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展
学生作文展——景阳新镇采访录【刘晶晶】 A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橘子传媒网》的特约记者刘晶晶,又到了《景阳春早》节目的直播时段了,大家猜一猜,我现在站在景阳镇什么地方呢?来,镜头,转一转,啊,大桥,对了,我的身后就是竣工一周年的清江大桥,哈哈,很雄伟吧?不是传说,绝对是个奇迹呵。”
“现在,那边过来了骑摩托的一个老乡。嗨,老乡,停一下车,谢谢,我是《橘子传媒网》的特约记者,我叫晶晶,想和您聊聊天,对了,你先和我们的电视观众打个招呼好不好?”
“啊,我要上电视了,那个观众好,我就是这桥头的。”
“请问老乡,以前这个桥头是什么样子啊?”
“你莫讲起了,这里原来是个吊坎,有条毛路,那是砍柴的人弄的,基本没得什么人到这里,但是你看现在这桥头的地皮都涨成金子啦,这边上屋起得像街了啊。”
“没有这大桥之前,你们过河是下河底坐船吗?”
“那不行,哪有那么合适的船等着渡你啊,就几条小渔船,要碰巧啊。我们过河要从羊叉坝下面的铁索桥走。”
“现在铁索桥已经拆了,您还有原来过铁索桥的印象吗?”
“那当然,这两座桥据说都是创纪录了的呢。不怕你笑话,第一次过铁索桥,我心里
头还抖歪歪的,有点怕,特别是有车子从桥面上一跑,我在桥当中就不敢动了,老年人还要蹲下来才安全哪。”
“那看来,现在这桥您是非常满意的了吧?”
“那是当然,你看,路面又宽又平,拉东西肯定比铁索上几块木板要过硬些哈。”
“谢谢这位老乡,您慢走,注意行车安全。现在我们再来采访一下那位老大爷。老大爷,请问您贵姓啊?”
“您说么子,年纪大了,我有点听不到。”
“观众朋友,看来我遇到点小麻烦,得长话短说。老大爷,您这是上哪里去啊。”
“我去买点饲料好喂猪,现在这猪啊,不喂配合饲料它就不肯长,老办法不行了,要讲科学,女娃娃,你晓得不晓得?”
“那是,您慢走啊。观众朋友,这老大爷还给我上起课来了,他要我们讲科学,哈哈。”
“观众朋友,现在我们的采访车到了小春沟,原来这里是一片水田坝子,现在这里成了景阳新镇的教育文化中心区,中心小学已经在这里开学了一年,新中学马上又要在这里落成,我们去采访一下中学建筑队的工人们。”
……
“时间过得真快,景阳新镇的新人新事新气象真是多啊,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
了,明天同一时间我们继续为您报道《景阳春早》节目的第十八集。感谢您的收看,明天14点30分,我们与您不见不散,再见!”
点 评
读罢此文,雄伟壮观的清江大桥、新落成的景阳中小学仿佛就矗立在我们面前。如果将本文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恐怕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了,因为本文所写的内容“建始人都知道”。由此可见,作文不仅要有写作素材,也要讲究写作技巧。从“《橘子传媒网》、《景阳春早》”的命名亦可看出作者的匠心所在。
学生作文展——迟来的幸福【李菁】 2009-12-22 15:08 阅读(14)
“啪”一个深深的手掌印,在苦儿的脸上被复制出了,她的爸爸又在撒“酒疯”,打她出气了。苦儿用手轻轻地捂住脸,呆呆地望着父亲,眼里闪烁出了泪光,她的心已经有些碎了,她开始越来越怀念以前那个疼爱她的父亲。
名如其实,苦儿的命运真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虽然贫困,但却和谐。不甘贫困的母亲被迫出来打工。可苦儿等来的却是一纸协议,爸爸妈妈离婚了。从此以后父亲就开始萎靡不振,整天与酒相伴,田中的事也放着不管,还时不时就动手打苦儿。
村里人很是同情苦儿,也曾多次劝慰她的父亲,但仍然不见效。没过多久,苦儿又因为家中贫困不得不缀学了。在离开学校的那天,苦儿哭了,哭的很大声,在那整整一天中她一句话茬儿也没有说过。从那以后他便担起了家中的事务,每天都过得很累,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她的手工劳动出现了无数伤痕,有被刀划过的,被草割破的......
一年的辛劳时光痛苦而又漫长,苦儿的心也渐渐麻木......有一天,苦儿正在烈日下的河边洗衣服,村长兴冲冲的跑来,对苦儿说:“好消息啊!苦儿,以后你又可以读书了。”苦儿听后不解地问“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村长缓了口气说:“是真的,前不久才刚下的通知,说国家近几年来展的飞快,变得越来越重视教育,决定免除一切学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不仅如此,国家还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决定给贫困家庭补助生活费,不定期要进行新农村建设呢!”听了后,苦儿顾不上河边的衣服,高兴的飞跑向家中,说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
第二天一大早,苦儿便又背上书包踏上了返校之路,当她打开书本的那一刻,她又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从那天起,苦儿比以前更努力了,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因为有了通村公路,父亲开始良心发现,做起了小生意,渐渐有了点积蓄。
现在的苦儿他爸,已不再是从前的萎靡不振,愁眉苦脸了,而是开着自己的小四轮四处奔忙,逢迎人便于是乐呵呵的笑脸“政策好了,有奔头喔!”
点 评
曾几何时,农村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断送了几多前程。一费制、两免一补、学杂费书本费全免、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些优惠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苦儿”不再苦了,幸福虽然来得迟了些,但毕竟来了。
学生作文展——可爱的小镇—景阳【董凌莉】 2009-12-22 15:06 阅读(18)
•
清晨,阳光洒在小镇的每个角落,照暖了这个可爱的小镇。
“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又大又红的西红杮……”一阵阵吆喝声在街道上响起,人们都提着篮子到菜市场买菜。“大妈,这白菜怎么卖啊?”“算你便宜点”,大妈露出慈祥的笑容和买菜的人说说笑笑。“大爷,我来帮你吧!”一位青年跑上去对着汗流满面的大爷说,“好伙子啊!”老爷爷不禁发出一句。“呜呜呜……”小妹妹你怎么啦?“……他们踩着我的脚了”,“别哭,别哭,来,姐姐背你回家。”说完,这位女孩子就背着小妹妹送她回家,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在菜市场的角落中出现。
这就是景阳镇。
进入景阳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栋栋房子,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房子的结构和风格是根据土家族吊脚楼的样子设计的,充满了民族韵味。房子一般都是三四层,所以看着格外整齐,房子的窗户大多采用木窗户,房顶与古代故宫的房顶相似,还有用红色漆粉刷的柱子,这些结构都处处体现了民族特色,古色古香,房子的外墙漆都是使用蓝色的,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在街道的两旁,有一排排树木,在早晨走在街道上,空气都格外新鲜,到了晚上,街道旁的路灯全部亮起,五彩的光芒笼罩着整个小镇。
由于搬迁,小学和中学这两所学校都要迁移到新镇上去,政府在新镇上修建了中学和小学。小学由教学椄、宿舍楼、食堂大厅组成,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在这个“花园”中茁壮成长,他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中学校区还在建设中,政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建设上,可以看见高大的教学楼已经竣工,站在高高的教学楼上,举目眺望,你会发现,一条绿带环绕在群山之中。这就是景阳人民的母亲河―清江河。
八百里清江蜿蜒地盘绕在群山之中,它是长江在湖北省的第二大支流,江阔水深,自从清江河水涨起来后,它就成为沟通两岸的重要管道。一天到晚,河面的船石来来往往,有的是打鱼的船,朴实的渔夫边吆喝边收着鱼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的笑容,还有的是游艇,专供人们欣赏清江风光,这为景阳的旅游业带来很大的机遇。在清江河上,座落着一座圆拱桥,横跨在清江河上,连接了两岸,这座桥的桥身为橙色,桥长504米,桥宽约4米,两旁设有人行道,在桥的两旁有一排灯,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两岸的景色,聆听流水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大桥上的灯全部开启,在清江河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
在这样的夜晚,仰望星空,清幽的月光温情地洒在小镇的每个角落。
点 评
“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又大又红的西红杮……”市场经济给小镇带来了繁荣;清江开发使小镇旧貌变新颜;景阳大桥的修建缩短了乡镇与大城市的距离。小镇的可爱之处就在这里。(曹德康)
学生作文展——王二麻子回乡记【罗粤兴】 2009-12-22
一
“王二麻子要回来!”一位正在下棋的老人突然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他在外面发了大财……”
“是呀,这混小子!想当年他一天到晚在我家吃白饭……”一位老太太附和着,提到王二麻子时脸上的慈爱是怎么也掩盖不了。
“呵呵,他呀那时候还是个小屁孩,现在一晃就这么大了,还挣钱了,哈哈,怪不得王老大一天乐得合不拢嘴。”又一位老人接着说道。
顿时,坐在一起的老人们都停了下来,一人说一句地侃着,王二麻子从幼时到不知何时的事一件件被老人们翻出提起、评论……
二
王二麻子,本不叫这名,原名王烁,从小就是个调皮捣蛋的主,不知怎的,就得了如此个“混名”。
正在老人们为他的事津津乐道时,他已经坐上了开往家乡的客车。
九年了,自己竟九年没有回去了,王二麻子低头想着,不知家里人还好不好,冬瓜和石头怎么样了。
渐渐地,他睡着了,做起了梦。
回家的路越来越坎坷,凸凹的路时窄时宽,有些地方竟堆着一团团臭气冲天的粪便,时而被居民乱丢的垃圾引起车的一次次颠簸,他已经有些后悔回来了。好不容易从依然简陋矮小的房屋中找出了自己的家门,一开门,一股令人作呕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只只黑色的蟑螂在地上奔忙着,不由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惊醒了,王二麻子摸了摸汗湿的背部,松了一口气,幸好这是一场梦。
他对建始——他从小长大的地方,第一次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三
是的,九年的时光已经让大学毕业的他、青涩淳朴的他渐渐适应了让他一点点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大都市,他的心早已迷失在这里。
开往小城的客车驶动在山腰的路上。他倚靠车窗上,近乎贪婪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由于是雨后的清晨,空气中散发着浓重的水气,使得空气有些黏稠,夹杂着一种泥土与绿叶的气息,这些几乎没有变过的味道让他久经城市尘埃废气洗刷的肺有了一种空荡却又实在的感觉。一瞬间,仿佛将焦距又拉回了过去,他还是那满山乱跑的小孩,还是那个淳朴善良的他,他没有变过。
思绪停止了延伸,望着前方的路,一肚子的疑惑……
四
曲折而平坦公路盘绕着,远处依稀可以望到几座建筑,充满着宁静的繁华气息。
他神情有些恍惚,碰了碰右边的老人:“大爷,这是去建始的路吗?”不知不觉他的一口建始话又恢复了往日的流利与自然。
“小伙子,这怎么不是哦?怎么,不认得了。”老人乐呵呵地说道,老人晒得黑黑的脸上透出一种红润,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又望向了窗外,心中翻起了巨浪。
五
一晃,车停了,应该到站了吧。
他提着包,默默走下车,当他踏下最后一阶的梯子时,他整个人石化在了当场,随即像一个孩子一样扑入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妇人怀中。
哭完后,这位妇人牵着他走入了一银色的小车上,坐在驾驶位的是一个有些微微发福的30岁左右的人。
他急切地问:“哥,这车是谁的?”老妇人用一种自豪地语气说:“老二啊,你别看你大哥读书不怎样,做生意可不赖啊,一个人愣是把一家快要倒闭的小杂货店盘活了,还扩建成了一家超市,当了老板,挣了钱,被你爸‘逼’着买了辆车。”
他一听,好不激动地说:“哥,妈说的是真的?”
汉子微笑着没有回答,反而问:“老二,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很辛苦吧!”
他说了很多城里的新鲜事,只有高兴的,痛苦的他自己留着就行了,他不想让家人担心自己
六
晚饭后,他提出要出去走走。五岁的小侄子兜兜蹦蹦跳跳地跑来,荡着他的胳膊,不停地说:“叔叔,好叔叔,去船儿岛玩嘛,好多小朋友的……”他又怎能不同意呢?于是,他被家人簇拥着向船儿岛走去,只有活力无限的兜兜一个人蹦跳在最前面。
记忆中的街道,早已不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变了。过去的破败,过去的低矮,仿佛
一转眼,就那么地遥远。看来自己真的错过了很多,他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来到船儿岛,他愣了愣,这还是当年他离家时的那个荒凉的、丑陋的大土堆吗?人潮、灯火、喧腾、嬉戏构成了夜晚的船儿岛,有散步的,有跳舞的,有乘凉的,有遛狗的,好不热闹,好不和谐。
意犹未尽的他躺在熟悉的小床上,想着今天的看到的听到的,不由地笑了。
回家真好!建始真美!
点 评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小说,有情节,有人物,出自初中学生之手,颇让人惊喜。文章开篇设置悬念,由老人们的兴致勃勃的议论引出主人公—王二麻子,补叙王二麻子得名由来,然后描述王二麻子在回乡途中车上做的恶梦,暗示多年不回家的原因,接着写王二麻子梦醒后的疑惑、惊讶、惊喜、震撼和激动。在情节的推进中,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绘,人物形象鲜明。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情节,精致的描写,厚实的文字功底,使文章引人入胜。
学生作文展——老张的生意经【冉绍武】 2009-12-22
老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景阳人,2005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以前,他确实活得不咋的;这以后,他时来运转,风光无限,说话也渐渐有了水平,别人一说他命好,他就纠正说,不是命好,而是托国家的福,运好!
话说十年前,老张的伴,一闭眼扔下老张两爷子走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倒了半边,
老张一爷们愣变成了孩子的保姆,那个辛苦劲就不用描写了,更要命的是,为把老伴埋下土,老张还在乡亲手里借了些钱。
老张发愁之余,就开始一天搓钱的经:这种田还债,得还到什么时候啊?可是,这一没本二没路,从什么方向抓经济建设呢?
儿子上高中了,老张送他到城里一中,邻居老黄托老张买点东西。老张仿佛有了灵感,这粮食生钱太慢了,还是钱生钱快——要致富,先开铺。
铺子开在哪里呢?自然得开在交通要道上,老张就在清江桥头弄几块砖搭了个偏篷篷,涎着脸皮求亲戚凑了点钱勉强开张了。
惨淡经营几个月后,老张的生意好像活起来了,过桥的人和车怎么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呢?老张弄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只是觉得生意好这就是硬道理,兴许老天看他太苦了,要来补偿他吧。
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老张居然还清了债务,还买了部二手手机,这在农村可是个稀罕,还有些熟人借手机打。老张心疼话费,又不好拒绝,乡里乡亲的不敢得罪,而且现在生意都是做的几个人缘嘛。
同村的有些人看老张在桥头开铺子挣了钱,也“照方抓药”,铺子一多,老张的生意就没原来那么火了。
老张看打工的人多,灵感又来了,把铺子租到了景阳那条独街上,而且在店里装了台电话,做起了公用电话生意。生意又好起来了,老张有点得意,觉得自己的脑袋真好使。
可是,好景不长,手机开始像红苕洋芋一样,多而贱,连学生的手里都有了这玩意,老张的电话生意终于夭折了。
这一年是2007年,老张并不烦恼,因为现在他的原始积累很可观了,他想啊,这几年镇里的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衣服要穿故意露膝盖显肚脐的,吃东西要吃味大的野生的,买点东西一定要买上了电视把广告做到明星那里去了的,得想办法卖点精品了。
于是,2008年老张把铺子搬到了街中间,还毛起胆子取了个名字叫“超市”,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他就是取名叫商城,那些顾客也认他,因为大家都觉得老张有本钱了,不会搞水货了,再加上老张卖东西时还赠送一张笑脸,所以很多人都把老张的笑脸当成了一个品牌去认同,于是,老张的生意想不火都困难啊。
景阳有条河叫清江,本是条季节河,水涨水落都要看季节的脸色,可是现在真的像条江了,有消息说因为这几年的用电量突然加大,三峡那么大个电站都供不了,清江下游的水布垭要筑坝建电站,用环保型的水电来代替建始县城的火电,于是清江的水位上升,原先那条创了纪录的铁索桥也被迫拆了,新修了一座更雄伟的跨江大桥。
大桥通车的那天,县领导来剪彩,老张的灵感又来了,他想商机越来越多,好像不想赚钱都不行了:你看,搞游轮赚钱,搞装潢赚钱,开砖瓦厂赚钱,办私立幼儿园赚钱,开生鲜超市赚钱,做移动通讯分公司赚钱……老张的灵感如洪水暴发,他就有些犯糊涂:前几年挣钱那么辛苦,这几年赚钱怎么就那么快呢?好像党的政策是比着老张发布的啊!
老张想来想去,自己年纪大了,还是把做集团公司的重任留给两个后人或者其他想发移民财的乡亲们吧,自己也该享享福了,于是,老张就开了沿江酒店,专门经营清江黄鲴头和景阳乌皮鸡,而且在店后院子里搞了个盆景区,把蓄水前在清江河挖的中华文母造型
后弄到盆子里,他对儿子耍泡说:“你看,你老头赚钱越来越有品味啊。”
人到享福的时候,有时老天会开个小玩笑,2009年某一天,老张正在喝茶的时候,感觉身体不舒服,儿子开着奇瑞QQ送他到镇医院,医生看了后说张老板最好是住两天院。
出院那天结账,医生叫他把合作医疗的本本交到财务室,结果老张住了一个星期也没花多少钱,老张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还是国家的钱比我的多啊,我老张的钱国家就硬是瞧不上,它居然只收我三张红脑壳。”然后他听见旁边的一对父子在讲合作医疗在城里可以报40%,在镇里可以报80%,国家真的在花心思关注农民问题了。
老张在家呆了几天,某天晚饭后把儿子叫来说,看电视里别的地方都蛮好耍,自己大半辈子窝在景阳,最远只到过县城,真是太委屈了;连村里的小孩子都跟打工的大人到广东去读书了,老张我也要到外头去耍一下,死了才不冤枉啊。
儿子也很动情,说,爸爸你苦了这么多年,为后人勤扒苦挣,也是该潇洒一下了,否则,发展的景阳不答应,繁荣的祖国不答应,更重要的是,早就想奉献孝心的儿子不答应,明天我就送您到恩施坐飞机走,一直飞到北京天安门去帮忙胡总检阅我们的国庆方队。
爷儿俩这么聊着天,天渐渐就黑了下来,窗户外面,清江两岸,万家灯火,好一个璀璨的不夜镇啊。
点 评
十年前的老张,因安葬老婆而债务缠身;十年后,“他时来运转,风光无限,说话也渐渐有了水平。”老张是个精明人,他能穷则思变,他能审时度势,他念活了生意经。老张着
实“发”了!这,不是他的命好,而是托国家的福,运好!
小作者把老张的发家致富置于景阳新镇的兴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大背景下,以小见大,主旨鲜明。
傍晚,“窗户外面,清江两岸,万家灯火,好一个璀璨的不夜镇啊。”用诗一般的语言结尾,回味无穷!
学生作文展-“小雪访谈”之“旧貌换新颜”【向雪娇】 2009-12-22 14:50 阅读(23)
主持人:冰雪聪明,异想天开,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雪!
嘉宾:慈祥和蔼的奶奶,五音不全的爸爸,温柔贤淑的妈妈。
地点:咱家新房的大客厅。
时间:2009年的一个周末。
小雪:岁月如歌,任往事蹉跎;光阴似水,汇记忆成河!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嘉宾,让他们见证家乡的变迁。先有请奶奶。
奶奶:现在,我可是一个“大忙人”呢!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我最喜欢的戏曲节目,就连吃饭的时候都不忘哼上几句戏曲儿。最近,我又跟着电视里学了一套老年健身操。我的老伙伴们知道后,都纷纷要我教她们。现在我们村里非常浒老年健身操,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爸爸:想当年,我们做生意太不容易了。为了谋生,我到处借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做生意。那次我拉了满满一车的桃子到处卖,可买的人却很少。由于路太烂,车轮子被石划破了,那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我一个人在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等我把车修好,桃子就烂掉了一大半。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把自己的本钱搭进去了。
现在就不同了,手机,电话家家户户都有,互联网也开始普遍。以前又烂又窄的公路,现在全部都铺上了水泥,变得又平坦,又宽敞。现在近处人们需要的东西只要通过电话订购;而远处的人们所需要的东西,也只要网上订购。市场上的东西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水平将越来越高。
妈妈:自从家里用上了沼气和液化气,我的事儿少多了,现在厨房里的高科技增多了,做一顿饭我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小雪:看你们讲得这么热闹,我也来说两句吧!
国家政策对我们的学习太好了。给我们免除了学杂费,还补助了寄宿学生生活费,使我们能够安心的学习。
现在,我们的新学校已建成了。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教室,新学校场地宽阔,环境优美,条件舒适,学习设备也很其全。我们会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主持人:现在我建议大家合唱一首《越来越好》!
点 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雪访谈”之“旧貌换新颜”》以谈话节目的形式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主持人小雪的开场白,语言凝练、直奔主题—“见证家乡的变化”;结尾,合唱《越来越好》,余音绕梁。
学生作文展:袅袅炊烟何处寻 2009-12-21 22:20 阅读(8)
【初中】袅袅炊烟何处寻【向定燎】
好不容易盼到了双休日,又可以安安心心在“网上”大显身手了,可老师偏偏又要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到何处去调查呢?正在我犹豫不决时,无意间翻看了那本压在厚厚书本下的相册,里面有很多外公外婆在田间务农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背景拍的是外公家屋上氲氲氤氤漂浮的炊烟。我眼前一亮“难道这不是农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吗?”我灵机一动,立即做出决定:从婀娜多姿的炊烟入手,进行调查,顺便还能到外公家一饱口福呢!
第二天大清早,我背上书包,带上笔和本子,哼着流行小曲,漫步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上,欣赏这沿途美景:蓝湛湛的天空,风轻轻的吹拂着绿草,几丝白云迎风轻盈的飘动着;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柳树不断飘下片片飞絮。真是青天白日,和风柔柳,惬意得很呀!
尽管眼前景色迷人,但我并没有忘记寻找那富有乡村气息的炊烟,可遗憾的是,一路上那些白墙壁,红屋顶上一点炊烟的影子都没有,那一栋栋小洋楼的平顶上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卫星接收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外,什么也没有。奇怪!过去那砖瓦房上的袅袅炊烟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带着疑问继续赶路。
不知不觉到了外公家。此时,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上了美丽的外衣。跨进家门,我迫不及待地问外婆:“外婆,怎么到了家家吃饭的时候,全村都不见炊烟呀?”外婆听了笑而不答,拉着我的小手,来到了厨房。“我的傻外孙,你看,外婆用什么东西烧菜煮饭呀?”我才注意到:昔日外婆用的老虎灶、铁锅,早已被换成了沼气灶、电饭锅;外婆做饭用的灶台铺上了洁白无暇的瓷砖,明亮的光线照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为什么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呢?”见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外公走了过来,笑盈盈地补充开了:“现在我们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哪还会有那熏得让人直流眼泪的炊烟呢?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沼气炉。大多数人家不单单有三四层楼高的小洋房,你们城里人用的家电,我们这家家户户都有,厨房也装修得洁净,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就连装油盐酱醋的瓶子,也越来越精致了。”外公又不由分说的把我拉到了厕所。“你看,厕所里都铺上了地板,镶上了瓷砖,和你们城市一模一样。有取暖器,有太阳能热水器,洗脸洗澡随时有热水,既干净方便,又环保节能。”外公见我听了入了迷,继续说:“村子里修沼气池,改厨,改厕等工程都是国家出钱,我们出力,‘硬逼’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难怪你不知道,谁叫你都快半年没有回家看望外公外婆呢?”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是啊!只怪自己足不出户,孤陋寡闻呀!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时,中国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兴旺。千百年来固定要交的“农业税”被免除,种田国家还给补助。真是“日丽风和山欢水笑,年丰岁裕国富民强”啊!
虽然这次我没有找到那袅袅炊烟,但我发现一个正在日新月异变化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新农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