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156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年第6卷第28期2019Vol.6No.28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陆伟琦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和平均分组的相关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病患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病患则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状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思维障碍评分以及激活性的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显效的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病病患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中使用奥氮平治疗的结果要优于使用利培酮治疗的结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显效的概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慢性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8.156.02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残性的精神性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会对病患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负担[1]。而慢性精神分裂症则是至在临床的诊断中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病情病程的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2]。慢性分裂症病患跟首次发病的精神分类症病患相比,其病情会更为严重,在临床上的治疗上其难度也会大大增加[3]。目前主要使用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病情进行治疗和控制,奥氮平和利培酮都是新型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在治疗上会有不同的效果[4]。本文研究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精神病量表的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情况对比(x±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治疗之前59.7±2.658.6±2.1

治疗之后27.5±1.237.4±1.62.410.03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和平均分组的相关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3±1.8)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5±2.4)岁。所选取的病患都符合临床精神病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病程的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而在简明精神病量表的评分中其总分在35分以上。对于存在脑器质性的病患,存在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的病患,对酒精和药物有依赖性的病患。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病患以及存在药物过敏的病患进行排除。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病患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起始时每天使用的剂量为2 mg,而随后每天平均使用的剂量为4.5 mg。而观察组病患则使用奥氮平进行质量,起始时每天使用的剂量为 5 mg,而随后每天平均使用的剂量为15.5 mg。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使用二氮草类药物以及普荼洛尔以及苯海索等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精神病量表的评分状况、思维障碍评分以及激活性的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

2.2 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对比(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显效1714

有效117

总体有效率

93.3702.420.031

2.3 两组病患思维障碍评分对比

在治疗之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思维障碍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患思维障碍评分对比(x±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进行治疗前5.2±1.45.6±1.7

进行治疗后1.7±0.23.1±0.62.410.028

2.4 两组病患激活性的评分对比

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激活性的评分

2019年第6卷第28期2019Vol.6No.2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157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患激活性的评分对比(x±s,分)

组别治疗之前治疗之后观察组4.8±1.11.3±0.2对照组5.2±1.3

2.6±0.9t2.44P

0.021

2.5 两组病患之间不良概率的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n,%)

组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观察组13.3对照组4

13.3t2.42P

0.021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会对病患的精神情况以及生活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5]。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情原因尚不清楚,在脑内神经递质学说的理论中认为该病症跟多巴胺功能发生失调有关系[6],当人体中脑边缘的系统中其D2功能出现亢进的现象会导致阳性的症状,而额叶皮质D1功能的下降则会导致阴性症状的出现[7]。相关的研究报道表明,精神分裂症中阴性的症状跟中枢谷氨酸的功能以及5-羟色胺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8]。而慢性精神分裂症则是至在临床的诊断中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病情病程的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慢性分裂症病患跟首次发病的精神分类症病患相比,其病情会更为严重,在临床上的治疗上其难度也会大大增加。目前主要使用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病情进行治疗和控制[9]。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增加中枢谷氨酸的功能,病情能够对5-羟色胺受体起到拮抗的作用[10],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加滨海中脑边缘系统中DA受体的释放,能够有效的对病患阴性的症状进行改善[11]。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都是属于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类药物。相关的研究表明,奥氮平是一种能够进行多受体作用的药物,能够对5-羟色胺起到阻断的作用,其作用大概是DA的八倍[12]。同时奥氮平对于中枢谷氨酸的系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对病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以及阴性的症状进行改善,从而能够降低病患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锥体外系反应所发生的概率[13]。而利培酮则是能够对中枢中的5-羟色胺以及D2的受体拮抗起到较强的作用[14],其对D2受体的拮抗作用跟典型的药物,例如氟哌啶醇等药物的作用相似,而其治疗中椎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概率比较高[15]。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患之间精神病量表的评分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数值为(27.5±1.2)分;对照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

分数值为(37.4±1.6)分。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要优于对照组病患精神病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17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11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1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7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0%。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病患的思维障碍评分以及激活性的评分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显效的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病患治疗显效的时间;观察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病病患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中使用奥氮平治疗的结果要优于使用利培酮治疗的结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显效的概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幼昌.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研究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3):59-60.[2]

徐 耀.研究奥氮平、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66-18167+18169.[3]

彭 瑾,刘 君.奥氮平、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5,33(05):439-440.[4] 张红梅,薛树龙,王美红.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152-154.

[5] 刘雪峰,闫凤娟.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01):79-80.

[6] 侯占岭.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3):539-540.

[7] 朱 亮.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7):104-105.

[8] 杨 丽.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对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5):3402-3403.

[9]

王晓珍.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06):36.

[10] 于彩霞,冀德才,秦先东,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

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8):136-137.

[11] 仝 炅,郭朝霞,王福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

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13(02):165-167.

[12] 黄海涛.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

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21-422.

[13] 王增旋,邹旭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

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36-37.[14] 周 浩,鲁丛林,邓 龙.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

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107-109.

[15] 徐优明,张丽英.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03):199-200.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