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甜叶菊组培快繁与工厂化育苗技术

来源:好兔宠物网
生物技术世界农林畜产甜叶菊组培快繁与工厂化育苗技术刘家胜 高晓慧 赖桂秀 梁益华(江西省大余县林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赣州 341500)摘要:以甜叶菊优良品种的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采用侧芽诱导法快速繁殖,研究了甜叶菊的组培快繁与工厂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6mg/L+NAA0.2mg/L,增殖系数4-6,增殖周期15-20 d。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0.2mg/L,生根率为100%,且根系发达。经过炼苗移栽,瓶苗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关键词:甜叶菊 组培 快繁 工厂化育苗中图分类号:S6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3-0021-01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又名甜菊、甜草、甜茶,是菊科类草本植物,是纯天然含高糖甙的制糖原料。原产巴拉圭和巴西。以甜叶菊干叶为原料,提取精制甜叶菊糖甙,系纯天然、高甜度、低热能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400倍,热量却为蔗糖的1/300,近年来,广泛用于饮料、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用糖行业中,可以防治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小儿龋齿等疾病。因甜叶菊种子结实率低,种子小、极易丧失活力,发芽率低,遗传性状不稳定,从而使甜叶菊优良品种推广受到限制。采用组培方法可保持优良品种的性状,使优良品种快速进入市场。据此,2010年笔者对甜叶菊优良母株进行了组培快繁并工厂化育苗200多万株。甜叶菊喜光植物,条件适宜,生长快。当生根数条后,高度5cm长时就应移到大棚炼苗。2 结果分析2.1 芽的诱导产生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③,7d后,侧芽开始萌动,10d开始生长,15d后主芽长5-8cm。接种于其他培养基上的,10d后腋芽开始生长,生长较慢。试验表明:MS+6BA1.5mg/L+NAA0.2mg/L效果较理想,侧芽在该培养基上萌发快,且芽长势粗壮、正常。培养基中BA和NAA的激素配比恰当,有利于芽的萌动和生长。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采用优良品种“菊隆5号”甜叶菊植株为材料,其特征总甙含量高,其中的RA含量也高,甜叶菊干鲜比1:3,一般干叶两茬亩产量250-300公斤。材料由江西省菊隆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2.2 不定芽的增殖在甜叶菊培养基中,不同的激素配比、芽的增殖效果不同。6BA浓度高,增殖率高,但经过2-3代增殖后,玻璃化相当严重,对大规模生长产生影响,过低分化率低。综合以上因素MS+6BA0.6mg/L+NAA0.2mg/L用于甜叶菊增殖最好,增殖系数4-6,增殖周期15-20d。1.2 外植体灭菌将外植体剪成1.2-1.5cm长的茎段,再放低浓度的洗洁精水浸泡3-5分钟,用流水冲洗1-2个小时后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处理。外植体的消毒采用75%酒精10秒钟,再在0.1%的升汞溶液再浸泡10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将单芽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每瓶接种一个茎段。诱导培养基①MS+6BA1.0mg/L+NAA0.2~0.5mg/L;②MS+6BA1.2mg/L+NAA0.2~0.5mg/L;③MS+6BA1.5mg/L+NAA0.2~0.5mg/L,以筛选出最佳的激素配比。培养基加蔗糖30g/L,卡拉胶6.8g/L,PH值5.8。每处理接种50瓶,3次重复,将接种瓶放入培养室培养,培养温度24-28℃,光照时间14h/d,光照强度2000-3000lx。2.3 根的诱导形成将生长健壮的3cm以上的丛生苗单芽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结果在1/4 MS+NAA0.2mg/L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10d左右可见茎段有多条根生成,20d后可生根10-20条,生根率100%。3 工厂化育苗3.1 驯化炼苗:组培苗炼苗技术是否适宜对甜叶菊的移栽成活率影响相当大。如何培育矮壮、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的苗,炼苗是关键。为此,笔者总结出:当瓶苗生根初期就要移到大棚,让其在相当于自然条件下生长,这样茎叶的生长速度放缓了,根同样生长良好,确保移栽成活率。1.3 继代增殖培养将侧芽诱导获得的2-6cm长的无菌苗切成2cm长带2-3片叶的茎段,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激素组合6-BA(0.6、0.8、1.0 mg/L)、(NAA0.1、0.2 mg/L)的增殖培养基,共6个处理:①MS+6BA0.6mg/L+NAA0.1mg/L;②MS+6BA0.6mg/L+NAA0.2mg/L;③MS+6BA0.8mg/L+NAA0.1mg/L;④MS+6BA0.8mg/L+NAA0.2mg/L;⑤MS+6BA1.0mg/L+NAA0.1mg/L;⑥MS+6BA1.0mg/L+NAA0.2mg/L。其他同诱导培养基,接种7d后观察生长状况。3.2 洗苗经过20-30d的大棚炼苗,将苗高7cm以上的小苗洗掉根部的培养基,并用1000倍的多菌灵浸泡10分钟。3.3 移栽与管理将洗好的苗移栽到黄泥土苗床或消毒好的沙质土壤中。移栽好后及时浇好定根水,喷1:1000的托布津,盖上薄膜和荫网,每7d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度70-80%,10d左右就有新根长出来,成活率在90%以上。参考文献[1]黄苏珍,韩玉林,谢明云,等.甜叶菊“中山一号”快速繁殖研究[J].南特产研究,1999.[2]李启任,刘娟,董立华,等.甜叶菊茎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4 生根培养将增殖培养基获得的丛生芽单株切下,接到生根培养基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①1/4MS+NAA0.1mg/L;②1/4LMS+NAA0.2mg/;③1/2MS+NAA0.1mg/L;④1/2MS+NAA0.2mg/L。其他等同诱导培养基,每处理接种50瓶,7d后观察生长状况。1.5 驯化移栽作者简介:刘家胜(1968—),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及苗木、花卉培育工作。BIOTECHWORLD生物技术世界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