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好兔宠物网
当代护士2017年4月中旬刊 ・27・ 品管圈活动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张摘要 目的静 将11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性期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的53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一般专科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为2015年6月的63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由品管圈 质量控制小组调查现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制定良肢位摆放流程图并制定良肢位评价标准,组织科室人员知识培训,使用康复图 片及微视频在病房循环播放,每日督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踝关节跖屈内翻等现象,提高肢体功能的恢复。 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体位发生率以及评估无形成果。结果 实验组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 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均得到提升。结论 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康复 图片视频,有利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有效性,预防了不良体位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7)04—0027—03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a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 的工作方法,其特点是自发产生,护士主动参与,强调尊重护士 的人性,轻松参与,愉快工作,开展相互学习下共同进步,灵活运 用最终提高护理质量的控制方法 。偏瘫急性期的患者常表 现出弛缓性瘫痪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极易出现肩关节 半脱位、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踝关节跖屈内翻等现象,严重影 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 工作单位:222000连云港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 经内科 张静: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6—07—21 \ 声\ \ \ \ 响将来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出一 种临时性体位,称为良肢位 J。如何减少患者不良体位发生, \: pt ≯ p 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不同程度的病变导致动、静态平衡能力下 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基础工作,跌倒的专科化预防在普通预防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预防跌倒的专业化水准与技巧。对康复科脑 卒中患者在普通预防基础上通过成立脑卒中跌倒预防小组、评 定脑卒中跌倒相关康复功能、实施防跌倒康复功能训练等专科 化跌倒预防措施,有助于加强专科针对性,可进一步提高康复科 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降,通常表现为在静态平衡中,患者表现为站立时双侧负重不均 衡,重心偏向健侧,患侧负重比率减少,动态平衡中身体向各方 向主动转移的能力和在支持面上不稳定,使其稳定性不好,容易 跌倒,影响患者的步行功能。根据平衡反应评定结果,对未达到 三级平衡者应加强平衡功能训练,主要是重心转移训练,使患者 的躯干肌及患侧下肢的负重得到锻炼,有助于重心对称分布,提 高步行的稳定性,预防跌倒发生。 2.2.4认知功能训练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 [1] 刘惠林,霍明.物理治疗师的双重反应时用于预测所治疗 的脑卒中患者意外跌倒的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 2012,27(10):944—945. 种功能障碍,其发生率为30.71%。脑卒中后智能障碍、空间定 位障碍也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跌倒的风险。根据患 [2] 邓晓清,方芳.脑卒中后跌倒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 [J].医学综述,2013,19(12):2151~2152. 者MMSE评定结果,对存在认知障碍患者每日进行认知功能训 练,内容包括:定向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计算力训练、记忆力训 练、通过障碍物能力训练等,以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 2.3普通预防和专科化预防实施后跌倒案例分析有2例脑 [3] 张玉霞,温兴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 活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4:90. [4] 侯霖,周盛年.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及其对神经功能康 卒中高危患者意外跌倒,两人均有高危警示标识,有预防措施和 宣教。其中一人Brunstrom 111期,因康复行走锻练不当,患者高 估自己能力,对防跌倒康复训练方法和宣教不依从所致。另一 人FIM值36~71分者,属于日常生活中重度依赖,并存在认知 功能障碍,因与家属闹矛盾,独自如厕时意外滑倒。 3小结 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8):52—54. [5] 鲁娟娟,刘霞,薛芬.早期科学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 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5:61~63. [6]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301. 跌倒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跌倒普通预防是综合性医院预 (本文编辑:王萍王 莎) ・28・ TODAY NURSE,April,2017,No.4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轻社会和家属负担。本科品管圈成员于 2015年3月开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现状进行督查, 良肢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活动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 9月。 分析不良体位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总结经验,规范流程,最后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2.4现状调查分析圈员根据课题目标制定调查表,调查 2015年3月偏瘫患者总数53人,督查良肢位摆放总人次198;人 次,发生不良体位62人次,不良体位发生率31.31%。其中肩 关节位置不良占8.59%、上肢屈曲4.04%、坐姿不良1.52%、髋 1.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3月1 13—2015年3月28 13(干 预前)的本科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肌力小于3级的患者)53例作 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干预后) 外展9.1%、下肢过伸7.58%、足外旋1.52%。圈员对不良体位 摆放进行统计分析。患者髋外展、肩关节位置不良、下肢过伸, 占整体的80.64%,为本次改善的重点。 1.2.5目标设定用品管手法拟定目标。圈员能力用5、3、1 在本科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小于3级的患者)的63例作 为实验组。2组患者的疾病、性别、年龄、肌力等方面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本科于2013年12月4日成立 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天使圈”,小组成员共10人,其中圈长1 名,负责整个活动的辅导、监督管理工作。秘书1人,负责整个 评分法进行打分,能自行解决为5分、需一一个部门配合为3分、 需多个部门配合为1分。总分35分,实际评分25分。圈能力 =25/35×100%=71%。目标值=现状值一(现状值×改善重 点×圈禽 力)=31.31一(31.31×80.64%×0.7):13.64%。故 本次活动目标设定为:不良体位发生率为13.64%/月。 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圈员7名进行详细分工,各自负责 分管项目。 1.2.6原因分析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通过人、料、法、环 四个方面分析导致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见 1.2.2确定主题全体圈员经头脑风暴确定本期活动主题“降 通过确定主题,拟定持续改进偏瘫肢体 图1在2015年4月2日~10 13,根据“三现原则”共找出六项 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 真因,其中患者依从性差、宣教形式单~、用物不合理、宣教不到 位占87.50%,并将这四项作为主要解决的问题。 1.2.3 活动计划拟定医生埘功能位撰放 重视程度不够—— 笑 \・—一’ 护士宣教意 缺乏,不能及时宣教 \:卜原有材质使用效果不良 良 肢 位 没有合适的体位媲 摆 放 不 △ 搴 别足Nl级护土培训/望 翁/ 洲删位 ’ ” 护士掌握不熟练— 寅教途径少 嘴教 格 原 因 科室无统.流程/・一康复专科知识缺乏 图1鱼骨图解析 1.2.7制定对策全体圈员集思广益,针对4个主要原因提出 行评分,确定对策,提出问题解决办法及措施(见表1)。 若干个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等指标进 表1 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对策 当代护士2017年4月中旬刊 .29. 1.2.8对策实施 2.2无形成果用自制评分量表对每位圈员进行调查,通过本 1.2.8.1责任护士掌握良肢位摆放知识,宣教到位①增强护 次QCC活动,圈员的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 士宣教意识;②科室做好良肢位摆放培训;③制订良肢位摆放质 量标准,每天督察;④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有计划实施宣教;⑤与 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 升(见图2)。 3讨论 康复治疗师有效沟通,学习康复相关知识。 1.2.8.2增强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①针对依从性差的患 者反复告知良肢位摆放的不良后果,取得患者配合:②联合康复 科医生做好科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教育;③通过图片及公休座 谈会的形式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提高依从性。 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多为弛缓性瘫,数月后肌张力 增加,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和下肢以伸肌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 模式 J。传统观念里在脑卒中发病的初期,往往只注重对其的 急救和药物治疗,而忽视了良肢位的摆放,致使许多患者虽然挽 1.2.8.3完善良肢位摆放使用工具①偏瘫患者常规使用R 救了生命,但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制定良肢位摆放流程图及质量评价标 准,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图片、视频及用具,便于早期脑卒中后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且使良肢位摆放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 型枕;②科室订制透气防压的养麦小枕头,垫于肩、髋关节;③科 内统一体位垫摆放位置;④视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其他软枕。 1.2.8.4丰富宣教形式①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患者的宣教,如 现场演示,发放图片等;②以彩色图片形式粘贴予每间病房,以 便患者加深印象;③以视频形式在病房循环播放。圈员共同讨 论,制作宣教图片,拍摄康复微视频,内容包含早日下床活动的 方法、步骤及意义等。由责任护士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指导 患者观看视频,护士现场演练,使健康指导更加直观、生动、有 趣,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 1.3评价方法1.4统计学方法2结果 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康复图片视频,有利于患者良 肢位摆放的有效性,预防了不良体位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 的早期恢复。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患者的满 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4小结 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科室制订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流 程并在病房推广使用,使年轻护士更有效的掌握,知道如何做, 比较干预前后的有形成果、无形成果。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改善后,2015年6月偏瘫患者总人数63人,督 怎么做,患者及家属意识提高并能积极配合,极大提升了良肢位 摆放的合格率。同时本科室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急需解决的问 题,把促进患者良肢位摆放功能位放在第一位,保证正确的良肢 位摆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另一方面,这次活动能 2.1有形成果查良肢位摆放总人次246人次,不良体位摆放28人次,包括肩 关节位置不良1O例和髋外展11例下肢过伸5例上肢屈曲1例 坐姿不良1例。不良体位发生率11.38%;较改善前下降 19.93%;目标达标率112.8%。 与康复科医生有效配合,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也增进彼此 的合作与沟通,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邵翠英,金玉梅,朱胜春.品管图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 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 宁文帅,于凤伟,杨洋.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 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 品管 团队凝聚力 协调 I二二 l ~1492. [3] 陈玉红,吕霞.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效果观察 [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0):137. 图2 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的各项指标比较 (本文编辑:王萍王 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