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教育方面的感受

来源:好兔宠物网
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教育方面的感受

在还未开始接触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这堂课,我早已对教育充满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也多少对“教育”有了基本的认识。于是我尝试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与本人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相结合起来,浅论粗谈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体会和认识。

为了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我简单的介绍什么是美声? 美声唱法是由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不同时代的歌唱形成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唱法早已不是16,17世纪的唱法,我们今天的唱法,包括欧洲的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我们统称之为美声唱法。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解释提取自《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

接下来进入正文。首先,我先来谈谈对教育的认识。什么是教育?在我看来,教育是将人往好的方向培养,从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各个方面来促进人更好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受教育者往好的方向培养,而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接受教育,主动地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自身目的。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大致上的认识。接下来,我将沿着老师在上课期间所提到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要素,结合我在声乐学习的过程的感悟表达一些我的看法。 一、兴趣

从小的时候,人就会对各种事务产生好奇心,在我看来,当人对一件事物一直保有好奇,想有进一步了解时,便发展成了一种兴趣。一般来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慢慢对周围的事务形成习惯,只对少数事务感兴趣。“学习”作为人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就学习而言,只有少数人能一直保持着对学习有那么高涨的兴趣,在我至今的学习生活只遇到一位同学觉得“学习”有趣,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我问他为什么觉得学习有趣?他回答我说:“你不觉得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不好玩吗?”

在我看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动力!正如在我还未正式系统开始声乐学习之前,我就一直对唱歌保持浓厚的兴趣,当我了解到美声声乐艺术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尽管进行美声学习的过程十分困难和辛苦,但我始终能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多学习一些关于美声的知识,自己的演唱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步。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先着重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很难激发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科的兴趣,同时,学生也都有自己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且比较擅长的学科,所以对于老师来说,这将会是个非常困难的课题。在此,我只能单方面的说一下我的看法,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先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强项学科并注重发展他们的强项,然后将他们的强项科目与其他科目相联系,找出其中相关联的知识和共同适用的学习方法,这样

就应该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人从一出世最先接触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来自家长的教育。而在正式接受教育之前,家庭教育这是发掘孩子天赋和无限可能性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孩子兴趣的培养,于是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但没有很好的效果,其实在家中大人也人很好的挖掘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兴趣。这就需要家长要多注意孩子在哪些方面能表现出长时间的感兴

趣,之后就是让他去尝试,看他是否能表现出一定的天赋表现,或许这样就能尽早的发现人的天赋,才能。

二、家庭教育

接上部分来谈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什么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许多家长会在潜意识中剥夺孩子思考成长的机会。在家中大多数家长采取小孩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当小孩遇到什么问题时,大多是帮他解决,而非教他解决。可能对孩子来说,孩子看大人如何解决自己就会模仿着大人来处理问题,而在我看来,后者多给孩子一个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不是更好吗?相对于直接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我更倾向于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孩子提供其他的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如小孩子摔倒了,如果他有足够的力量就可以不用管他,让他自己学会站起来,有些家长一看孩子摔倒一哭闹就一把把小孩子扶起来,所以有些小孩学走路的进度就比其他小孩慢,他连自己怎么站起来都不知道,还想走?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而家庭教育的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所以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正如声乐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有声音,而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发声的过程是什么样的,知道身体肌肉的如何协作才能正确的发出好听的声音,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体会唱歌时身体肌肉协作的感觉,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怎样发声才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副独一无二的嗓子,肌肉群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能提供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至于歌唱时的感觉只能靠学生自己领悟。

三、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影响,教育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都有其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教育者一定要在整体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照顾到个体,即“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发挥出个体的特性,避免个体才能被埋没。声乐教育更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前面也有提及每个人都有一副独一无二的嗓子,发出来的声音都不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刻意的去模仿他人的声音,导致损害了自己嗓子,悔不当初。因此在教学的一开始一定要明确学生对声音的概念,让学生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去发展,这样才能在共性中不失个性。

声乐教学可以说是挺难得的一个课题,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是每个人的私有物。你不能替我发出我的声音,而且在发生过程我们并不能看到肌肉是如何运作的,只能通过自身去感受那细微的肌肉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人切实的理解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老师只能通过形象的东西来解释抽象的东西,大多数是通过范唱和语言来讲解这个过程,更多时候老师会叫学生自己去体会,所以声乐其实是挺难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一个专业,并非是常人眼中的依依呀呀。

四、教亦是学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在向学生学习,也在教育过程不断完善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身份的定位,时刻反省自己。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不能摆出我是老师高你一等的架子,要想更好的了解学生就要先靠近学生,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朋友,从学生身上学习自己所没有的品质。从受教育方接受意见或者建议,这样我们就能在教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身为教育者的素质。

总结:以上是我在浅学教育基本原理过程中的一些感悟,结合了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感悟,还有一些同老师探讨学习的心得体会。深知教育是门大学问,不仅自身专业素质要高,还要关注各个方面,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教好,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和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铭记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姓名:刘宏岗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师范)学号:1100120150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