师生之间 的对话等等。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在俄罗斯开始了对外国留 学生的大规模教学,主要集中在当时所谓的共产主义 大学(截止1925年共有11所共产主义大学)。授课 采用俄语,当时对于俄语教研室来说,主要任务是在 短期内培养大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和与讲俄 语的人进行交流。为了适应教学需要,采用了直接法 罗晓霞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的各种形式,它们集中体现了外语口语的强化教学, 其中包括实验教学法和旅游教学法(aa0opaTOpHblif H aKCKypCHOHHbIif MeTO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 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从20年代中期直接法逐渐 被以阅读和翻译课文、背诵语法规则、完成书面练习 为主的语法翻译法所取替。 二战爆发前出版了早期俄语教学法( ̄IT]X)B 1926;PbIT 1930;HO ̄HBaHOB 1935),C. F:)epHUlTefiH OXHHa等人)参与,由俄罗斯国内对外俄语教学法和对 比教学法创始人之一c.F.Bapxy ̄apom主编出版的 早期对外俄语教学法(1967年)中得到论证。 时至今日自觉实践法仍然是对外俄语教学的主 要教学法,它的内容包括: ①外语一言语实践是语言教学的决定因素,根据 B.B.Be ̄eB的建议,这一实践活动应不少于85 的 课时; (1937)的作品是第一本对外俄语发音教学参考书。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口语转向笔语,从掌握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止了刚刚繁荣起来的对外俄语教 学法,二战后才开始复苏和发展。 3.自觉对比法 1 95 1年在莫斯科大学创建了第一所对外俄语教 研室,1954年开办了对外国留学生的预科。二战后俄 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体系的发展主要受著名的教学 法专家JI.B.I]iep ̄a的思想的影响,它形成于《中学外 语教学》(1947)这本书中。该书提出了自觉对比法 (C03HflTeJIbHO-COHOCTaBHTeJIbHbIfI MeTO ̄),在外语课堂 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Ulep6a提出的教学法作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强调教学法的发展对社会状况的依赖 性,分出应该学习的语言现象的三个范畴(语言一言 语一言语行为),论证了学习外语的三个目的:实践目 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自觉对比法的主要内容 是:通过认识语言体系来掌握语言,注重学生的母语 特点,以课文和言语对话为基础对比讲授各种言语行 为。近年来自觉对比法在俄罗斯友谊大学B.H.Bar— Hep教授的著作中得到发展,她称自己的教学法为“民 族一语言定位的教学法”(MeTO ̄HKa Ha ̄HOHaJIbHO--H3bl— KOBO ̄I opHeHTaUHH)。 4.自觉实践法 从20世纪6O年代中期开始,基于掌握语言的实 际需要“自觉实践法”(CO3HaTe ̄bHO-HpaKTHHeCKHH Me— TOJI)得以推广。这一教学法的称谓和体系的论证都 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 学家B.B Elea ̄eB在《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概论》这本 书中提出的。从“自觉实践法”的称谓可以看出,一方 面是学生自觉学习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是对所学语言 的实际运用。非译性、自觉性和实践性作为这一教学 法的主要特征由它在对外俄语教学课堂中的使用决 定的,该教学法在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母语及学生的 种族构成非单一性的情况下广泛使用。 自觉实践法的思想体系在由莫斯科大学主要专 家(如r.H.PO ̄KKOm,O.兀.Paccy ̄oBa,H.M.JlapH— 的消极方式(听和读)到积极方式(说和写),这一论点 后来在各种言语行为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中得到发 展; ③认识语言体系可借助于学生的母语,来解释语 言现象的难点;同时指出翻译不作为基本教学手段, 认为使用不需翻译的、积极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直 观教具更好; ④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从认清语言特征到 形成语言习惯,在此基础上发展言语技能”来学习。 对于语言习惯的形成要利用语言练习,而对于言语技 能则是言语练习,言语技能占主要地位,因为教学的 目的是实践,它只能在完成言语练习的大量外语实践 中获得; ⑤语言知识的形成借助于语法规则、句型和言语 例句等; ⑥教学构建于把句子作为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 的句法基础上; ⑦为了掌握交际手段设立了语言基础知识,圆周 式教学(所谓“圆周式”,就是按照几个相对独立的周 期来组织教学,即认知周期、理解周期、巩固周期)材 料作为掌握语言整体Jl生和系统性的保证; ⑧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各种语体的特点,这样才 能使得在教学的基础阶段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兴趣为 目标。 自觉实践法在很多俄语教材中得以实施,其中包 括最好的俄语教材一一由B.F.KOCTOMapOB主编,已 再版14次(1970—1990)的系列教材“PyccKHfi ̄3blK 且JIⅡBcex))。 5.视听法 与此同时,6O年代末70年代初视听法(ay ̄HOBH一 3yaabHblfl MeTO ̄)(ABMO)也得到推广。这一教学法 的产生源于很多教师对自觉实践法和语法翻译法教 学效果的不满,他们更力求加强课堂的实践性和在短 期内讲授语言的效果。视听法产生于法国50年代, 91 2013生 中国俄语教学 第1期 “Fonoca H o6pa3m”教材的推广(它被译成多国语言, 其中包括俄语)促进了视听法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教学 法之一。在俄罗斯热衷于视听法的是M.H.BⅡ IOb— HOB,在他的领导下出版了供外国学生使用的视听说 教程<<PyccKHh ̄I3bIK 1,2,3”(1971一l973)。 基础创建了强化教学法的多种变体,如激发学习者潜 能的方法(MeTO ̄aKTHBH3aliHH pe3epBHbIX BO3MO: ̄KHOC— TeI ̄I o6y ̄aeMoro)、情感一意识法( ̄gMOHMOHaJIbHO-CMblCJlO— BOb MeTO ̄)、沉浸法(MeTO)I n0rpy>KeHHa)、睡眠教学法 (FHHHOHe&H ̄)、律动教学法(pHTMoⅡe且HH)(考虑到学生 视昕法在俄罗斯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的交际趋向; 2)教材的情景必要 li; 3)口语的超前性和教材编写的连续性:听一说一 体内生物律动这一因素的外语教学法)、言语缩写教 程(Kypc peyeBofi a且aⅡTauHH)等等。 上述一系列教学法中名声最大的莫过于r.A. KnTafiropo ̄cKaa的积极法(MeTO ̄aKTI4BH3aI ̄Ht1),这要 读一写; 4)实际掌握语言是以教学的和日常交际为范畴 的言语例句为教材的; 5)广泛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与其他教学法一样,视听法后来在由KanHTOHOBa 和I ̄yKHH主编的《对外俄语教学的现代教学法》 (1979)教学参考书中得到了科学论证和诠释。 6.听说法 在7O年代另一个具有交际趋向的教学法——听 说法(ay且Ho朋HrBaJ¨bHbI MeTO ̄)(AJIMO)也开始盛 行,它是美国教学法的产物。由该教学法创始人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I{[. ̄PpH3a编写的《对外英语的教与学》 于1967年译成俄语版,并受到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 交际法教学的拥护者的推崇。 听说法的基础是当时盛行于欧美教学法专家的 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理论之一)。 根据行为主义,掌握语言是精心挑选言语的多次反应 (在行为主义看来,思维是与言语紧密相连的,事实 上,思维可以界定为不出声的言语)(韦恩.瓦伊尼, 2008:343),这样才能记住并自觉地运用。语言也是 习惯体系,听说法的中心思想强调口语对笔语的优先、 权,强调通过完成练习 来形成言语习惯的课堂主导 思想。 在俄罗斯这一教学法的宣传者和拥护者是俄罗 斯友谊大学的教学法专家r.c.MHCHpH,俄罗斯的第 一本听说教程《说俄语》就是她的杰作,俄罗斯的听说 法是在她的《在俄语教学基础阶段利用直观性》这本 书中得到了论证。 7.强化法 在70年代一80年代人们开始寻找短期内教授言 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出现了“强化法”(mtTeHCH— BHblif MeTO ̄),它的原理是保加利亚学者、暗示教学法 的创始人F.JIO3aHOB 60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一方法 最初在俄罗斯的教学法中并没有被采纳,但是以它为 92 归功于作者仔细研究了该教法的实质并相应提出了 建议,从教学法角度开设了由她参与的第一个对外俄 语强化教程“PvCCKa ̄peqb—HHTeHCHBHO ̄(1981)和 <<MOCTbr ̄oBepHH>)(1993)。 强化法主要致力于在短期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外 语口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力求把学生个体未开发的 心理潜能作为支柱,运用某些影响(如威望、行为的两 面性等)的暗示方法。对于该教学法曾推荐使用了一 些积极的教学原则(个人交际、教学的角色组织、集体 的相互作用、集中组织教材等等)并制定了教学模式。 强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首先是课堂上 组织和进行教学的方法:提高对合乎教学要求的交际 的各种形式的兴趣、课堂上的社会一心理气氛、创建 完全相符的教学积极性,在掌握教材内容和参与言语 交际时消除心理障碍等。但是强化法的使用要求有 对教师的高级职业培养、有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及实施 教学的条件,以至于限制了强化法在教学中的广泛使 用。 8.交际法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交际法(KOMMyHHKaTHB~ Hoe o6yqeHHe)在对外俄语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 一教学法产生于欧美。回顾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它们 大都源于欧美,这些西方理论都是在狭义的第二语言 习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第二语言习得在欧美有 优越的语言环境支撑(史铁强2011:29)。交际法在俄 罗斯本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KOCTOMapOB和o.且. i ̄ITpoqbaHOBa写于1973年的著作中“MeTo且HlIecKoe pyKOBO ̄CTBOⅡⅡⅡnpeno ̄aBaTeaefi pyccKoro ̄I3blKa HH0- cTpaHt[aM>)(提出了交际性的教学原则)及1-IaccoB写 于1985年的著作中“KOMMyHHKaTHBHbI ̄I MeTO ̄o6y— qeHHgl HHO ̄I3blqHOMy FOBOpeHHIO)>(研究了外语口语的 交际法教学体系)。 交际法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教学过程中的言语倾向。把各种言语活动中 罗晓霞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的言语交际教学、培养交际能力和形成第二语言个性 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②教材的实用性和情景性; ③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依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需 求和掌握知识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④在教学的基础阶段要利用准确的语言材料和 系,是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 文化移人原则与积极交际的教学原则相辅相成,两者 缺一不可:离开了国情文化知识,交际就成了一句空 话;而如果徒有国情文化知识、不参加积极交际的话, 那么,“英雄将无用武之地”。 3)必读作品原则(npHH ̄HH 06aHraTOpHbLX npoH3一 Be) ̄eHItft) 具有与实际交际情景相符的、能够促进形成交际能力 的练习题; ⑤交际的单位是言语行为(pe ̄eBbie aKTbI)(如论 必读作品指的是学生学习俄语时必须阅读、了解 和知道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俄苏文学、绘画、音乐等 证、请求、问题等),它们能够构成更高级别(话语、论 述)的单位(]J ̄yKHH 2011:286—287)。 根据这一教学法要把教学的体系、内容和交际原 则、自觉原则合理地结合起来,既包括言语的形式和 正确性,也包括它的内容。俄罗斯国内外大多数教学 法专家都支持交际法。交际法思想和交际法的教学 原则对整个教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 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现代的教学法在很大的程度上 就是交际法。 9.俄语语言国情教学法 俄语语言国情教学法(JIttHFBOCTpaHOBe ̄qeCKHft MeTO ̄)是近些年来对外俄语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它正处于学术探讨和形成阶段(季元龙2009: 313)。俄语语言国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俄语语言 国情学(aHHrBOCTpaHose ̄eHHe),俄语语言国情学是2O 世纪70年代在苏联产生的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语 言教学法,它不仅为俄罗斯的对外俄语教学,也为全 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对外俄语教学的深入实践和发 展奠定了新的理沦基础,为外国人学习和掌握俄语提 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俄语语言国情教学法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借助俄 语并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俄罗斯国情与 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民俗和宗 教等)。 俄语语言国情教学法遵循以下教学法原则(季元 龙2009:313—314): 1)积极交际的教学法则(yYe6HbIft npHH ̄n aKTH— BHOfi KoMMyHHKaKHH) 该原则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言语交际活动,帮助 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要求教师采用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 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文化移人原则(npHH ̄an aKKyabTypa ̄HH) 文化移人原则充分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 方面的传世佳作。学生必读作品读得越多,他的知识 面也就越广,他与别人交际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4)视觉直观原则(HpHHRHH 3pHTeabHOfi HaFJ19I,I ̄HO— CTH) 视觉直观原则指的是在俄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 图画、地图、表格、照片、幻灯、电视、电影等直观教具 的方法。它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注重本国语言中所没 有的,而俄语所固有的现象和事物。 对俄语语言国情学教学法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 对外俄语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在现阶段的教学法发展中,在提高教师和教学法 专家在文化对话过程中的言语交际教学的兴趣以及 为达到这一目标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手段时,推出了 不少新的教学举措,出现了各种教学法一体化的趋 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俄语教学法”,即 PKI,I理论。 按照KOCTOMapOB,MHTpo ̄baHOBa等人的观点, PKI,I理论的核心是“交际法”,由交际性、充分顾及学 生的母语特点,即学生已经掌握的交际手段、顾及所 学语言国的文化事实(语言国情学)等三大主要内容 构成(周民权2009:250)。PK王,I理论率先在莫斯科普 希金俄语学院实施,他们以该院为基地,采取面授、函 授、短期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将PKI,I理论传遍全 球。该理论不仅对推动俄罗斯本国的对外俄语教学 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 对外俄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结束语 回顾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各个时 期不同的教学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的 俄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建国60多年来,我 国的俄语同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探索、寻找 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学生现状的俄语教学法,逐 93 中国俄语教学 第j期 渐从引进、模仿、借鉴原苏联及俄罗斯的教学法理论 发展到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俄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俄语教学法(孙玉 华2011:289)。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高校 的俄语教学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学生用的教材 老化、教师上课的教学法单一等等(赵爱国2001: 182)。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21世纪的俄语人 才,俄语教学必须改革和创新,首当其冲的是教学法 的改革和创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对我国教 学法研究的明天充满信心。 注 释 1.JIy皿0JI呻德周语文学家,是i廿界上第一本《俄语语法》书的作者。 JIyⅡ舢b巾的语法是第一本印刷的俄语教科书,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推 广起来,在法国大学(Fa2xaI,CKHfi yHHBepCHTeT)使用这本教材长达5O 多年。 2.Mea ̄Hfi CMOTptl[ ̄KHfi(1578--1633)修道士,语文学家,西南罗斯的 教会活动家,他的唯一一部真正有影响的作品是“I"paMMaTHKH cdta— BeHCKiH NpaBHO'!HOe CHHT'aFMa”(1619)。他编写的语法是教会斯拉夫 语语法的基石,J ̄OMOHOCOB称它为“科学之门”(BpaTa yqerlOCTH)。 3.马克西米利安.贝立兹先生(Maximilian Berlitz)是直接法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通过启发式辅导建立了一套崭新的、系统性的语言教学 方法,即现在的“贝立兹教学法”的基石,并于1878年在美网的罗德 岛州普罗维斯 ,创立了第一所贝立兹外语培训机构。俄罗斯第一 所贝立兹学校2O世纪初创建于莫斯科。 4., ‘泛采用技术手段(当时主要是录音机和学习机)和带有社会文化 特色的课文。 参考文献 Eli BOHJI,apeI-LKO A.IO.,HeB.ne ̄&H.M3 HCTOpHH MeTO~  ̄HKH:rlpaMofi MeTOA B oBy,cetmu PKHEJ].//,,PyccK ̄H3BIK 3a py6ex ̄oM,,.2004,NQ3.c.58—65. E2]neBJIe嘲3 FL mⅡ3apox4Aem4 ̄Me"ro ̄Hr24.B KH.: M印)p岫npeno ̄laBaHHH pyccKoro 5[:3blKa KaK HH ̄TpaI-IttOm B onep- KaX H Ha ̄eqeHHHX/peⅡ.一CXK:TaBHTeJIB H。I]],yKHH EM]. 帆,(I)HJIOMaTHC,2005. L3j KanHTOHOBa H.,MOCKOBKRH JI.B,tttyz. ̄ I--L MeTq丑 I H TeXHOJ/OFHH o6yqenu ̄pyCCKOMy兄3b『Ky KaK HHOcTpaH— HOMy/n0且.pe皿.A.H.II ̄yKHUa[M].帆,PyccK H3BIK, 2008. E4]KHTafiropo ̄cgaa r.帆MeTo ̄I,HqeCKHe OCHOBbI HI-ITeCHB— HOFO oSyYeH ̄HHOCTpaHHblM H3bIKaM EM].帆,姗,1986. E5]KocroMapOB B.r.,MHTp ̄HOBa Q皿M啪且HqecK0e pyKOBO,a,CTBO npeⅡ0且aBaTeⅡe pyccKorO H3BIKa m ̄ocrpaHlmM 94 EM]. ,PyccK, ̄H3bIK,1973. E6]MOCKOBKHH JI.B K HCTOKaM I1penOJIaBaHHH pyCCKOFO 1t3bIKa KaKⅡHocTDaHHOFO B PoccH ̄:nepms HOJ]OBHHa XVIII BeK丑 [A].//继往开来:中国俄语教育三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C],郑体武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8 12 页。 [7]. ̄OCKOBKHH JL B Hepm,le HetlaTHbte yU ̄HUKU pyccKorO H3bIKa KaK HHocTpaHHorD[A].//CaoBo eCTb,/ ̄eJlO:IO6Haefntbfft cSopHtm Hay'mblX TpyAoB B t[eCTb npoCe ̄pa I n.J1bIcaKoⅨ】 [C].T1.,CH6.,Cynapbma,2010.巴455—458. E8]1-IaccoB E H KOMMylIHKaTHBHbIH MeTOA oSy ̄emm HHO— H3blqHOMy rOBOpeHHIo[M].肌,[IpocBeu ̄eHHe,1 985. E9]myK..A.H.MeTo ̄:a o6yqeHrta B HCTOpHH npenoz.aBa— m忸pyccKoro H3BIKa KaK HHocTpaHH0rD (TeopHa H HpaKTH_Ka) [A].//时间与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EC].第3卷/维 尔比茨卡娅、刘利民、尤尔科夫主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11,28O一287页。 [1O]韦恩・瓦伊尼,布雷特・金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 史:观念与背景(第3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司,2008. [11]季元龙,探索俄语教学法创新之路一关于加强俄语 课堂教学的若干措施[A].//继往开来:中国俄语教育三百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Ec].郑体武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9,31O一317页。 [12]史铁强,俄语教材建设:传统与理念[A].//时间与 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c].第3卷/维尔比茨卡娅,刘 利民,尤尔科夫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7— 33页。 [13]孙玉华,中国俄语教学法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前瞻 [A].//时间与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C].第3卷/维 尔比茨卡娅、刘利民、尤尔科夫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11,288-一292页。 [14]赵爱国,中国专业俄语教学回顾与展望E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5]周民权,P 理论对中国俄语教学的影响[A].// 继往开来:中国俄语教育三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Ec]. 郑体武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50—258页。 收稿日期:2O12一O9~07; 本刊修订稿,2O12~12—24 通讯地址:300387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 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杜桂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