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陕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集锦(二)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集锦

(二)

5.荀子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荀子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他还很重视“渐”,即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积”和“渐”,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

(2)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提倡:①长虑顾远。②积善成德。③培养德操。这些与孔孟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3)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①有尊严有威信;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③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④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6.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谨小慎微”,采取“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渐以致之”的方法。他要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他强调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认为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知之所不明”,“虽有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他还注意到“积习渐靡”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对人不知不觉的侵蚀。

7.王充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为高地作比喻,说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只要“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就是像尧的不肖之子丹朱那样的人,也是可以勉于为善的。

8.颜之推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颜之推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他从实际出发,认为国家大约需要六种人才:一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二是有修养的理论家和学者,三是有勇有谋卓绝善战的军事家,四是称职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辱君命的外交官,六是精通兴建事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专家。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他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胎教”之法是否科学有待研究,但他重视幼儿教育是对的。他认为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教”,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他主张“父以教为事”,但反对一味溺爱“姿其所欲”,把孩子娇惯成家庭的暴君。“少成若天性”,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

9.韩愈

韩愈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学所以为道”,道即“先王之教”,主要是儒家仁义道德。教育任务和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德育,包括仁义道德等整套儒家伦理;二是智育,有“诗、书、易、春秋”;三是政治教育,包含礼、乐、刑、政等。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韩愈在教育方面还总结出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不少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学理论:第一,要善于识别人材、培养人材。第二,提倡勤奋刻苦、独立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这是他治学多年的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对前人治学经验教训的总结。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生动活泼。第四,重视师道和学无常师。

10.胡瑷

胡瑷是我国北宋初期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胡瑷终生从事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他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胡瑷讲究教学艺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认真备课,以身作则。(2)热爱学生,因材施教。(3)注意直观教学,注意讲清要点,注意联系实际。(4)注重实地考察。

文章来源: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a.zgjsks.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