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应用体会
色荧光。
5.2 某些生药遇水后,所含某种成分的水解产物易被氧化,而使中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如:黄芩遇水酶解→黄色变为黄绿色,旱莲草遇水→ 茎叶显黑绿色。
5.3 某些生药中,结晶水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如:天竺黄遇水→ 原为象牙色,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有蓝泡产生;如:胆矾加热灼烧后遇水→变蓝色。
5.4 旋转观象 熊胆少许投入水杯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色线状下沉而不扩散。麝香入沸水中,急速旋转如飞而渐沸翻溶化。
5.5 膨胀性反应 因生药干燥吸水,或因含多糖成分所致。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 哈蟆油膨胀度不得低于55。 5.6 黏性反应 因药材含粘液物质,遇水膨胀所致。如: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6 火试
有些生药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咽雾、闪
光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留有白灰;琥珀燃之易溶,稍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微有松香气;血竭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溶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色泽鲜红如血;炉甘石烧热时为黄色,冷后变为白色;芒硝火烧呈黄色火焰;海金沙撒于火焰上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
综上所述,是生药性状(经验)鉴定非常实用的好方法,应加以重视并与现代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鉴定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弘扬传统经验鉴别生药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郑汉臣,蔡少青.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46. [2] 张钦德.中药鉴定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3] 罗集鹏.生药学[M].中国中药科技出版社,1995:37.
(收稿日期:2008-03-20)
升 降 散 应 用 体 会
张长花 北京密云县妇幼保健院 (101500)
关键词:升降散;中医药疗法;医案
升降散为清初杨栗山所创,治疗温病之方,又名太极丸,治疗杂气无声无臭之病。古来治温病报告皆愈,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杂气之毒顿消,主要特征是久热,舌红,脉数,呈一派火热症侯,外感和内伤皆可应用。
例一:外感发热 陈某,男,35岁,四月汗出受寒,发热头痛,口服双黄连,以穿虎宁,头孢呋辛,地塞米松静点,持续高热三天未退,后给以滋阴清热剂,仍持续五天热不退;肌热,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证为风寒入里化热,热郁化火;治以清透郁热;处方;僵蚕10克,蝉蜕6克,姜黄10克,川军10克(后下),升麻10克,葛根10克,柴胡10克,防风9克,甘草10克,石膏30克(先煎),一剂身汗出大便通,三剂热清病除。
按语:该方为升降散和朱丹溪的火郁方组成,外受风寒,过用寒凉,滋腻过早,形成寒包火证,火郁发之,火散热退,姜黄,防风性温,意在反佐之法,现代研究姜黄有类似考地松样作用;蝉蜕为去风热之要药,张锡纯用之配石膏为退热对药,十方九用之。升降散治疗无明之热确有很好疗效,是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治疗温热病的另一条思路;热盛重用石膏,兼湿加滑石。
例2:肝经郁热 王某,女,60岁,右侧头面部灼痛难忍数年余,診为三叉神经痛,服中西药久治不愈,脉数,舌红,苔黄,易烦躁。证属肝经郁火上灼,治以清肝泻火,熄风止痉。处方,僵蚕10克,蝉蜕6克,姜黄10克,川军3克(后下),钩藤30克,白芍30克,充蔚子10克,龙胆草10克。5剂,水煎服;服后灼痛止。后以杞菊地黄善后,随访三年未复发。
按:三叉神经痛中医诊为雷头风,为难治之病,升降散透达郁热,热透气畅则痛止。
例3:瘀热 王某,男,56岁,中风三年余,续发癫痫两年余,平素服用苯妥英钠,全天麻等药物,效果不佳。近日发作频繁,几乎每日发作,舌红,脉数,面红,此为瘀久化热,热盛动风,治以通络透热熄风止痉;处方:僵蚕10克,蝉蜕6克,姜黄10克,川军6克(后下),白勺30克,钩藤15克,生地15克,葛根30克。七剂后发作明显减轻,抗颠痫药逐渐停止,以制成散剂和六味地黄长期服用,随防一年未在复发。
按语:叶天士云,久病入络,络虚则热,瘀血阻滞,络脉空虚,阴血不足,阴虚则热,热盛动风,并指出通络之法,佐以养阴之品,宣络中之热,而肃余邪。
例4:阴虚内热 李某,女,53岁,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头晕,潮热盗汗,口干,饮水量少,下肢不温,服用知柏地黄丸一周无效,舌质暗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给以生降散和大补阴丸,处方:僵蚕10克,蝉蜕6克,姜黄10克,川军6克(后下),龟板30克(先煎),知母10克,黄柏10克,槡椹子10克,生地20。七剂病情明显好转,潮热,盗汗,减轻,头晕消失,四肢转温,以六味地黄丸善后,坚持服用3个月,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此证为阴阳两虚以阴虚为主,合并瘀血和湿热,用升降散升清降浊,活血化瘀. 大补阴丸填补真阴,龟板为阴中之至阴, 阴虚内热合并瘀血,先攻其瘀毒,后以滋阴清热之品方能显效。
总结: 升降散药物组成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不管外感和内伤都应以久病,久热,久滞,久瘀为原则.寒热之中应以热证为主。
(收稿日期:2008-0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