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形象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l2年8月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 Aug.2012 第4期总第104期 No.4 Ser.No.104 女性文学研究· 浅析《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形象 张兆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 《水浒传》中潘金莲的人生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剧的阴云,她与人通奸、谋杀亲夫,想要争取生活的幸 福。潘金莲的悲剧人生有种种因素和社会推动力。我们对潘金莲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封建礼教对女性 权力的扼杀。 [关键词]《水浒传》;潘金莲;悲剧 (中囤分类号)tzo7.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8—6838(2o12)o4—0064—04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an Jinlian’s Tragic Image In Water Margin ZHANG Zhao.xu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In Water Margin,Pan Jinlian’S life begins with tragic clouds.She commited adultery,murdered her husband,fighting for the happiness of her life.Her tragic life was caused by various social factors and social impe— tus.While condemning her,we should focus on the feudal ethics’suppression on women. Key words:Water Margin;Pan Jinlian;tragedy 《水浒传》是一部典型的男人书,男性形象占绝 大多数,女性只是陪衬。然而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女 性人物里,有一个形象却生动丰满,那就是潘金莲。 有这样才能跳出作者的窠臼,得出较全面而且公正 的评价。如果以此为原则深层次考察就会惊奇地发 现,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固然与 潘金莲可谓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妇孺咸知的人 物,只是几百年以来,其形象一直都是负面的,甚至 直接成为“淫妇”的代名词,但是,我们分析一部现 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仅看表面,就只能看 到作者眼中的人物,只能看到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 个人性格有关,但更多的是社会因素给其带来的恶 果。 从书中的具体描写来看,潘金莲勾引小叔,通奸 杀夫,罪恶累累。但她同时又是一个被侮辱、被迫害 的受害者,她一生的遭遇有很多值得同情的地方。 人物,这对于人物评价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 应当紧密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深入挖掘,只 收稿日期:2012—06—16 《水浒传》是这样推出潘金莲的:“那清河县里, 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 作者简介:张兆雪,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助教。 64· 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 他,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 户从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 白白地嫁与他。”[1](n ’很显然,潘金莲出身微贱,社 选择婚姻的权利,即使对婚姻不满,也无法主动退 出。如果在婚姻之外另有所爱,则必将被人们无情 地唾弃,被法律判以极刑。这一切潘金莲并非不知, 只是,幸福似在眼前的时候,怎忍放弃? 会地位低下,然而,这在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还不能 可悲的是,潘金莲空有美貌,却无慧眼,本想以 称作悲惨,其悲剧的开端是因为其美貌招致主人的 垂涎。封建社会里奴仆是毫无人权的,但此时的潘 金莲还有追求幸福的梦想,因此坚决不从,谁知这竟 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幸。在封建社会,卖身为奴的 下人能够嫁给普通百姓从此成为自由之身,是值得 庆幸的事。但我们来看看怀恨在心的主人给她挑了 位怎样的乘龙快婿:“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 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 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1](P136)这对于刚 刚逃出牢笼,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潘金莲来说,不啻一 个晴天霹雳。潘金莲相貌怎样,因“为头的爱偷汉 子”[1](P136),作者只说“颇有些颜色”[1](P136),其他书 中没有正面描写,但NN'堆里见惯世面的西门庆见 了她,“先自酥了半边”l1¨(n ¨。作者借武松的眼也 对她有一番描写:“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 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 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 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坞 。可见她的确是 美人无疑。 北宋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兴起 的时期,其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但潘金莲不是封建淑女,在婚姻问题上,并不懂得至 少是不愿意遵从从一而终。她无可奈何地忍耐了一 段时间以后,武松的出现,再次燃起了她追求幸福的 希望之火:“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 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 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 鬼”’[1](P136)。武松仪表堂堂,又是打虎英雄,和同 胞哥哥”三寸丁谷树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难怪潘 金莲会暗自思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儿 。 可以想象,潘金莲把将来的幸福,都寄托在了武松身 上。于是,她毫不迟疑地向武松发起了攻击,她千方 百计接近讨好武松,甚至采取了最原始的挑逗方式。 对潘金莲而言,这是她不肯向命运低头,要同现实抗 争的表现,可是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 妻妾之外可以养外宅,可以流连行院,但女子却没有 道德为代价换取幸福,却着实选错了对象。武松这 位景阳岗上的打虎英雄,和《水浒传》里除了王英以 外的所有人对待两性问题一样,对女色毫不在意甚 至有种畸形的排斥,而且武松的道德感极强,对嫂嫂 的投怀送抱只有反感,绝不会有半分动心。因此,潘 金莲勾引不成,反给自己埋下杀身的祸根。 遭到武松的拒绝和痛斥以后,潘金莲失望、恼 怒,但心里已经燃起的那团熊熊烈火却并未熄灭。 恰在此时,她遇到了风流倜傥的登徒子西门庆和奸 诈狡猾、唯利是图的王婆,在这两人的精心设计下, 可怜的潘金莲最终一步步落人了他们的圈套。为何 说是圈套,从潘金莲初遇西门庆的表现可以看得出 来:“这妇人自收了帘子叉竿归去,掩上大门,等武 大归来”…(P¨¨。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潘金莲并没 有半分红杏出墙之心,后来之所以终于上了贼船,大 部分是因为王婆天衣无缝的计策以及所爱之人无情 的拒绝。而一旦上了船,以后的事态发展,就完全不 是她所能控制的了。且看潘金莲被西门庆勾引上手 以后,奸诈的王婆贼喊捉贼:“好呀,好呀!我请你 来做衣裳,不曾叫你来偷汉子。武大得知,须连累 我。不若我先去出首”【 ] 。潘金莲此时纵想回 头,在那个社会也已绝无可能,只得答应王婆的要 挟:“休说一件,便是十件,奴也依干娘”[ 】 ’。当 然,贪图淫乐享受的潘金莲也许对自己的行为并未 十分后悔,但不可否认,她这一次的巨大堕落,外界 条件的诱惑和对其遭遇的利用是主要原因。 如果能一直“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那 也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但这假设不可能成立。武大 因为郓哥的告发而来捉奸,在那种危急情况下,潘金 莲挑唆西门庆出来打武大,那只是奸情被揭穿时的 本能反应,谁料西门庆横行霸道惯了,哪里把武大放 在眼里,开门就飞起一脚:“武大矮短,正踢中心窝 里”[1](P151)。卖烧饼的武大哪里受得了人高马大且 身有武艺的西门庆这重重的一脚,顿时“口里吐血, 面皮蜡查也似黄了”[ ] ¨,形势急转直下。此时的 潘金莲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痛下决心,跟西门庆一刀 两断,回家守着武大熬下半辈子;二是将错就错,杀 65· 人灭口,和情人厮守终身。前者必不万全,因为即使 刀两断,也难保证丈夫会放过自己,即便放过自 己,武松“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1Jl(n ”而且潘 金莲也绝不情愿,因为西门庆于她不止是奸情而已, 而是依靠或是爱情。而后者却要下杀人的决心,此 刻的潘金莲还良知未泯,杀人本已不敢,何况是谋杀 亲夫!此时,又是狠毒的王婆出来献计:“如今这捣 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 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 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 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 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 管得?暗地里来往半年一载,便好了。等待夫孝满 日,大官人娶了家去,这个不是长远夫妻,偕老同 欢?”…‘H ’“偕老同欢”这四个字对潘金莲来说无 疑是个巨大的诱惑,而且从她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 社会教育来看,潘金莲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 诱惑、不健全的判断力、王婆的挑唆、西门庆的威迫, 现实情况的压力,内外三管齐下,潘金莲最终选择了 罪恶。在整个悲剧里,社会是编剧,王婆是导演,西 门庆是罪魁祸首,潘金莲不过是受人摆布的杀手。 潘金莲固然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这又何尝不是她 对变态的社会所能做出的唯一反抗!她最终这么选 择,本意很简单,就是要结束不合理的婚姻,去寻找 幸福。一个女人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并不过分,应该 得到宽恕和同情。然而认知能力有限的潘金莲选择 用投毒这种方便却愚蠢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丈 夫——这个自己追求幸福最大的绊脚石,她一定没 想过丈夫死了自己无论如何脱不了嫌疑,她只想到 不能让武松抓住证据,于是买通仵作,匆忙烧化人 殓,进行了一番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的布置。 如果武大没有一个打虎英雄的弟弟,再拙劣的布置 也能安全过关,可惜,这个假设也不成立。西门庆过 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势力,也过低地估计了武松这个 外乡人的影响:他买通的团头何九叔因为害怕武松 而偷偷藏了武大的骨殖,这是西门庆潘金莲毒杀武 大的有力证据。于是就有了“供人头武二郎设 祭”…‘n 这一回书。 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可能认可潘金莲的 行为,于是,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罪不可赦的 人。她逃过了刑律的制裁却逃不过道德法庭的审 判,在那个暴力横行的年代,逃过法律也难逃一刀剜 66. 心之痛。她以为在一步步走向希望,谁料却一步步 走向深渊。 潘金莲原本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然而,谁能不 说是残酷的现实和无情的诱惑使得她内心充满了矛 盾,一个个一念之差,一步步让她最终蜕变。她先是 坚决不从好色的主人,结果惨遭报复;继而大胆向真 爱表白,结果只换来武松的羞辱;一切的尝试都失败 以后,她最终选择摧毁自己无法逃脱的婚姻。即便 放在现代,本无自由的她也算一个勇敢的女性,然而 在那个时代,这种勇敢是离经叛道的,是不被社会接 纳的,结果只能是不幸的。可悲而必然的是,她泯灭 良心挑战道德和法律的破釜沉舟,不可能让她得到 期待的幸福,而一定会被封建势力和社会所不容。 施耐庵声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分贵贱”,但 他的不分贵贱是有封建阶级条件的,是把女性排除 在外的。整部书中处处充满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 性只能顺从,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追求爱情是被视 为可耻的、为世人唾弃的行为,“水性从来是女 流”[1 3(P146)。一丈青扈三娘下嫁给自己的手下败将、 形象猥琐的矮脚虎王英,是宋江一手包办,扈三娘并 不情愿,只是“见宋江义气深重,推却不得”[1](P312)。 但作者施耐庵对宋江此举却作了充分肯定,说“晁 盖等众人皆喜,都称颂宋公明真乃有德有义之 士”[1]( 。《水浒传》中以及那个时代中的女性, 旦嫁人,无论何种情况必得从一而终,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有任何其他欲念,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像阎 婆惜、潘巧云和卢俊义娘子这类女性,她们嫁的都是 公认的英雄好汉,而这些好汉都有着统一的好汉标 注——“不近女色”,用今天的话来说,根本就没有 情欲、没有爱。这种违反人性的事在《水浒传》里恰 恰是成为好汉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处在这种 社会背景和变态的环境中,这些女性人格逐渐扭曲, 凡是不安现状而铤而走险的,结局必然是悲剧。上 面所谈的阎婆惜、潘巧云和卢俊义娘子,或公开“偷 男人”,或暗自“找野汉”,都因行为的“不轨”而死在 自己丈夫无情的屠刀下。当卢俊义对其娘子“割腹 剑心”的时候,“众头领尽皆作贺,称赞不 已” 。这充分表现了《水浒传》的作者,乃至 那个时代的态度:女人是祸水,祸水皆可杀。所以, 潘金莲的悲剧下场是显而易见、理所当然、无可避免 的。 如果潘金莲不是从小卖身为(下转第85页) 的快乐时光!”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可以为自 己储备美好的感觉,增加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不 倾听、共情,让妻子有机会表达感受,宣泄情绪;高校 女教师还可以发展几个知心朋友,在遇到压力问题 要用“我很忙”,“我没有时间”,“我太累了”作借 口,不要放弃体验快乐的机会。高校女教师自由时 间比较多,可以充分选择能使自己放松、缓解身心的 活动,也可以选择一些不用花太多时间的活动,比如 泡个热水澡,和家人散散步等。 时,就找到倾诉的对象以获取情感支持。如果情绪 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长时间的淤积就会影响到女教 师的心境,进而导致情绪障碍甚至是身心疾病。 5.掌握几种放松方法,缓解情绪体验 高校女教师平时应储备几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 法,在面临强烈的情绪体验时加以运用,可以缓解精 神和躯体的紧张程度。实践证明,肌肉放松法、腹式 呼吸法、意向想象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放松方法。 参考文献: 4.主动寻求情感支持,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 统 高校女教师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对象相对 单一,所以应该发展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提供某 些必要的业务支持)、物质支持(帮助完成工作任 务)来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感,从而降低压力水 [1] 张艳红,佐斌.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测量[J].长 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9O. 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另外, 家庭是情绪的港湾,女性注重听觉,丈夫一定要学会 (上接第66页)奴,如果她的主人不是那么好色又 歹毒,那她就不会有如此不幸的婚姻;如果当时的婚 写潘金莲的命运,而是为了塑造并丰富武松的人物 形象。《水浒传》以三回写武松在阳谷县的活动,其 中杀西门庆是反强暴的行动,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他 姻制度不是那么钳制妇女,至少像唐代那样在给女 子规定“三从四德”、“七出之条”的同时也给予女性 与丈夫离异的相应权利,那潘金莲就会放弃而不是 背叛不幸婚姻;如果西门庆不是那么财大气粗,王婆 不是“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lll(H 般狡猾,她 也没机会红杏出墙;如果武松不是那么名声在外,她 对待潘金莲的态度,虽确是杀人偿命,但出发点是站 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的。从事件的整个过程来 看,潘金莲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我们在对潘金莲 进行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封建礼教对女性 权力的扼杀和阶级社会的黑暗。 更不至于吓得一不做二不休,残忍地杀害自己的丈 夫。可惜以上都只是假设,绝不可能成立,所以潘金 莲之杀人以及被杀,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封建 社会才是这一悲剧的主要根源,仅仅归罪于潘金莲 的淫荡狠毒,是不公平的。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 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M].郑州:中州文艺出 版社,1981. 潘金莲形象在《水浒传》里众多的“淫妇”中是 最突出的一个,也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一个:从潘金莲 出场到武松杀嫂,整整用了三回三万六千多字的篇 [3] 杨守国,李枫.并陈善恶 美丑并举——摭论《水浒》 潘金莲思想性格的矛盾对立[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学报,2001,(9):56—57. [4] 陈德新.《水浒传》人物潘金莲形象评议[J].齐齐哈尔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50—53. 幅。当然,作者施耐庵写这几回的主要用意,不是在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