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数的产生与分数的意义教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分数的产生与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 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1米长的绳子,小正方体8个,一条线段,水彩笔4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老师出几个成语,你能根据成语写出下面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百里挑一。 教师:想一想,写分数的顺序是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和分子)

教师:以为例,谁来说说各部分的命长?(“-”分数线,“2”

𝟐𝟏

是分母,“1”是分子)

学生说了之后,教师追问各部分的含义?(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教师:看来大家对过去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 教学分数的产生

1、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3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出示情景图。 教师:主题图画了什么,什么意思?

教师古代人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测量发现这块石头长两段多点。于是在旁边记录的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的怎么记?

教师:你们认为如何记录?(用分数)

教师:再看看这两位小朋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教师:怎么样进行平均分?(以西红柿为例,把西红柿平均分成2份,每个人取其中的一份)

那每个人分得几个西红柿?多少块蛋糕?多少包饼干?(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由此分数就产生了。(板书:分数的产

生)

三、 教学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产生了,那分数有什么意义呢?你能举例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吗?请同学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举例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学生操作,小组交流,并汇报)

教师:同学们利用手中不同的材料都表示四分之一?想一想,在表示四分之一时,我们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学生:一张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片),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线段、8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铅笔。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手中的学具,你能将这些东西进行一下分类吗?

学生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PPT展示。

依次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教师:出示分数的含义,讲解单位“1”。(学生齐读)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补充完课题:分数的含义。

再回顾: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课堂练习

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拿出题单,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问:这道题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问:为什么这里用二分之一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取了其中的1份)

教师:刚才我们这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二分之一,是几颗糖?

教师:如果我再增加2颗糖,同样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是几颗糖?

问:为什么都是二分之一,糖的颗数都不一样呢?

(学生: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二分之一,糖的颗数不一样) 四、 教学分数的分数单位

教师:整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么样规定的呢?(学生自学,并举例)

问:你能举例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问: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哪一部分所确定的呢? 教师:说了这么多,请同学做一做练习2。 五、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PPT展示“单位1”的含义以及分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含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数单位单位:“1”

一些物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