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摘 要】通过对近几年的有关品管圈活动在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文献查阅,发现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统筹管理能力的提高。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品管圈;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59—02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作用是尽量以人工肾来取代已失去功能的肾脏从而维系生命。透析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但透析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腹膜炎、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和营养不良等等。对透析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有助于其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与之相反低劣的护理服务质量会造成患者生命质量的损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肯定。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促进了护理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并结合所在科室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本文将从血液透析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
1 什么是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也称为品质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1962年首创,后来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3~10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2]。 2 如何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2.1 培训
对全体护理人员由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设,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实施应用能力考核,如资料的收集、问题的选定等,来评价培训效果[3]。 2.2 组圈
qcc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人太少则达不到改进效果,人太多则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同时也不利于统一意见和行动。qcc小组中角色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圈长,一种是圈员,一般由护士长或资历较深的护士担任圈长,其他护士作为圈员。可制作圈名、圈徽、圈歌。 2.3 实施
品管圈活动一般按戴明环(deming cycle)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plan-do-check-action)4 个阶段来进行,分别按主题选
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 10 个活动步骤实施活动,每周召开圈会,并有相关的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期时间。
3 品管圈在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现状
徐青[4]等报道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中,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原来的68.75%降到21.88%,认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张小红[5]等报道中显示:在679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为27次,发生率为4.0%,超过预期目标值4.5%;而在圈员中,活动前后每位圈员的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6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认为学习使用品管圈的常用手法,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充分发挥了圈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每位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高雅琨[6]等开展“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课题,结果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从28.0%下降到9.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4.2 qcc方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据有关资料[16]显示,有的病室各级护理人员通过对所在病室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护理流程等方面的思考,提出了54项拟解
决的问题,而最终实际解决的问题有64项,完成率为118.52%。这说明只要掌握了qcc的工作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就更加容易发现问题,并列出计划及时解决问题。在该项研究中完成率最高的是患者满意度问题,其次是护理流程的改进。其中患者对医疗护理不满意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但如果从各方面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就可以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此外,护理流程的改进也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如果能使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化,就会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4.3 qcc方法有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qcc是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参与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学习才能提出问题,分析出具体原因,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因此,整个过程每位成员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有利于超额完成任务,也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4.4 qcc方法有利于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qcc小组亦称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qcc工作方法即是通过pdca循环去进行选题、定期的会议及其他活动,由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及尝试解决与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工作方法。而护理科研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疑难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因此,二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同之处,对qcc工作方法的掌握,不但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也是快速提升护理人员科研水平的最佳方法之一。
4.5 qcc工作方法有利于统筹管理能力的提高
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是医院质量管理所必须的,但由于各级护理人员所要求的工作重点不同,其考核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异,如对于护士长来说,仅对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是不够的,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某些医院将qcc的方法运用于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考核,要求其以此种方式列出所在护理单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计划,一方面可以考核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对护理人员的统筹管理能力和利用团队力量的能力。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行之有效的,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如何用品管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f0003
[2] 史聪慧.qcc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8):189
[3]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
[4] 徐青,高雅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37-38
[5] 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3,19(3b):33-35 [6] 高雅琨,程敏.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4-5,45 [7] 孙里,高雅琨.品管圈活动降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39-540
[8]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1
[9] 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10]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11]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12] 李海燕.品管圈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4-95
[13] 戴艳琴.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55-256
[14] 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1761-1762
[15]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
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16]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罗碧如.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11,24(21):1945-19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