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困境及其优化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经济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困境及其优化田绍春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重庆 404700)

摘要:依托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动力机制—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在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等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由于受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带来技术端和金融端风险、我国尚缺乏激励性法律制度和配套性政策的支持、征信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在乡村中的延伸不足、乡村中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低下、监管机制的缺位等因素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面临诸多困境。为此,我国应从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内部制度和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外部环境两个大方面予以优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优势;困境;优化路径一、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伐、完善“三农”领域信贷管理政策、健全技术运用风险,[4]诸如操作性失误或网络攻击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告毕之后,乡村振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风险补偿政策、优化风险防控体系、出台优兴战略将是我国指导“三农”工作建设的长数据、技术垄断带来的市场垄断风险;金融惠性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将数字普惠金融助期战略和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端的风险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或产品与力乡村振兴的商业机构给与补贴、税收优惠)要依赖“人”、“地”、“钱”、“法”、“技”等要素,“三农”金融需求不相匹配带来的经营风险、等。最后,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行政监管,其中解决“钱”的问题尤为紧迫。[1]根据经注重对“三农”领域金融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对“三农”领域异质性金融消费者的侵害风

险、监管滞后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如可通过设立专门性行政监管部门、建立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欲要推进

[5]

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缺乏同监管机制、加大金融教育力度增进金融消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基本生

激励性法律制度和配套性政策的支持。基于费者金融素养等方面,来防范数字普惠金融产要素全方位的支持,其中,金融资本要素

此,金融机构在数字普惠助力乡村振兴过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可能滋生的金融风险。第是最为基础也是活力最大的要素之一。实施

中,普遍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开展二,改善外部环境。首先,将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满足“三农”领域

[2]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将更向乡村延伸,可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我国乡村振兴中,服

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服务机构设置、光纤或通讯基站铺设、5G务于“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面临着覆盖面

这直接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优势的有效网络延伸、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供给等方面不够广泛、供给侧多元性不足、实施效果差

发挥,甚至变相激励了金融机构打着数字普作出进一步努力,如可借鉴“家电下乡”政等问题,而以金融科技勃兴为背景发展而来

惠金融的幌子,行玩“坏金融”之实。第三,策,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也下沉到乡村中,的、以数字技术为低层技术支撑的数字普惠

外部环境上,我国征信系统、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触达提供优良环境。[7]其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能够有效

在乡村中的延伸不足,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次,建立健全乡村领域的征信服务体系,为克服传统金融服务乡村“三农”的弊端,其

服务在乡村的有效展开,对数字普惠金融服防范数字普惠金融事前风险建构“防火墙”。在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可获得性、可负担

务的有效实施造成严重障碍。第四,乡村中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来规范性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GAP 将数字普

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低下,直接诱致了其“三农”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活动,防止惠金融定义为“被金融排斥和金融服务不足

失信风险、道德风险、金融风险的产生。此的人群以数字方式获取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自我排斥”和“工具排

斥”效应,从而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鸿外,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应担(CGAP,2015);在2016年G20峰会上发布的

沟”现象进一步放大,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负起社会责任,通过积极开展可持续性的数《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数字普惠金融

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第五,由于数字普惠字普惠金融活动,投身于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

践中去。金融的正规金融服务行动;相关研究者认为,金融尚处在初创生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性

的长效监管机制,因此,在现行金融监管体注释: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旨在利用数字信息

[6]

系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益的监管,故而,[1] 王彦、田志宏:《如何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让广大民众特别是

进一步滋生了相关风险,变相缩减了将之应振兴—基于日本金融支农政策演变的经验借偏远地区人们也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姜

用到乡村振兴中的行动。鉴》,《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5期。振水,2017)。一般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以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2] 廖红伟、杨良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科技为依托的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

路径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实现形式(LEEI,YONG JS,2018),因着金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1期。融科技的技术普适性、发展包容性、普惠性

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发挥应遵循以下优化路[3]何宏庆:《数字金融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等特质,其能够促进金融资源流向乡村振兴

径。概括而言,应从内部制度完善和外部环展:优势、困境与进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能够有效

境改善两个大方面为抓手,具体来看,如下。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增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金融供给,为乡村

[3]

第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内部制度。首[4]吴善东:《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问题、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进而以点带

先,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应予以管挑战及发展建议》,《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面,通过实现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整

确立。在“法律的金融理论”路径下,只有2019年第1期。体性步伐。

型构完备的法律制度,才能促进金融的规范[5]卫晓峰:《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与监管》,二、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

化、效率性发展。为此,我国应考虑在顶层《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6期。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

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可先行推出发展数字普[6]黄文礼、杨可桢:《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重视以及相关支持性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

发展与风险防范》,《银行家》2017年第7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然而,惠金融的激励性法规,在条件成熟时,适时

出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法》。其次,搭[7]张国松、张玉、王芳:《新常态下商业银在应用到乡村振兴场域下,其面临着诸多困

建激励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配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研究》,《金融理论探索》,境。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带来技术端和

套性政策体系,如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2017 年第5期。金融端的风险。数字技术基础端会带来新型

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