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极拳教学略谈

来源:好兔宠物网
2O10 2 体育世界学术 太极拳教学略谈 朱文敏 李维英 弓I言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约两 亿人,而绝大多数是简化太极拳的练习者,对太极拳的精髓缺 乏认知和继承。文化层面上,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误读和变异, 使太极拳文化严重弱化。太极拳教学是太极拳继承与传播的载 体,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太极拳运动的兴衰。本文立足现状,总结 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弊病,结合文献与教学经验提出了对 策,期望为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提供参考。 1太极拳教学的弊病 由于相关部分的忽视,缺少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太极拳的 专业培训也不得力,教学者的自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者以传 授简单的套路动作为主要内容忽略太极文化、攻防技击性的教 学,教法生硬死板,效率较低。这些弊病都困扰着太极拳更好的 传承。 2太极拳教学优化对策 2 1提升自我。立技能突出而博学之表率 教学是太极拳传播的表现形式,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太极拳 教学属于无组织的民间自发行为,绝大多数的教学者未接受正 规培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调查报道,高校太极拳教学者中 高达80%以上为非武术专业毕业。众所周知,武术专业还分散 打和套路专项,而套路专项毕业生中专心习练太极拳者极少。 太极拳师资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教学者唯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胜任太极拳教学。首先,要 培养太极拳兴趣,其次要认识到作为太极拳教学与传播者的重 大责任并对教好太极拳充满信心。这个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长 期积累的过程。应多看关于太极拳的典籍、书刊,参阅名家学者 的论文,加强理论知识积累。不耻下问,善于观摩他人的动作, 分析名运动员示范的音像教材。精练一到两式太极拳,了解其 他派别。积极参加太极系列的比赛与表演。结合理论勤加练习, 不断体悟。教学中善于摸索与求证,教学相长。 2 2重视文化传承,注重理论灌输 多元文化冲击下,国内文化缺失严重,诸多学者纷纷撰文唤 醒国人文化继承的大背景下,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 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太极拳历经多次战乱、政权更迭与社 会巨变,太极拳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理念正日趋弱化和消失。教 学者大多教其“形”而弃其“神”,这种取其糟粕弃其精华的做 法与太极拳为内家拳法,具备内外兼修特点的事实背道而驰。 如今,国家正提倡和谐,而和谐正是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天人 是伴随着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的内涵应是:从 素质教育的高度确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 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从心理学和人才的角度 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体育不仅是素质的重要教学内 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其他素质的提高具有特 殊作用。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目标,这既是素 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特征,但首要目标并 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应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 学生素质服务。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 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废除注入式,提昌启发式,从情感入手, 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高校体育要为 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毕洁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fM}_光明日报出版 合一”、“随曲就伸…‘身随动,心贵静”,太极拳理论与拳法中 倡导的和谐思想以及道德理性本身为上好的文化品味。“中 庸”的太极可教会太极拳练习者为人处事的道理。入门时应对 太极拳起源、发展脉络、哲学思想、技击价值与健身机制等基础 理论作简要介绍,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 课前、课后或在休息间歇时间可进行理论的灌输。动作教授过 程中则尤其要注意启发式的教育,把道理在拳势中体现比单纯 的口头叙述效果截然不同。 2.3教学重点因对象而区别对待 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教学对象对太极拳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必须区别对待,因人施教。研究认为太极健康文化分为运动健 身、运动健心与运动养生三个子系统,青少年,中年人侧重于运 动健身,老、弱、病人侧重于运动养生。公园、广场或社区居民教 学则更需侧重于健身养生。调查显示,强身健体、陶冶性情是大 多数太极拳练习者的主要动机,而把增加社会交往和克服疾病 作为主要动机的也占有较高的比例。部分青年男性对太极拳的 技击很感兴趣,动作技击方法要侧重讲解。校园太极拳教学则 应突出技击与兴趣培养,树立终身太极思想。不论哪一群体,都 要保证基础的理论与套路教学。 2.4强调动作规范,预防运动损伤 动作规范是太极拳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的动作是预防肌 肉、关节损伤的关键。太极拳练习者长期不规范动作的练习有 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病。经调查,有部分练习者称膝 关节疼痛,对练拳渐失信心,究其原因是太极拳进步动作不规 范所致。进步,俗称猫步,规范动作要求迈步时“斜出脚,正落 步”,重心前移至后膝伸直成弓步,后移重心至后腿,前脚尖外 撇45度再接后续动作。由于许多老师自己都不能规范完成,加 之教学时对这一过程要求不严格,学生在迈步时很自然地“斜 出脚,斜落步”,然后再转45度,这时脚尖与胸向约成9O度角。 当重心前移时,膝关节处于非正常的扭曲状态,势必损伤膝关 节。教学者强调动作规范性,保证关节、肌肉与韧带在正常活动 范围内正常运动,并控制好运动强度,可以有效预防损伤。 2l5正确理解技法特点,追求和谐自然 太极拳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身的和谐,是中国 “中庸”文化的典范,教学也有“中庸”之体现。太极拳有一系 列对身心的技法要求,规范了动作亦提升了意境。教学者切勿 照搬教材,以自然为佳。在“云手”中,要求眼随手走,眼神随掌 的转换跟随上手移动,极易产生眩晕感,若把目光焦点放置在 社.1998 【2】柳斌,学校体能卫生工作全书[MJ,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f3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1999 【4]胡信昌,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重构U1,中国学校体育 1999.2 【5】庄容,素质教育给体育教师提出的任务U】,中国学校体育 1999.2 【6】夏锦阳,未来体育教师的能力要素及前影预测Ⅲ体育师 友.1997.6 (作者简介:黄北翔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2010.2 体育世界.学术 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王志国 摘要: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冁 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对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育,并切实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的 特点和体育活动q-的心理状态来锻炼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锻炼 体育教学中除需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外,还应该注重 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 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突如其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社会和家庭的重心多盯在学生的文 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 化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各种考试压力较大,所 和教育,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 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途径主 脆弱,调整心态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 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一、用胜利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弱。青少年 由于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 害怕身体练习出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躲躲藏藏、敷 准备,一旦遇上困难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 衍了事。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因家庭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自卑、萎 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 缩心理的,他们不敢面对困难、害怕挫折、事事落后于人、做事 缺乏包容意识,学习生活上只能听顺耳话,不能听批评;只能比 缺乏信心,越是如此,就越无法尝试胜利的喜悦,造成一种恶性 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 循环,面对这种心态的学生,一方面我们应多采取胜利法,在其 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 能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他一个稍加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难 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缺乏意志、毅力。他们有 度,让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并及时的加以鼓励和引导,提 的从小过着“众月捧星”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 出新的难度。如此循环下去,他就会逐渐的树立信心。另一方面 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 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 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情绪易波动,自 位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点 控能力差。有的学生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坏(情绪反应强 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 烈)、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常常只想让别人 令与责罚,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帮助,使每 手掌的延长线远处,感觉非常轻松自然。再如,呼吸中有起吸落 定色彩。陈式太极拳发力的动作,语言提示则要体现欲扬先抑 呼,开吸合呼等要求,但实际练习时却极难把动作与呼吸配合 的节奏感,发力时口令发音短促有力,给学生鼓劲助威。不忘适 起来。部分教材中也提到,采用深长自然的呼吸可很好的解决 时观察学生的身体状态提示太极拳的技法要求,当发现学生动 这一问题。技法要求给了太极拳练习者很大的追求空间,教学 作僵硬时,轻轻的提示“放松”,学生会马上意识到并把握好松 时要尤其注意自然就好,功到自然成。 紧度。 2.6技击教学一举多得 3结语 太极拳属武术范畴,技击性是本质特征,任何时候都不能将 太极拳教学自我提升是根本,区别对待是前提,合理的教学 其视为舞或操。立足于太极拳本身与继承发展的角度,技击必 方法是手段,强调动作规范是保证,技击思想与太极理论的灌 然在太极拳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上,太极拳学习者绝大 输是升华。教学者应本着对太极拳、自我与教学对象负责的态 多数并不具备进行长期技击练习的条件,而技击运用的教学, 度,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做“能教”、“乐教”并“善教”的老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技击原理,它对帮助记忆动作、提高动作 师,做富有思想的研究型太极传播大使。 规范、理解太极哲理也很有裨益。例如,左揽雀尾中的“按”,可 参考文献: 让一学生站好弓步让另一学生在他的正前方使力推动他,一般 f11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1.北京 情况下是难以推动的。老师再上前示范“按”的推法,双掌由腹 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03—1605 部向前上方用力,很容易将对方推翻而失去重心,这时再向学 f2】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fM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生解释这是利用了合力的原理,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太极 社.2008 拳中有许多动作都可解释太极的特点或蕴含的哲理。如“捋”, (3】郭志禹,姜娟.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Ujl上海体 是朝斜下方使力,它的技击过程则说明敌进我退,以退为进,以 育学院学报,2006,30(3):57—61 柔克刚的特点。技击的实用讲解,在学生的脑里形成了动作起 f41徐培文,李宝玉.小其技能,大其文化一太极拳教学中应重 点与止点分明并带有剧情色彩的图景,有利于动作记忆。 视的问题I11.体育文化导刊,2008.7:90—91 2 7睿智的语言提示可事半功倍 [5】魏孟田.李伟.“暗示”在太极拳教学q-的应用Ⅲ.武术科学, 恰到好处的语言提示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带着愉 2009,6(7):60—61 悦的心情饶有兴致地学习,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 【61杨永惠.临沂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研究【II.西安体育 提示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对动作过程有所了解的前提下。首先, 学院学报,2004,21(6):47-49 口令一定要精炼。如在学习左揽雀尾时,可对“棚”、“捋”、 (作者简介:朱文敏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挤”、“按”四字分开提示。一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即可,尽量 李维英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 减少信息量以免为学生带来过多的干扰。在保证学生能听到的 前提下语言提示发音要清晰、轻柔且带拖音,还要有鼓励与肯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