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策略探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策

略探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各界对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新课改最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其中美育指的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并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最终使学生实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在校园教育中,美术学科是教师进行美育最为主要的途径,绘画技能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教育理念,重视绘画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绘画技能;训练策略 引言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是美术教学中最为基础且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绘画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时更能够深入地去思考、判断和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尝试各类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美术绘画技能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形成健康审美情趣,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从加强学生的美术学习的意义出发,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策略进行探究。

1.

初中美术绘画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认为,美术并不是中考、高考等考试的考查科目,不需要过于细致的展开教学,一些对美术感兴趣或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绘画技巧上也能够形成较为鲜明的风格。但

是,更大一部分的同学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也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一定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审美就会停滞不前,难以获得进步。另外,绘画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常常难以在现有的水平下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就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定义有了偏差,在日常学习中将美术当作一门“闲课”,并不会为之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还有一个问题在于,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课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学生不仅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美术的学习、情操的陶冶,而且也让多数学生忽略了美术的重要性。最后,在美术学科的内容安排上,教师在学科理论和技能的统一方面所做的工作稍显不足,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依旧会使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此类的教学方式,学科理论的一味输出,使学生难以感受到美术学习的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尤为不利。

1.

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有效策略 1.

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所授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扬民主式教学,做到严慈相济,减少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向教师表达自身的想法,而教师也能够更清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展开针对性地教学。教师需要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并分别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如果学生的额绘画技能基础较为扎实,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并进行适当的提高性训练。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侧重于其基础技能的训练,并通过直观性或生动性的教学手段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进行基础的绘画创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所给出的作品进行简单地模仿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需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美术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1.

[1]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也不能够过于急切,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自身的工作,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于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并在其中适当穿插增强性的训练,以松弛有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增强自身的绘画水平。学生能够在此学习中掌握大量的绘画技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自身抽象的情感赋予到所创作的作品中去。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临摹和写生是绘画中的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事物的丰富,及时总结绘画经验。而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开良性的竞争,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教师要明白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也不够耐心,而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所创作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专注力进行训练,提高其绘画的质量。

1.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绘画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时进行绘画创作。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才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因此,学生在初学阶段难免会面临构图混乱、细节潦草等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教授学生整体观察法,使学生能够平衡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作业时限分为长期和短期,当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短期的作业,巩固学生绘画技巧的实际应用性。长期作业则可以是贯穿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以短期作业的积累来实现长期作业的完成。在短期技巧作业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可以串联前后的绘画技能进行长期作业的创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综合绘画技能都能够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结束语

[2]

综上所述,绘画技能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其对于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绘画技能的训练一定的重视,引导学生更为科学、合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中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学习能力,对上文中所提及的绘画技能训练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使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与学生的阶段特征相适应,从而最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以及绘画技能,为美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庆娟.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方式[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0236-0236.

[2]路孝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方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8-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