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会计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40153001 课程名称:会计学 学时:51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
课程内容:
《会计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会计学》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理论逻辑展开,通过对会计发展史的分析,研究其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得出会计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工作系统;“提供信息”必会出现信息生产者和阅读者,为防止阅读者对生产者所提供的信息发生误解就必须对信息生产前提、信息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信息生产的基本工作要求等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出先行约定;有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就必须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应该提供哪些信息、应该使用怎样的工具、方法和工作流程来生产这些信息,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可靠生产。第二部分按照会计工作的基本过程展开,将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工作分成平日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期末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报告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的工作过程和方法。第三部分以一个具体企业的一期经济业务为例介绍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这三个部分紧密结合,完成了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具体工作技能和方法讲解、应用实例展示三项教学内容。
执笔:孙玉甫 纪寿乐 李伟 薛洪岩 张雅杰等 审核: 批准:
2007.10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40153001 学时:51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会计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对象,深刻理解会计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理解并掌握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能够阅读和编制、分析基本会计报表,明确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执行程序。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习时要着重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基本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会计——监督经济活动并反映其结果的工作系统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产生、概念、职能、目标和学科体系。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理解掌握会计的概念和职能,熟悉现代会计学科的基本组成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是为理解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计量记录阶段
二、单式记账方法生产与发展阶段 三、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四、近现代会计的生产与发展阶段 第二节 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定义 二、会计职能 三、会计的目标
第三节 会计学科的分化和本书的任务 一、会计学科的分化 二、本书的任务与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教学内容是会计的概念与职能。 难点教学内容是对会计职能及其演进的深入理解。
第二章 会计信息生产与阅读的先行约定——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原则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则等有所理解,为后续会计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 一、财务会计假设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假设
1
第二节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生产工作的要求——会计原则 一、财务会计原则的含义 二、财务会计原则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则。
第三章 会计提供信息的内容——会计要素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的含义,掌握会计事项对会计恒等式影响的规律性,为学习后续章节的提供必要前提。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的确定依据——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一、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 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二、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概念 二、静态会计等式 三、动态会计等式 四、综合会计等式 五、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教学内容是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特别是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难点教学内容是会计等式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关系分析,特别是综合会计等式的推演。
第四章 会计信息记录的工具——会计账簿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科目及其设置意义与原则、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会计账簿及其作用,掌握常用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账户的基本结构、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级次、会计账簿的种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信息记录的具体处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设置意义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总分类会计科目表 五、常用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
第二节 会计信息记录的基本格式——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2
三、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 四、会计账户的简化表示
第三节 会计账户的组织方式——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及其作用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三、会计账簿的种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教学内容是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账簿的基本理论。 难点教学内容是科目和账户的核算内容。
第五章 会计信息记录的方法——记账方法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教学,深刻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学习本章内容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必要前提。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更加科学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第二节 现代国际上通用的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三节 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一、财务会计确认 二、财务会计计量 三、财务会计记录 四、财务会计报告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教学内容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难点教学内容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六章 平日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会计循环(一)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与种类,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规则、错账的更正方法;了解会计记账程序。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填制各种凭证、登记各种账簿。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始信息的取得与分析——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3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二节 原始信息的转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复核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三、记账凭证的种类 四、记账凭证的填制 五、记账凭证的复核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记录——会计账簿的登记与更正 一、会计账簿的设置和启用 二、账簿的登记规则 三、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四、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五、备查账的设置和登记 六、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是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规则,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错账更正方法,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七章 期末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会计循环(二)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期末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账项调整和转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掌握期末对账和结账的原理与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持续活动的统一处理——账项调整与转账 一、账项调整 二、转账
第二节 企业持有资产的清点与核对——财产清查 一、财产物资盘存制度 二、财产清查及其意义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四、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五、财产清查的方法 六、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三节 本期工作的检查与结束——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二、结账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是账项调整与转账的原理与方法,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
4
方法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对账与结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第八章 制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制造企业经济业务会计核算。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进行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制造企业经济业务概述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第三节 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材料购进业务的核算 二、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业务描述
二、应设置的主要总分类账户 三、生产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五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产品销售业务描述 二、应设置的主要总分类账户 三、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六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期间费用业务描述 二、应设置的主要总分类账户 三、期间费用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七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一、财务成果业务简介 二、营业利润的核算 三、营业外收支业务的核算 四、利润形成的核算 五、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八节 资金退出企业的核算 一、上交税金 二、支付给投资者利润 三、支付职工薪酬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是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 会计信息的综合报告——编制会计报告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编制财务报告的含义、主要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和内容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通
5
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明确编制会计报表的作用及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及基本内容,熟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会计报表的有关基础知识。 2、教学內容
第一节 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 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表及其编制 一、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作用
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三、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三节 会计报表信息的再加工——会计报表分析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三、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是会计报告的内容体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与编制、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法。
三、课时分配表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合计 总课时 3 3 6 3 3 9 6 12 6 51 课堂讲授 3 3 6 3 3 9 6 12 6 51 作业 √ √ √ √ √ √ √ 实验 其他 备注 四、参考书目:
1、孙玉甫 于惠贤 李伟,2007:会计学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 2、刘峰等,2006:《会计学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
3、朱小平,2006:《初级会计学》,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4、财政部会计司,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财政部会计司,2006:《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等杂志、报纸
五、其他说明:
《会计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上课讲解,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尤其是会计分录部分)一定要讲深讲透,学生要深刻理解,活学活用。《会计学》课程教师要通过讲解、布置适量作业练习,适量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督促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听课、深入思考、适量作业练习,适量自我测试,及时了解自己掌握情况。
执笔:孙玉甫 纪寿乐 李伟 薛洪岩 张雅杰等 审核: 批准:
2007.1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