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中考题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一、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2004·仙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 翻译: 4.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 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三、2008福州市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

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4分) 四、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13分)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

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

①互相轩邈( ) ②鸢飞戾天( ) ... ③望峰息心( ) ④负势竞上( ) ..

6.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8.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9.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七、与朱元思书 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译: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译: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 阅读回答

1、文章第1、2句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表现怎样的心境? 答:第1句。 第2句。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本文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答:。

3、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间接描写的句子是哪句? 答:

二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 答:。

5、第二段描写富春江怎样的情态美? 答:。

6、三段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哪四方面描写? 答:。

7、第三段开头写山形,这些山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把静山写动了,这有什么好处? 答:。

8、第三段写林中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山林的热闹吗?为什么? 答:。

9、文章哪些句子从侧面描写山美?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

2

10、三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

答: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04·仙桃)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 2.A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

2008福州市答案:14.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

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四、答案: 21.B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六、答案: 5.①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至 ③平息 ④凭依 6.①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②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9.比喻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10.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 与朱元思书答案三、(1)天山(全景),开豁明朗的心境;游船,悠然自得,无所束。(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的奇山异水。(3)异水;清澈,湍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都用四言句;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5)富春江江水清澈见底的静态美和急流猛浪,极其雄壮的动态美。(6)奇山;山形,林声,心境,树林。(7)轩邈雄奇。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把静山写动了,

3

更显山的壮美。(8)不是,通过写声音,反衬山的清净幽雅。(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淡泊名利,欲求归隐。(10)散骈结合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含答案)语文训练 2010-03-07 19:58:54 阅读7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2003年山西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10.“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1)往、到 (2)酒杯 8.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9.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10.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11.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2004年河北省

五 柳先 生 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置:______________

5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去: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文言文(13分)

3.(1分)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片,没有错误即可)

4.(2分)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 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4分)①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的1分。意思对即可)

(一)益阳市2004年

6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

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B.不知日之入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兴趣爱好:

性格:

1.A 2.B 3.兴趣爱好: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5分)盐城市二OO四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7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颇示己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3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 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 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 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4、赏读与拓展(4分)

(1)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2) 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2分

(一)10、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很 2分

11、(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得干干净净,希望一醉方休。

8

(2)饮酒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快乐。

12、饮酒、读书、写文章 3分

13、B 14、(1)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等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0题。 ( 15分)江苏省宿迁市2004年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 【 】(4分)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

9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9.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10.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4分,有创见的加分) 答:

(一)(15分)

7.B、E (共4分,每项2分)

8.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10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共4分,每题2分,四个重点词译得不准确,每个扣1分,扣完为止)

9.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结合自己读书习惯(1分),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3分);辩证、有创见的加1-2分;仅答“赞成”、“不赞成”不得分。(共4分)

参考答案:

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2007年烟台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3、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是哪句?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描述先生的性格,爱好及日常生活,表现他“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5、选文中共用了九个“不”字来表现先生的性格和志趣,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不求甚解——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开朗乐观;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6、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 7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8写出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1)不求甚解。

(2)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现在多用来说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 9、填空。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 的自画像,他是东晋 时期的著名诗人、散文家。还有作品如《桃花源记》《去来兮辞》等。

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创新

例. (2006年黄冈市课改区中考题,选文从略)《五柳先生传》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

12

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我的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思:同学们要联系自己课内外阅读的人物传记的格式,注意审题,要把题目中要求的几点都涵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原文中获得关键资料,能人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

参考示例:

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每有会意 (2)不戚戚于贫贱 (3)曾不吝情去留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9.用原文填空。(4分)

(1)作者饮酒的目的是: ;(2)亲旧“置酒而招之”是因为: 。

20.李白诗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与陶渊明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案:

13

17.(1)体会(2)对(3)不曾18. (1)简陋的屋子里冷冷清清,不能遮阳避雨。(2)从这话看来,他应是五柳先生一样的人吧?19. (1)忘怀得失(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20.提示:他们或者空有一生抱负,却无法实现,或者不容社会,不愿与世俗同流。但内心都孤独寂寞,他们以酒销愁,以忘却在世俗中的失意。这种思想也难免有消极遁世的成分。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