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疏疏:_____________ 阴: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初春。 B.暮春。
2. 读古诗,回答问题。
嫦娥 唐 李商隐 1 / 6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解释词语
长河:__________ 夜夜心:________
[2]这首诗借(______)的故事抒发了(_____________)
[3]从抒情方式看,“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全诗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嫦娥______的心情。
3. 课外阅读我能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 (2)等闲:________ (3)浑:________ (4)清白:________
[2]从诗中找出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阅读托物言志的古诗,并摘抄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首句中“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___________。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写朋友的离愁别绪,又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B.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将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巧妙地烘托出来。
C.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高洁、清白的品格。 D.“寒雨”后天非常冷,加上离别时的孤寂,诗人心里一片冰凉,所以说是一片“冰心”。
[5]联系最后一句,说说洛阳亲友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5. 古诗阅读。
材料一: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材料二: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这两首词以一个“ “字为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真可谓是词短情长。第一首是总写对 的回忆;第二首则是对 的忆念、向往.都表达了作者 。
(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江南 季的美景,可以从“ ”中看出。 (3)这两首词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词。
瑟瑟: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诗人选取了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这两组景物是___和___。前两句中,诗人抓住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诗人的____之情。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沉醉和喜悦。本诗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精彩阅读。
雪梅 [宋]卢钱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降:_________ 骚人:________ 评章:__________________
[2]“梅”和“雪”争春的结果是什么?用“_____”画出相关诗句。 [3]请你写出前两句古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借雪与梅的争春,告诫我们( ) A.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善于捕捉事物的优点。
B.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
3 / 6
象所迷惑。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1]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 霜(____) 枷(____) [2]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4]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9.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节选)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以一个“________”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第一、二句诗 (叙事写景),第三、四句诗________(叙事写景)。
[2]第二句诗中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3]从后两句诗,我能提炼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写景中又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10. 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 。 [2]下面两个加点的“风雨”分别指什么?
4 / 6
(1)天上的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中的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歌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请写出词牌名______,题目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补充横线上所缺的句子。
[3]“亡赖”的“亡”字,这里应读________(注音),意思是__________。 [4]读完这首词的下片“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回答问题。
《咏水仙》节选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 ,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别董大① [唐] 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5 / 6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⑤, 天下谁人⑥回不识君?
(注释)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已: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__送别________时写的诗,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诗人用“___________”来宽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哀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劝说你的朋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送别诗句呢?请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雪迎春到。 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______________。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1]将这首词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春到”交代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B.作者相信“春天”就要到来了,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C.通过写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是为了以梅花的高尚反衬春天的美好。
[4]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体现出作者________的态度。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