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浅谈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作者:聂俊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文化古国,各民族遍及祖国的东南西北,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今文化,担负起建设富强、繁荣、科学、文明之国的重任。各少数民族群英辈出,对国家的振兴、民族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古有郑成功,今有马本斋,他们都是我国人民永不能忘记的少数民族英雄。
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巨变的今天,一个国家要立足于不败之地,国家要统一安定,教育是振兴祖国的重中之重,民族教育不可忽视。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祖国的繁荣、统一,对民族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多年的从教经历,使我对民族学生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见解,现就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浅谈如下。 一、创设和谐校园和班级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民族学生,方法很多,其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不是先天性的,它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校生活、班级教育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决定性作用,如和谐的校园,文明礼貌用语,互帮互助,班级文化建设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改变以往的粗野行为,有利于良好文明习惯的形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认为:“校和、师生和、班和则教育兴”。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建国以来,我党建立了许多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信仰自由。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学校有他特有的地理位置,其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学校、教师对民族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其民族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肯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上,引导其向集体、向国家的大众化转化,要根据实际,找准民族学生的教育方法,如表扬民族学生某方面的良好风俗习惯,让他们感到自豪,从而加倍努力学习,达到教育效果。 三、创设情境,接轨外界
少数民族儿童大部分住在偏远牧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从而导致其思想观念落后,生活贫穷,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民族学生了解世界,解放思想,启迪心扉,走向未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播放科教影片,收集各地人、文、物图片,让民族儿童大开眼界,培养其爱国情操,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设情境,打造创新意识,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奠定科学的“基点”,检查以人为本,就是以民族学生教育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创设一种轻松活泼、心理健全的学校生活气氛,由此联想到国家、全人类。
四、与家长联系,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家长,必须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教水平,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科学地引导、教育子女,为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师对民族学生家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访问,了解学生的心理、身体、学习和生活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共同教育民族学生。家长要学会理解子女,很多民族学生,因家长不理解,老师不理解,导致性格偏激,从而走向极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民族学生的家庭中两代人身上面临历史性的变化,对环境有更深的认同,家长不宜全面约束子女,今天的多元化社会要求人们从小就得养成应变能力,对新知识新文化有更多的认同。家长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这样才有利于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奉以诚心和爱心
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对爱的需求比一般学生都要多。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把班集体当做自己的家,把班级学生成员当做自己的的儿女,我教的班级是一个民族大家庭,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我给予他们诚挚的爱,使每个民族学生都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六、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各民族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具所长,在民族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如文艺小组,数学小组,各民族学生都有特别的一面,都得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达共识。交流了思想,增长了友谊,学会了科学创新,掌握了技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手脑并用,提高了素质,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 七、重视情感交融,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加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语感的心理构成应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那么,注意民族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民族学生得到领悟和理解,注重对学生语言材料的感受和浓厚兴趣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在自读中感受。自读是增强语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增强语感不是靠讲解、传授、分析能实现,而是靠静心的自读、入境体验,用心感悟。
二是交流中感受,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增强语感的又一途径,适时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有助于浓厚兴趣和敏锐语感的培养。
三是在诵读中感受,这是增强语感最经常的练习方式,诵读即能提高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是对语言文字领悟、感受的表达,因此,在诵读中感受很有意义。师生平等,语言训练相结合,语感的培养是“情感交融”,促进发展的切实途径。
总之,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祖国的繁荣安定,各民族必须搞好团结,凝心聚力发展教育和经济,使我国越来越富强,明天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835811新疆新源县塔勒德镇喀拉托别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