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警惕新的“读书无用论”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警惕新的“读书无用论”

作者:万安峰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1年第07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有人认为,“读书无用论”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如果细心观察当今社会现状,你就会发现“读书无用论”并没有销声匿迹。

最近几年,常有媒体争相报道: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如农民工。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仿佛一下子由“天之骄子”变成“天之弃子”。

今天,新的“读书无用论”再度流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城乡的贫困家庭认为:“不让孩子读书脱不了贫,让孩子上大学可能穷得更快。”如果说存在“脑体倒挂”现象的话,应该是指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悬殊,教育成本过高,教育回报却太低,对那些举全家之力供孩子上大学的贫困家庭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当今中国的许多知识精英确实过上了富有的生活,这与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的情况很不一样。现在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学者把新一轮“脑体倒挂”形成的原因之一归咎于一些高校对学科和专业的不合理设置,现在很多高校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热门专业,如工商管理、法律和新闻,市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但很多高校却争相开设,原因在于“其投入成本低,只要抓几个老师就行”,还可以高收费,而一些理工科专业,需要仪器设备、实验室,投入成本会比前者高出很多,所以很多高校都不愿意开。学生在大学最重要的是要锻炼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去后不管干什么,都能很快适应。然而现实却与此大相径庭。 另外,由于相关部门的教育投入不足,使得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学费暴涨的结果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人数剧增,导致贫困家庭无法靠知识摆脱贫困,导致“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潮的重新抬头和泛滥。

一时找不到工作就能说明读书无用吗?应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其思维方式、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都是迥然不同的。从长远看,受过教育的人肯定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有发展前途。当然,也许有人能找出社会上个别文盲或半文盲发达成功的例子,但很显然这只是极少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读书无用论”是不会有市场的。

事实上,我们的大学生人数相对来说还很少,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多如牛毛。所以,我们仍然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绝不能让新的“读书无用论”继续泛滥。否则,贻误的将是整整一代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实,新的“读书无用论”背后是因为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许,正是因为当前就业难,难就业,老百姓倾其所有投资教育却“血本无归”,故此,民间种种“读书无用”的抱怨也就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新的“读书无用论”对我们很多部门应该是一种警醒:我们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多推出顺应民心的措施,消除广大群众对读书的怀疑和失望心理。否则,年复一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迟迟不能缓解,老百姓仅有的一点信心迟早会丧失殆尽,“读书无用”可能就真的会成为现实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