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

来源:好兔宠物网
闻鸡起舞的历史故事

  晋代的祖逖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志向的⼈,他喜欢读书,⽽且从书中学到了⼤量的知识。认识祖逖的⼈都说他有才华,今后肯定会⼤有作为。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呢!下⾯我们就来看看这段故事。  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北⽅、西晋王朝⾯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些有志⽓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战⽃。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睡在⼀张床上,谈论起国家⼤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天夜⾥,他们睡得正⾹的时候,⼀阵鸡叫的声⾳,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看,天边挂着残⽉,东⽅还没有发⽩。  祖逖不想睡了,他⽤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出屋⼦,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千多个兵⼠,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荒凉。偶然见到⼀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很难过。他命令兵⼠砍掉荆棘,掩埋⼫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率领兵⼠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万多个匈奴⼈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的兵⼒⼤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带坚持战⽃。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封刘琨为⼤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将⽯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万⼤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有刘聪,北⾯有⽯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份奏章⾥说:“⾂跟刘聪、⽯勒,势不两⽴。如果不讨平他们,⾂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兵⼒太少,没有⼒量打退敌⼈。⼤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刘琨⼜叫⼈⽤胡笳(⼀种乐器)吹起匈奴⼈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响了起来,匈奴兵竟⾃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领⼀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勒进攻乐平(今⼭西昔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拓展

  【汉字】闻鸡起舞  【拼⾳】yè láng zì dà

  【基本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喻有志报国的⼈及时奋起。  【出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近义词】然糠照薪 发奋图强 锲⽽不舍 鸡鸣⽽起 废寝忘⾷ ⾃强不息 发愤图强  【反义词】⾃暴⾃弃 苟且偷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