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的教案_模板

来源:好兔宠物网
《家》的教案_模板

《家》的教案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 、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 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 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做法是: 一、少作主, 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 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家》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 产生许多疑问:这课到底讲了谁的家?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为什么树林是小鸟的家?为什 么泥土是种子的家?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 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教师切不可把教参 上规定的所谓的几个重难点问题强给学生,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 有理就行。例如:“为什么树林是小鸟的家?”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鸟在林中飞累 了, 会停在枝头歇息,所以小鸟把树林当成自己的家。”有的学生说;“小鸟在林间自由 自在地飞翔,一展它们美妙的歌喉,所以小鸟把树林当成自己的家。”还有的学生说:“ 小鸟离不开树林,只有在树林里,小鸟才能筑巢,所以小鸟把树林当成自己的家。”……学 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中不同 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 ,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同学们,你们答得都不错,分别从小鸟的处所、飞翔、筑巢 等方面来说明都很对。”这样,就调动了同学们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产生的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中加强了环保意识。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 事中,引发思考。因为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生活中,它一旦与生活有了联系,就能培养学生 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克服平时被动作文时出现的无病呻吟、 无的放矢的弊端。例如,课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你能想到还有哪些是谁的家吗?学生的答 案就非常有创新:南极是企鹅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宇宙是地球的家,衣服是纽扣的家, 书柜是书的家……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创设学习情境,优化主导环节

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启动,新教材的使用,如果单纯继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变成空洞的 说教,使学生深感枯燥无味,以致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化静态为动 态、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反应和情感上的主 动参与,使课堂教学中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 位如鱼得水、 相得益彰。如:在讲授本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根据教材内容和主 导的流程,我精心设计了三种动画图片:一是“情境片”,讲述本课的内容。二是“特写片 ”,即以“情境片”为背景,设计了几个镜头,“蓝天”、“树林”、“河水”、“泥土” 。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三是“遐想片”,由学生自由发挥,以充分体现本 课所讲

述的重点内容,这样随着教师的主导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展开,画面上出现了不同的情 节,即突出了重点,又解决了教学的难点,而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自然也是成功的。 2、激发学生思维,实现自主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为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再现了情境, 以启发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综合,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如:我设计了三幅画面: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 学生思维,达到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只有把现代教学手段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有 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使。教案的设计的目标更加清晰、明了,以 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单元形成性测验 姓名 成绩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iān pì cí xiáng shí jiàn zī rùn jù lǒng jiào shòu ( ) ( ) ( ) ( ) ( ) ( ) qiáng zhuàng cè suǒ zǔ ài miǎn qiǎng ( ) ( ) ( ) ( ) 二、 把带点字加上正确的读音(4分)

1、 在场的人听了都()笑了起来,让开一条缝()。 2、 校长勉强()同意不让退学或降()级。 3、 童第周成绩都不差(),数学还()得了100分。 4、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 三、 按要求填空(9分)

1、 判断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示的作用,将所选的序号填在句末的括号里。(3分)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词语的省略。 (1)菜园里种了不少菜,有白菜、花菜、萝卜-------- ( )

(2)老红军喘着微弱的气息对小红军说:“你们------要------记住------革命。”( ) (3)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往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2、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选序号填在句末括号里。(3分) A、表示时间长 B、表示时间短 C、表示能力 (1)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2) 他解出这道题才用3分钟。 (3) 这人既年轻,又很有才干。 3、 照样子填空。(3分)

亮(晶晶) 暖( ) 黑( )

(粗重)的嗓音 ( )的照片 ( )的技术 (悄悄)地起床 ( )地学习 ( )地工作 四、 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4分)

1、 邓爷爷亲切()对我说:“哦!千里马儿,日行千里,你跑()真快呀!”说完还轻轻()亲了我一下。这一幸福()时刻,使我兴奋()终身难忘。 2、 这是一项难度很大()手术,必须认真()、细心()做实验。

五、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近义词:暖烘烘()和蔼()强壮()央求() 反义词:熟练()落后()富饶()娇嫩()

六、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反问句,是反问句将它改成陈述句。(5分) 1、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2、 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哪注意到闪电、雷声? 3、 难道你不知道她今天生病了么? 4、 为什么要给大自然记日记呢?

5、 外面下这么大的雨,我怎能带走她呢?

七、 选择适当的词填在括号(4分)

高大的 粉红的 金黄色 雪白雪白的 绿绿的 鲜红的 轻轻的 微微的

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旗杆上()国旗在()飘动着;草地上,小草儿发芽了,嫩嫩的,();教室旁,()柳树舒枝展开,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桃花开满枝头,()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扇动着()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 八、 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 只见前面站着的这位老人,个儿不高,(),(),(),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2、 《一定要争气》写了童第周()和()两个时期的事,他在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后,想()。后来他成功地进行剥青蛙卵外膜的实验后,又激动地想:()。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认为(),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

3、 《笋芽儿》这篇课文写了笋芽儿在()、()的呼唤下,竹妈妈给它上了(),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地面上多么(),多么()!桃花(),柳枝(),小燕子()。 九、 阅读句子或语段,完成练习(25分) (一)

“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妈妈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大“√”。(3分) 从这里可以看出,

“我”当时的心情是(⑴既激动又兴奋 ⑵既复杂又高兴 ⑶既高兴又难过)。 朗读的语调应(A、较高 B、中等 C、较低)。 朗读的速度应(A、较快 B、中等 C、较慢)。 (二)

我走出家门,抬头一望,一轮皎洁的月亮像银盘似的挂在天空,若明若暗的星星眨着小眼。这一情景,又勾引起我对爸爸的思念。他那严于律己、认真对待工作的形象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有一次期中考试结束了。爸爸问我语文考试的情况,我脱口而出,说考了10 b p m f的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b p m f ”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 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 (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 右下半圆“b b b”。 6字“b”。…… 3.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 “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 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 (7)指名读。

2.学习“p”的形

(1)学生提问:字母“p”与图的哪一部分很像呢? (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 路灯“p”。

3.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m”的音形 1.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 (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 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开火车读。 2.学“m”的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m”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f”的音形 1.学习“f”的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 (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

一根拐棍“f f f”。 3.指导书写“f”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复习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 p m f ”。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了! 附:板书

《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357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2、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自创的情境,紧扣词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试背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剩余生字词,复习巩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夏天的鲜花以及星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两个谜语:(1)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2、夏天到了,草地上满地是鲜花;到了晚上,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着明亮的星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鲜花和星星的诗歌。 【亲切而简单的导语使学生不光能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给这首诗歌配上了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想不想听?多媒体放映夏天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找出有轻声音节的词语,用笔画出来,自己练习读准。 4、指名读,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学主通过自己试读和边看.课件边听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一)学习上段诗歌

1、你知道夏天有哪些鲜花?

2、我们把这些美丽的鲜花画下来了,老师画了一幅草地,让我们把这些花贴到草地上。 3、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诗中写鲜花的有几行?你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4、在小组里说说:你能读好哪句?为什么这样读? 5、汇报。师生评议。

(二)学习下段诗歌(步骤同上)

1、到了晚上(贴出星空图)花儿睡了,星星出来了,你们知道有什么星星的名字吗?把我们画的星星贴在夜空中。 2、这时,你想说什么呢?

3、你能读好哪句?为什么这样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也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画面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尝试背诵课文。 (1)配乐朗读。 (2)表演背诵。

【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累语感经验。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式。】

四、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1、 提供一组画面,创作诗歌。 (1)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主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五、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最”“满”,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笔画。

[ 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把字装好在田字格里了。]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