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

来源:好兔宠物网
箱体类零件的测绘

任务三:箱体类零件测绘项⽬任务:

1、根据教师提供的箱体类模型,学⽣测绘,完成其零件图;2、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与表达⽅式的练习;3、箱体类零件的读图练习。任务要求:

1、要求学⽣通过测绘箱体类模型,理解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表达⽅式;2、通过练习,掌握箱体类零件中平⾏度、垂直度等的相关知识点;3、掌握箱体类零件中重合断⾯图、局部视图、视图等常⽤表达⽅法的应⽤;4、对测量与绘制的过程有了较好的认识,能按要求正确完成测绘任务。基础理论知识:

⼀、箱体类零件图设计特点

箱体类零件是连接、⽀承、包容件,⼀般为部件的外壳,如各种变速器箱体或齿轮泵泵体等。主要起到⽀承和包容其它零件的作⽤。

基本构成:零件结构较为复杂。材料:⼀般为铸件。加⼯:其加⼯位置较多。1.常见结构

箱体类零件的结构按其不同的作⽤常分为下列四个部分:(1)⽀承部分

该部分结构形状⽐较复杂,下部通常做成带有加强筋的空腔:壁上设有⽀装轴承⽤的轴承孔。下图为齿轮减速器的箱体零件图。其⽀承部分为厚度6mm的空腔,上部左右两个圆孔Φ62 和Φ47 为⽀承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轴承的轴承孔。(2)润滑部分

为了使运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箱体类零件常设有储油池、注油孔、排油孔、油标孔以及各种油槽。如图的箱体空腔下部作为储油池之⽤,Φ14⼩孔安装油⾯指⽰器,M10为排油孔,箱体顶⾯设计有集油槽。(3)安装部分

为使箱体设计成⼀封闭结构和使润滑油不致泄漏,常在箱体零件上装上顶盖、侧盖以及轴承盖。因此在连接处要加⼯出连接配合孔,螺钉孔及安装平⾯,如下图上的6—Φ9为连接箱盖的螺栓通孔。在每⼀轴承孔的外侧⾯设计了凹槽⽤于固定轴承盖,当然也可设计四个螺孔作为固定轴承盖之⽤。⼜如油⾯指⽰器的⼩螺纹孔3-M3等。另外箱体类零件必须固定在其它部件上,因此⼀般有安装底⾯和连接孔以便安装固定,如图箱体的底⾯为安装底⾯,4—Φ9的通孔作为与其它部件连接固定之⽤。(4)加强部分

箱体受⼒较薄弱的部分常⽤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箱体的轴承孔除安装轴承外还要安装轴承盖,因此对于较长的轴承孔,可在轴承孔外部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强度,如图有四块加强筋。为了减少加⼯⾯积,可将箱体底板下部作成空腔。为使空腔具有⾜够的强度,可在中间部分设置加强筋。

2.常⽤视图

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般采⽤三个以上基本视图,⼴泛应⽤各种表达⽅法,如断⾯图、展开剖视图以及局部视图等。(1)主视图

箱体类零件⼀般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这是由于箱体类零件所属的装配图通常是按⼯作位置来绘制的,且槽体类零件加⼯位置较多。由于内腔较外形复杂,因此在主视图上采⽤剖视,以表达内部结构。

(2)左视图(俯视图或右视图)

设计中往往需要利⽤左视图(俯视图或右视图)来配合主视图表达箱体的内外形状,采⽤多少视图要根据箱体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定,例如为了表⽰箱体零件的底部形状,需要绘出仰视图,为了表⽰零件左右⽅向的形状可选择左视图或右视图。

(3)剖视图

为了表⽰箱体类零件的内部形状要有⾜够数量的剖视图。根据其结构的具体情况可采⽤全剖视、半剖视或局部剖视。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减少视图,可采⽤局部剖视,这样在同⼀视图上,⼀⽅⾯表⽰了箱体零件的外部形状,同时也表达了内部的结构,如上图的主视图采⽤了局部剖视图,左视图采⽤了全剖视。(4)断⾯图

为了表⽰箱体零件内部结构中某⼀截⾯的形状,有时也采⽤断⾯图来表达。(5)展开剖视图

箱体上的轴孔不在⼀直线上时,为了清楚地表⽰各孔的形状,可将各孔沿削切位置摊⼲在⼀平⾯上,井向某⼀投影⾯投影,得到展开剖视图。如下图的齿轮变速箱的俯视图为展开剖视图。

(6)局部视图及局部剖视图

为了表⽰箱体类零件某部分的结构形状,将该部分向某⼀投影⾯投影所得的视图为局部视图,将该部分剖切后向某⼀投影⾯投影所得的视图为局部剖视图。3.尺⼨标注的特点

在标注箱体类零什尺⼨时,确定各部位的定位尺⼨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装配质量的好坏,为此⾸先要选择好基准⾯,⼀般以安装表⾯、主要孔的轴线和主

要端⾯作为基准。在箱体零件长、宽,⾼三个⽅向各选择⼀个主要基准。当各部位的定位尺⼨确定后,其定形尺⼨才能确定。

以上图减速箱体为例,分析尺⼨标注的特点。

减速箱图箱体的底⾯是它的安装表⾯,以它作为⾼度⽅向的尺⼨基准,注出箱体总⾼80±0.1,这个尺⼨与精⼊轴和输出轴的中⼼⾼有关,放油孔和油⾯指⽰孔也以底⾯为尺⼨基准。

在长度⽅向选取箱体的右端⾯作为尺⼨基准,注出顶⾯安装孔在长度⽅向的定位尺⼨27,底⾯安装孔在长度⽅向的定位尺⼨25和23,右轴承孔到端⾯的距离65,两轴承孔之间的距离70±0.08。

在宽度⽅向选取对称⾯作为尺⼨基准,注出总宽104 ,轴承端盖安装槽之间的定位尺⼨96 ,空腔宽40。确定好各部位的定位尺⼨后,然后逐个注上定形尺⼨。⼆、箱体类零件表达的总体原则

零件在产品或部件中的功能不同,其结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时必须选⽤⼀组视图来清楚地表达其整体形状和局部构造、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通过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尺⼨标注确定零件的⼤⼩。正确表达⼀个零件,⼀般需遵循下列原则:1.结构功能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要表达好⼀个零件,⾸先必须了解此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结构上可分成哪些主要及次要部分?如何和其他机件配合或联系?如何加⼯和装配?做到⼼中有数,才能将零件的结构表达清楚。2.实形性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程图样的度量性好,⽽⽴体感差,这条原则正是度量性好的根本基础。例如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配合表达,或者旋转视图的表达正是这⼀原则的具体体现3.合理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

这是主视图选择的两⼤原则,即涉及零件的放置位置和零件的投射⽅向。合理位置⼜可以从两个⽅⾯来理解:⼀⽅⾯要将主要平⾯放置为投影⾯平⾏⾯,主要轴线放置为投影⾯垂直线,因此会产⽣投影的积聚性,这正是实形性原则所要求的:另⼀⽅⾯由于零件的⼯艺性和功能性,必须考虑零件的加上位置和⼯作位置。形状特征原则要求主视图尽可能多地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4.确定性原则

这是其它视图选择的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它视图⽤于表达主视图没有表达的结构,所有视图丧达的合成结果应该准确⽆误地表达相应零件,⽆⼆义性。5.合理性原则

表达⽅案往往不是唯⼀的,有正误、优劣之分。这⼜是—个多⽬标约束问题,⽤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主要涉及内,外形状表达问题,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问题,虚线使⽤问题等。

6.简明性原则

简单明了是视图表达追求的⽬标。能⽤N个视图表达的零件,⼀般不应该⽤N+1个;已经表达清楚的某部分结构,没有必要在⼏个视图上反复表达;内部结构显然应该采⽤适当的剖视图或断⾯图来表达。7.连续封闭原则

每⼀个视图单位,⽆论是基本视图及其各种剖视,局部视图、斜视图,还

是移出断⾯、重合断⾯、局部放⼤图,其外边界必然是连续封闭的线框。波浪线是粗实线的⼀种特殊形态。

视图内部轮廓线⼀般也是连续封闭的,有两个特例:其⼀,视图以半剖视表⽰时,轮廓线可能终⽌于点划线:其⼆,出现两类相切之⼀的情况时,乾廓线突然消失。

掌握了这⼀原则,对于螺纹表达的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作⽤,即轮廓线外再存在其它图线例如细实线是不可能的,借此原则可以深刻理解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内螺纹⼤径以细实线表⽰(细实线或约3/4圈细实线圆),符合本原则,否则,将成为挂线;⼜如,剖⾯线只可能起⽌于轮廓线,半剖时单边可能起⽌于点划线,剖⾯线不可能起⽌于细实线、虚线。8.视图尺⼨协调原则

零件图有四个⽅⾯的主要内容,如果说视图是第⼀位的,那么尺⼨应该是第⼆位的,并且必须考虑尺⼨标注的问题,同时考虑技术要求中⽂字和符号问题。否则零件视图表达⽅案是不可能确切的.尺⼨分布在图样上要清蜥,位置要明显,在表达零件时,必须注意是否有适当和明显的位置⽤于标注尺⼨,以便于零件的形状和⼤⼩同时在图纸上充分表达出来。有时为了简便,采⽤旁注法可以省略⼀个视图,但也有时为了尺⼨明显,需多画⼀个视图。总之,视图表达⽅案选择是已有表达⽅法的综合运⽤。三、主视图选择原则——合理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1.合理位置原则

⼀个复杂的壳体或箱体类零件,通常为六⾯体,对这类零件有可能选六个不同⽅向为主视图的⽅向;⽽每⼀个⽅向选定的主视图相当于六⾯体的⼀个⾯,它⼜可以有四个⽅位,因此就有24种选择主视图的可能性;⽽每⼀个⽅位⼜可采⽤不同剖视作为主视图,这样主视图的选择就更多了,更让⼈⽆所适从。因此,对壳体类零件选主视图时,应先确定上、下⽅位,通常可按⼯作位置(即该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上、下位置),这样,就只剩下前、后、左、右四个⽅位(即四个⾃由度)可供进⼀步选择。若零件⼯作位置是倾斜的,为便于绘图,应按较⼩转⾓转正放置。

下图中轴承架如果底板在下⽅⽔平放置,主视图即按此⼯作位置放置。

对壳体、箱体、泵体、⽀架、摇臂等锻、铸类零件因装配图主视图按⼯作位置安排,这些零件的主视图位置也按⼯作位置放置。则进⾏零件设计拆图时,也较⽅便。

但在车床上加⼯的轴、套类零件,为了让车⼯在加⼯时看图⽅便,⼀般将主视图轴线⽔平放置(在⽴式车床上加⼯时例外),即主要按加⼯位置考虑,如下图(a)所⽰,为了与⼤部分⼯序的位置⼀致,常使⼤端位于左边,这样主视图与⼯件在车床上的位置⼀致,便于零件图与⼯件的相互对应。

对于两端加⼯量差不多的轴、套类零件,若其在装配图中也是⽔平放置的,则左、右位置应当与装配图中相⼀致,以利于拆图。

综上所述,若轴套类和轮盘类零件其⼯作位置轴线垂直,如零件图⼜直接⽤于加⼯时,则主视图轴线应改为⽔平放置,即按加⼯位置考虑,以利于看图;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则按加⼯位置考虑。因为这些零件⽐较复杂,加⼯位置⽐较多,故只能按⼯作位置。2.形状特征原则

如前所述,壳体类零件在确定上、下位置以后,尚有前、后、左、右四个⽅向可供选择作为主视图,则应该选择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投射⽅向作为主视图,此即形状特征原则。

⼀般锻、铸零件可对其进⾏结构分析,以轴承架为例,可分为⼯作部分(圆筒)、安装部分(底板),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连接板、加强肋)三⼤部分。这些部分相对位置最清楚的视图即反映该零件的形状特征,可选为主视图。

图(a)轴承架主视图满⾜上述条件,⽽且⼯作部分两相交孔表达清楚,仅从主视图即可⼤致看出它是⼀个什么零件,所以,适于作为主视图。左视图虽也符合⼯作位置原则,但⼯作部分空间层次较少表现,基本上是⼀个平⾯图形。不甚适合作主视图。

图(b)主视图具有同样的优点,但左视图上加强肋与底板——上端⾯不可见,所以也不宜作主视图。所以在选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合理位置(⼯作位置或加⼯位置)、形状特征、也要考虑其他视图的表达和图幅布置。

按形状特征原则选择主视图的投射⽅向,能将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表达清楚。⼜以上图(a)所⽰⽀架为例,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底板、肋板、螺栓孔、安装孔。若按六个投射⽅向进⾏⽐较,不难看出,A⽅向⽐较多地反映⽀架的形状特征和⽤途,如图(b)所⽰。

⽽按其它⽅向投射所表达的内容就不如A向充分,也不符合形状特征原则,故不宜采⽤,如图(c)所⽰的投射⽅向即为这种情况。

对轴、套类零件,轴线⽔平放置以后可以绕轴线转动(均为加⼯位置),也有⼀个按形状特征选择主视图的问题。

例如轴套,图(a)是正确的主视图,它清楚地反映了两孔正交的情况;⽽图(b)则⼩孔深度未表达,⽽且前半部分有⽆⼩孔,也难以说明,所以不宜作主视图。

下图(a)主视图表达了左端长⽅形槽的实形,⽽图(b)主视图则没有表⽰槽的实形,不宜作为主视图。

下图(a)主视图清楚地表达了圆头平键键槽的实形,⽽图(b)主视图可误认为是长⽅形键槽,所以是不合适的。

由上可知,轴套类零件在主视图按轴线⽔平放置的同时,还应旋转到其形状特征最清楚的⽅位,作为主视图.在⼀组视图中,主视图起了枢纽和核⼼的作⽤,视图表达的可读性如何,与主视图的选择是否正确有很⼤关系,因此必须按上述原则正确选定主视图。

3.其它视图的选择原则——确定性原则

⼀个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哪怕是最次要的局部结构,都必须明⽩⽆误地表达清楚,使读者只能作出唯⼀的解释,这就是确定性要求,这是检验视图⽅案正确与否的重要条件。

下图(b)之错误,就是因它没有表达清楚⼩孔是否贯通,前⾯剖⾛部分有孔或⽆孔是不确定的。

下图虽然主视图也难确定剖⾛部分是否有槽,但在左视图上已表明,所以是确定的。确定性的要求是对⼀个视图⽅案⽽⾔,⽽不是只对⼀个视图⽽⾔。考虑

零件的确定性的过程,也是决定除主视图以外,其他视图取舍的过程。

⼀个部件是由若⼲零件组成的,⽽⼀个零件则⼜由⼀些实⼼的或空⼼的锥、柱、球、环、棱柱和棱锥等⼏何体所组成,或由少量⼏何体合成的简单组合体所组成。只要⼀个零件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已表达清楚了,则此零件也就表达清楚了,也就具有了确定性,这种⽅法就是我们已经⾮常热悉的形体分析法。

下⾯仍以轴承架图为例,⽤形体分析⽅法说明如何决定视图⽅案。

圆筒由⼀圆柱体和两相交孔组成,要求主视图及左视图表达(若注直径尺⼨,则仅需主视图);下底板由带两圆⾓(即1/4圆柱体)和4孔的平板(即柱体)所组成;俯视图反映实形是必需的,再加⼀主视图表达其厚度即可;连接板⾏于侧⾯,左视图反映其梯形实形,表明两腰是直线⽽⾮曲线(曲线亦可),所以若⽆左视图,则其形状不确定,必须有左视图,再有主视图表明厚度才是确定的;加强肋平⾏于正⾯,主视图反映实形,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俯(或左)视图表明其厚度即可。所以,此零件需主、俯、左三个视图。当然若只是局部构造需某⼀视图,也可仅作局部视图(或局部剖视)表⽰。由于不需俯视图重复表达圆筒,所以作A-A剖视,以免挡住⼩孔,并可更好地表⽰加强肋与连接板正交的情况。4.视图⽅案选择的合理性原则

零件视图表达⽅法往往不是唯⼀的,即有正误、优劣之分,这是视图⽅案的合理性所要讨论的。零件的视图选择是⼀个灵活性较⼤的问题,在表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盾,这时要注意抓住主要⽭盾和⽭盾的主要⽅⾯,才能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便

于看图。

(1)合理运⽤国家标准与尺⼨⼿段

要表达⽅法得当,视图⽅案选择合理,必须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技术制图》、《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同时要正确地将其运⽤于表达具体零件上。

如图所⽰套筒采⽤了半剖视图表达,从国家标准来看,其表达法本⾝是对的,但应⽤于简单同轴回转体是不恰当的。因为半剖视使三同轴圆柱孔只能表达⼀半,尺⼨线不能画出另⼀端的箭头,⽽外形简单⼜是不必表达的,因此、凡同轴空⼼回转体,以作全削视图为好。

从圆柱与圆锥体来看,⼀般要以径向和轴向两个视图表⽰,但因已标注了各直径尺⼨(如上图),就可省略轴向视图。⼜如下图所⽰壳体上的4个螺孔

4-M6-7H如注明了深10,孔深12,见左视图,不必再以局部剖视表达螺孔和钻孔的深度。所以尺⼨也是⼀种表达⼿段,选择视图⽅案时,也应考虑标注尺⼨的因素。

(2)处理好内、外形状的表达关系

在某⼀个视图上,为了清楚地表⽰零件的内部结构,常常采⽤剖视图;但剖开以后,⼜往往使外形变得不清晰,因⽽产⽣⽭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种:

①如果零件的内、外形中⼀个复杂、⼀个简单,显然应以表达复杂形状为主。例如图所⽰⽀座的主视图,内部结构复杂外形筒单,因此采⽤了全剖视。

②如果零件的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视图上,它们的投影基本上⼜不重叠时,可以采⽤局部剖视的形式,将内、外形同时表⽰清楚。例如图汽车刹车分泵泵体的主视图。

③如果零件的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视图上,它们的投影⼜发⽣重叠,因⽽不能内外兼顾时,应该分清内外形的主次,将主要的表⽰在基本视图上,次要的表⽰在辅助视图上。(3)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问题

集中与分散是指把零件的各部分形状集中于少数⼏个视图来表达,还是分散在许多单独的视图上来表达。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是⼒求看图⽅便,使看图者易于想出零件的完整形状。具体做法是每个视图所表⽰的内容要有合理安排,不要勉强求多,使图形繁杂混乱;也不要过多使⽤局部视图,使整体形状⽀离破碎。

为了表达⼏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整体形状,常采⽤基本视图;若该部分是倾斜的,则可采⽤斜视图;如仅表⽰局部结构,则常采⽤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和断⾯图。

上图所⽰的端盖可有不同的视图⽅案,如上图是视图⽅案之⼀。

剖视图表⽰了内部各主要孔是主视图;若标注了各圆柱孔直径尺⼨以后,左视图是可以省略的。为了表⽰上部螺孔半圆柱形端⾯,作了A向局部视图;为表达2个螺孔,作了B—B局部剖视;为表明4个沉孔,作了C—C局部剖视。下图是端盖另⼀个较好的视图⽅案。

它把主视图转了180°,⽤了较习惯的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把上图下⽅的三个显得零碎的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合并于俯视图上;为了表明肋板的铸造圆⾓,增画了移出断⾯。显然此表达⽅案优于上图。

⼀般习惯于优先画出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但也不尽然,应根据零件结构由表达需要⽽定。如下图由于阀体主视图要和溢流阀装配图中的⽅向⼀致,不宜掉头。左视图是不必要的,⽽右视图是需要的,所以采⽤主、俯、右三个基本视图。B—B剖视也是右视图,因已有右视图⽤以表达右端各孔分布和右端⾯形状,并考虑B—B剖⾯上沉孔的对应,将B—B剖视图置于右视图下⽅,有利于看图。

(4).零件图上虚线的使⽤问题

因为虚线对看图来说是⽐较困难的,所以在图上应尽量避免⽤⼤量虚线来表⽰物体的形状。虚线的使⽤,⼀般按下⾯的原则:

①当零件某⼀部分的形状,已经由粗实线的图形表达清楚了,则表达这⼀部分的虚线就不必画,如图所⽰。

②在⼀个视图上,画了虚线并不影响此视图的清晰,⽽且可以省略另⼀个视图时,可以画虚线。如下图(左)所⽰的零件,在俯视图上画出虚线表⽰空腔形状,⼜不影响视图的清晰,且可省略⼀个仰视图。③能使某⼀部分形状表⽰得更完整时,可以画出虚线。如图(右)。

5.视图表达的简明性原则

所谓视图表达的简明性,其⼀般的原则是:在物体的内、外结构充分表达清楚的前提下,视图(包括剖视、断⾯)的数量应尽量少。

(1)尽量不画出可省略的视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