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发展空间想象力的策略
嗣 思想方法 _ 然羹 ◎钟添杰(广西桂平石龙中心校 537200) 就小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而言,我们自然应提及 “空间想象力”.具体地说,在较为基本的意义上,空间 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能正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空间 二、以识记为基础。积累空间表象 空间表象是空间想象的基本素材,积累的表象越 多,再造想象内容就越丰富.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表象 形式,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从心理学的 角度看.这也就是指我们能够依据感觉经验在头脑中 正确地建构起客观事物的直观表象,而后者则是指这 样的整体性心理表征:它与所表示的外部物体和情景 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构的. 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想象能力,它 的数量,而且还依赖于表象的本质.要培养空间想象能 力,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那么,如何 积累起大量正确和丰富的表象呢?教师必须指导学生 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识记,在高年级还要适当培养学 生识图和画图,识符合和画符号的能力. 三、以想象为支撑。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观察、识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想 象.首先要多想象.不但通过观察具体实物或图形来 想。而且通过文字表述来想.这种想象是再现图形表象 的过程,是对表象的再加工过程。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 很好途径.其次是要善于想象,即重视方法的指导,例 如:用对比的方法能把对象间的异同明显地表示出来, 给人以明确的印象.常用的对比有形状的对比、性质的 对比等,通过对比,能分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区别 与联系,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以思维为核心。发展空间推理能力 遵循一般想象能力的规律.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表现 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能力.所谓再造想象, 就是依照词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 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稿)》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 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 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等,这都属于 再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独 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映像的心理过程.数学的空间想象 力主要表现为再造想象能力方面,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更是如此.发展再造想象能力使几何事实基于直观的 表象、联想和特征得到实实在在的表示,使空间观念从 感知不断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下面以苏教版 二上教材“观察物体”为例,谈几点教学策略. 以观察为起点。丰富空间知觉 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要发展 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首先必须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培 养观察力.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大量教具、学 一《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 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 视合情推理,特别是合情推理,即要能根据已有的经 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这是发展空 间推理能力的关键.当然空间推理离不开空间想象。在 实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推理,在推理 过后再进行想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紧密相连的,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是提升思维品 质,因此教者要能利用好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上述的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在培养空间想象力过程 中的认知活动.~方面,通过观察图形、模型,形成表 象,它是学习者对形体认知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通 过识记认图,是学习者对表象的外化过程.想象、推理 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表象的加工过程.这一系列过程都 是为再造想象积累条件,为培养数学空间想象力进行 的必要的训练. 、具、挂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知 觉,初步形成空间表象.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加强观察 方法的指导,要重视观察品质的培养,要注意观察的目 的性、条理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等,从而真正培养观察力. 苏教版式二上教材中的“观察物体”是学生首次接 触实物(实物图)与相应视图,教学重点是体会从不同 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以是不一样的;难点是 正确区分左、右视图,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而 想象的基础是观察.因此教者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了 三次观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丰富了空间知觉. …一一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