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校”与信息化应用同发展同成长——访“上海市今日学校”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4.6教育传播与技术总第81期 访谈 “今日 学校”与信息化应用同发展同成长 ——访“上海市今日学校”校长 包卫达 记者:非常感谢包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据了 解,“今日学校”在参加“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 息化应用实践项目”之初,被称之为“信息化的‘荒 漠’学校”,能简单介绍下,当初的情况是怎样的吗? 包卫达:2007年8月,上海市教委启动“400所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政府实事工 程,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进行改造,同时启动了 “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项目”,开 展信息化应用实践与探索。“今日学校”有幸成为 首批两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项目的 学校之一。 当时,学校的信息化可以用“荒漠”来形容,学 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教室中仅有的电 化设备:一台破旧录音机和一台普通投影仪;机房 中40多台电脑只有20台可以正常开启,并且都是 386、486的机器;教师办公室没有电脑,也没有网 络,老师上课基本上还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学校发展面临着极大的瓶颈。 记者:经过7年的项目实践与努力,现在学校 的信息化情况如何? 包卫达:参加这个项目的实践,我们把它看作 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而难得的机会,所以学校花了很 多的时间、精力、物力来实践这个项目。现在,学校 每间教室都配备背投(背后投影的电视机)、电脑、 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学生电脑房设备焕然一新,教 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局域网配置基本完 成。在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改善的同时,信息化软 件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如上海远程 教育集团给予了大量的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区教育 局、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市、区的教育、教学专家等 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改进等方面提供 了大量的培训与实践指导。学校环境的大转变,强 有力的外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项目启动之初,我们 对教师进行了强化培训,利用双休日、晚上等休息 时间,组织一系列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与讲座, 如:英特尔未来教育、概念图制作、网络与人文、课 件制作、博客写作、电子白板使用等。通过培训,教 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强了,实践应用的兴趣高 了,从项目之初的只有3、4个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 段进行课堂教学,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率 达到了90%以上,应用的情况也比较好。 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今日学校”的教 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用上海市教育学 会张民生会长的话说:“一个信息化的荒漠学校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 记者:参加该信息化项目后,您感受到学校的 最大收益有哪些?教师和学生的收益又有哪些? 包卫达:从学校来说,原来是农村薄弱学校,也 是边缘的学校,这个“边缘”实际上除了地理位置的 5 访谈 总第83期教育传播与技术2014.6 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同伴研讨和专家引领, 边缘,还有一层含义是学校地位的边缘化,有段时 间甚至出现了被停止招聘教师的情况。参加这个 信息化项目以后,一方面,学校开始得到市教委及 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思路,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得到了提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面有了 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教师们撰写了有关信息技术 与学科整合的文章近六十篇,形成了论文集《信息 技术助我腾飞》,并正式出版,2010年立项的课题 《依托网络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 市教研室、区教研室、区教育局等的高度重视,并于 2008年3月14日在我校召开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 实践的现场调研会。当时市教委在这样的一所农 村学校召开现场调研会,在原南汇区尚属首次。会 上,市教委充分肯定了我校所取得的成绩,学校的 究》,于2013年获得了区二等奖,今年申报的区级 地位和关注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因 为学校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所以学校 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市先进 学校、2013年长三角网络结对区先进学校,在上海 市第二轮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启动会上,学校 作了经验介绍,把前期实践经验向全市农村学校辐 射,学校的声誉得到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践, 带动了学校的发展,2009年1月12日的《文汇报》, 以“信息化救活了一所农村学校”为题介绍了我校 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情况。 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收获:一方面是课堂教 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改变,由原来比较单一的方 式变成有多种选择的、多元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另 一方面,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 动,我校教师原来外出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很少,而 现在“今日学校”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初步成功,带来 的是更多的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从而为教师提供一 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另外,学校也将一些优秀的教 师推出去,如2009年有位语文老师参加市里的“语 文大讲堂”比赛,获得“优秀选手奖”,还有一位数学 老师获得了“上海市君远奖”一等奖,除此之外,很 多老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在项目 之前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再者,就是在教科 研方面,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从2008年 确定学校课题计划以来,学校的龙头课题被立项为 区重点课题,语文组的课题被立项为区青年教师课 题,信息组的课题成为国家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 学校另立了十一项校级课题,涉及中小学语、数、 英、体育、信息科技、学校德育等,这些课题基本上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立足于教师的课堂,着眼于解 6 课题《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也已通过 了初审。 学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一个是 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 习,而是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把课堂真正 地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个,就 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课堂教学不再感到厌 烦,开始喜欢课堂上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 生学习的效率都提高了;再一个,就是学校花了很 多的精力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原来按课程标 准是三年级和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为了提高学 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在四年级、七 年级和八年级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在应用方 面,借助班级网页以及学校的文化长廊(例如,根据 学校学生外地生源比较多的特色,以班级为单位, 让学生网络搜索各自家乡的文化特色,并制作成简 报在文化长廊展示。),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的提高。现在,很多学生信息技术的作品在区里多 次获奖。 记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哪些理念的转变? 包卫达: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几乎不用到离不开,从为了用而用到灵活运用、 恰到好处地运用,从灌输式教学到探索教与学互动 的新模式,教师自身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现 在的教师从青年教师到中老年教师都能胜任信息 化教学,并且大部分教师可以采集、修正、应用数字 化教育资源,从而保障信息化教与学的开展。在培 训方面,教师从原来的强化培训转变成了自主地积 极参与、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研讨活动已成为教师们热切盼望的“营养餐”。学 2014.6教育传播与技术总第81期 校根据青年教师比较多的特点,不断加大培训力 度,每二周一次定期培训;每学期举行多媒体展示 课比赛;邀请市、区教研员来校指导、带教青年教 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间的教 学展示活动;利用学校“播课”平台开展观课评课活 动,每学期举行博客大奖赛等,从而真正地使“互联 网”就在我们教师的口袋中。 记者:目前,还有哪些困难或问题亟待解决? 包卫达:除了资金比较紧张外,就是技术方面 信息化方面有哪些设想? 访谈 包卫达:上海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 化是必经之路。为此,我校为克服教育信息化发展 的瓶颈,继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主 要有三方面的思考,一是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活动 持续深人地开展;二是借助区级课题《应用电子白 板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在电 子白板的教学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有效地探索;三是 建设“智慧课堂”和“全景观评课网络系统”。今年 的力量还不够,学校目前只有一位专业的信息技术 教师,对于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这方面的专 暑期完成“智慧课堂”和“全景观评课网络系统”建 设,同时开展应用该系统的相关教师培训,并于下 业教师是比较欠缺的;另外,教室的硬件设备方面 还应不断升级,专用教室比较少,专业设备还不够, 虽然从本校纵向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信息化 条件好的学校比,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 记者: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或者说在 学期对外展示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 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今天的今日学 校”,学校从上到下,齐心协力,信息化应用日新月 异,同发展,同成长,我们坚信:“拼搏今日,收获明 天”。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顺利举行 2014年5月18日、19日“2014年上海市中小 学机器人竞赛”在上海市中国中学顺利举行。本次 赛事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和徐汇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中国中学承办。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基教处处长倪闽景, 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朋友;张治也对现场的同学们提出 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机器人竞赛这个 平台,开拓思维、关注科技、走进科技,不断地发展动 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迎接未来高速发 展的社会做好准备。开幕式由陈家虎主持。 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张治(主持工作)、陈家虎、潘丽芳,徐汇区教育局副 局长王彤等出席开幕式并观摩了比赛现场。倪闽景 用诙谐幽默的口吻介绍了机器人在未来教育、科技乃 至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虽然目前我们的机器人 全市共有138支中小学机器人参赛队,分别参 与足球、篮球、灭火、人型、WER能力挑战赛等12个 竞赛项目的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普陀、 黄浦、浦东、徐汇、松江、闸北等区县的12支参赛队 分夺各竞赛项目的冠军,他们将代表上海市参加第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远未达到机器人更加智 能地为人类服务的水平,未来虚拟机器人会走进课 堂,带来课堂深层次地变革,机器人将成为学生成长 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项 目的全国竞赛。 (供稿: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王永静)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