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中学2011级第三学期10月月考语文(含答案答卷)
语文试题
命题人:何耀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dú) 惫懒(bâi) 笑靥(yâ) 不积跬步(kuī) ....B.吞噬(shì) 膏腴(yú) 歆享(xīn) 鞭笞天下(chī) ....C.瘦削(xiāo) 炮烙(pào) 形骸(hái) 百无聊赖(lài) ....D.忖度 (cǔn) 逡巡 (qūn) 搭讪 (shàn) 间或一轮(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孽獐 莫衷一是 杜鹃啼血 沸反盈天 B.斑斓 弃甲曳兵 涛涛不绝 敛声屏气 C.饿莩 缠绵悱恻 不经之谈 揭竿而起 D.聒噪 细肢末节 自鸣得意 相敬如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更加)少 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安定)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4. 下列文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一年不犯罪过,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C.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法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震天下。
1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兰草中提取的,但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B.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
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 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B.“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2
D.“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8.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④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 B C D ① 黛玉 探春 黛玉 宝玉 ② 宝玉 凤姐 探春 凤姐 ③ 凤姐 黛玉 凤姐 黛玉 ④ 探春 宝玉 宝玉 探春 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9-10题
(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 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 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 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9.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词是( ) A.事 奈 肖 B.事 奈 孝 C.世 耐 肖 D.世 耐 孝 10.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腹内原来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B.“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四书》《五经》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C. “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D.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似贬实褒,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
3
照。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
黄陵庙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从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庙,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作者与友人信中曾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准拟:一定要,一定能。 1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船秋色”勾勒出山色浓郁苍劲,红黄艳丽,硕果累累的时令特征;“十里湖光”写出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的情境。 B.“波神”二句写天气乍变,湖面泛起鳞鳞细浪。以幽默的笔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有“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豁达昂扬。
C.“明日”二句,写他期待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及时登程,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作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D.最后两句写作者对未来满怀信心:明天准能顺利抵达岳阳,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龙宫演奏的霓裳舞乐。
12.对整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鳞鳞细浪”,实为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环境。只是作者以乐观豪迈的心态把滚滚波涛看成鳞鳞细浪。
B.全词告诉我们要以达观豪迈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词风婉转简约,格调昂扬,想像奇特,与悲观绝缘。
C.本词写行舟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D.全词语言浅易而情感激荡,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心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题2分,共6分)
以《班主任》名于当下者,心武也,祖刘氏。撰《刺青民工》喻世,中有
4
刺青者言:“ 曩者恨不平,力争得之。” 其初工之际,薪不其时,险不为保,岂意有今之闲适哉?以是观之,世无便捷可通其终,惟凹凸曲屈而进,身经磨砺,方能修成善业。
海外哲人马氏语曰:世无坦途,惟循峭崖荆丛勇攀者,可达其巅。历凹凸不平,磨砺以丰翼而丰实,是为道之所由经也。
每念先贤敏思才情,未尝不感愤涕零。屈子何辜遭弃?《离骚》浪漫生辉;退之也伤越岭,韩文如海幽邃。司马作史,信字为先;树人著文,魂灵毕现。察世之不平,原理之不喻,洞修为之必经,晓治世之必砺,吾侪敢以一己之少适而失偶发之坎坷也哉!
吾以樵夫画屏人自居,乃取所业也。太白披蜀道于先,扪参历井,俯览川秦,青崖白鹿,松风竹骨,笑傲一生。吾乃入其画屏,樵耕自劬,虽门寒宅陋,拼其一生。所幸业界诸君捧之,门下后学错爱,赖其鄙薄施前所及退之之道,授业而解惑也。若非幼时心智尚高,君砥砺,恐早毁程讥讪“倒找”,无非友豚犊卧麦菽,岂得今之小成又岂得诌此寒文乎?窃喜。
台下诸生,亮眼明心之童,后学饱智之士也。然皆生于万顺之境而未尝忧患,道于简约之程而少罹凹凸,挫教未蒙,忆苦无依,难察梅香苦寒之实,剑以磨砺而锋,吾实忧之,天可怜见。又所幸,绵州兹卷,智者呈题,寓非常之义于“凹凸”之中,着试者自意探微而为文八百,入其苦寒,思其坎坷,炼其心志,以资简拔。众生自省一时而导之一生,以明人生俯仰凹凸难平必磨砺以丰之旨,岂非家国首务?于其身也,不亦大幸也哉!念此,不禁畅然欢欣也。
(本文选自何耀明的博客《樵夫画屏》)
1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赖其鄙薄施前所及退之之道”中“鄙薄”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B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吾以樵夫画屏人自居,乃取所业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 于其身也,不亦大幸也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着试者自意探微而为文八百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5
D 吾乃入其画屏,樵耕自劬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
15.下列对文本文意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由读刘心武《班主任》引出话题,阐述了人生一世,难以有不经历坎坷磨难的道理。
B 作者化用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来阐明一个人经过凹凸坎坷的磨砺,便能丰满羽翼继而丰硕果实,这是达成目标的途径。
C 作者列举先贤屈原、韩愈、司马迁、鲁迅都曾遭遇重大挫折却能成就辉煌的史实,砥砺我辈今人不能因为追求一己的稍许舒适而在偶然发生的困苦面前丧失了本真失掉了自我。
D 作者认为“绵州兹卷”能以“凹凸”为题,让生活于相对太平顺境的考生们有机会精心思考挫折对人生的意义,这对考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甚至关乎国家命运,因而倍感欣慰。
三、翻译与默写(12分)
16.将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侪敢以一己之少适而失偶发之坎坷也哉!(3分)
(2)恐早毁程讥讪“倒找”,无非友豚犊卧麦菽,岂得今之小成又岂得诌此寒文乎?(3分钟)
17.名句名篇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3)三人行, ____ ___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18—20题(12分)
伏天的罪孽 L·海沃德 (美)
“大热天,真是没事找事。”商场侦探亨利嘀咕着,他的制服已被汗水湿
6
得精透。一位窄脸妇女正在他面前尖声诉说着什么。
真是,丢掉的钱既然已经找到了,就算了呗。可她却不善罢甘休,仿佛站在桌前的这个小男孩真是一个危险的罪犯。
亨利思忖着,是的,10块钱对大人也是不小的诱惑,何况对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孩子?“是的,我没亲眼看到他偷钱。”那位太太唠叨着,“我买了一样东西,又要去看另一件货,就把10块钱放到柜台上。刚离开分把钟,钱就跑到这个小贼骨头的手上了。”亨利这才发现桌角那边还有个小女孩。她正用蓝蓝的大眼睛静静地在看着他。
“是你拿走钱的吗?”亨利问男孩。小男孩紧闭着嘴唇,点了点头。 “你几岁了?”“8岁了。”“你妹妹呢?”男孩低头望了望他的小伙伴:“3岁。” 在这大伏天里,孩子也许只是为了拿它去换点冰激淋。可这位太太却咬定孩子是窃贼,非要惩罚他们不可。亨利不由得心疼起这两个孩子来了。 “让我们去看看现场吧。”男孩紧紧拉着小女孩的手,跟着大人们向前走去。 柜台后面一只风扇吹来的风使亨利觉得凉爽些了。
“钱在哪放着?”“就在这。”太太把10块钱放在柜台上售货记帐本的旁边。亨利打量了一下小女孩,掏出几块糖来。“爱吃糖吗?”女孩扑闪了一下大眼睛,点了点头。亨利把糖放在钱上面:“来,够着了就给你吃。”小女孩踮起脚尖,竭力伸长小手,可还是够不着。亨利把糖拿给小女孩。
太太一边嚷起来:“我不跟你争辩。难道他们可以逃脱罪责吗?领我去见你的老板……”亨利没理会,他正注视着那10块钱,柜台后面的风扇吹着它,它开始滑动,滑动,终于从柜台上飘落下来。
钱落在离两个孩子几尺远的地方。女孩看到钱,便弯腰捡起来递给哥哥,男孩毫不踌躇地把钱交给了亨利。
“原先那钱也是你妹妹给你的对吗?”男孩点了点头,眼里涌出委屈的泪水。 “你知道钱是从哪来的吗?”男孩使劲摇着头,终于大声哭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要承认是你偷的呢?”男孩泪眼模糊:“她……她是我妹妹,她从不会偷东西……”亨利瞟了一眼那位太太,他看到她的头低了下来。 18.你怎样理解文中八岁小男孩的心理与行为?(4分) 19.“窄脸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试做简要分析。(4分)
7
20.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读后感。(4分)
五.语言运用(6分)
21.如果你是导游,正准备为来自台湾的旅游团队导游江油李白纪念馆,请拟写80字左右的开场白。(3分)(要求:必须有机嵌入2句与李白有关的诗,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22.把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为一个长单句。
哈代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是哈代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苔丝的部分遭遇取自哈代祖母的经历,而外部形象则来自一质朴美丽的赶车姑娘。
六.作文
23. 读流沙河诗歌《理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关于理想的看 法。不少于800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8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江油中学2011级高二上期10月月考
语文答卷
题号 得分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三、(12分)16.文言文翻译(6分)
(1)(3分) (2)(3分)
17.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 , (2) , (3) 四、(12分)18、(4分)
答: 19、(4分)
答: 9
20、(4分)
五、(6分)21.(3分) 22.(3分)
六、23(40分) 10
11
800 12
江油中学2011级第三学期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1.B,其它选项“读、跬、削、炮、间”有误 2.C,应为“孽障、滔滔不绝、细枝末节” 3.D详见教材 4.A 5.C,详见必修三第99-103页的“名著导读” 6.A,( B.否定不当,C否定不当,D(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删“的命题”) 7.A,详见教材 8.D 详见教材 9.C,详见教材 10.B,“所有文章他都厌恶”有误,也有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
11.D.后两句的意思是:(江面上响起了阵阵波涛的声响),似乎水府中正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明天一定能登岳阳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上句说眼前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准拟:一定要,一定能)
12.B.“婉转简约”有误。 13. B 14 D 15 A
16 (1)我辈(后世子孙)怎能因为自己的稍许舒适而在偶然发生的挫折面前丧失了本真(迷失了自己)呢?
(2)恐怕早就在讥笑和“倒找”中自毁了前程,无非是过着以猪牛为友,睡卧麦秸稻17(见教材)
18.你怎样理解文中八岁小男孩的心理与行为?(4分)
*文中八岁的小哥哥非常疼爱自己的妹妹,(1分)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为了使三岁的妹妹,一个对社会还毫无认识的的小女孩,(1分)不要落个子虚乌有的偷东西的罪名,勇敢地、违心地接受了对于他来说非常恐怖的惩罚。(2分)(大意符合即可)
19.“窄脸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试做简要分析。(4分)
“窄脸妇”具有的性格特征:尖酸刻薄,满身铜臭,缺乏理性与同情心,小题大做而得理不饶人等。(分析略)(答出性格特征,基本准确2分,有配套分析2分) 20.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读后感。(4分)
角度示例:我们都对文章的妇人的尖刻感到深深的厌恶,如果我们都能常有一颗宽容、真诚之心,那么,这样的“罪孽”就会少很多。 21.答案略
22.例:外部形象取材于一质朴美丽的赶车姑娘,部分遭遇取自作者祖母的经历的《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23下面提供对《理想》的全面解析,帮助同学们科学选择角度和谋篇布局。(下述材料来自网络)
一、谋篇立意
草的生活,哪里能够有现在这样小小的成就又怎能胡诌这样一篇寒酸的文字(章)呢?
13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全诗脉络 全诗共12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第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
第2层(第4—第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3层(第8—第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写作方法
多角度层次分明地赞美理想的意义。本诗从理想的方向意义、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角度,先总分后逐层展开和赞美理想的丰富意义
语言形象,用具体的一连串比喻,揭示理想的丰富意义:,如第1节中,用理想像灯一样,照亮夜行的路;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形象生动地赞美了人类一代又—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12节把理想比成桃李的花。比成榆杨的芽,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再如第10节中,把“四人帮”比为“妖魔”,理想被他们“玷污”,就是他们糟蹋,使你不能识别真假、善恶、美丑,因而使共产主义理想被歪曲。后来,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再坚定执着,以致动摇、丧失,这样理想就好比被“扒窃”。这些语言也很具体形象。
四、重难点导析 (1)关于形象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引导读者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引导读者通过品味具体的形象来感受理想的魅力。本诗中选择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真切的体验。挖掘了形象要义,也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2)关于哲理
课文是一首哲理诗,耐人寻味的也是诗中的哲理情趣。例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意思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翻看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可以为这种哲理作准确的诠释。
(3)关于修辞
①比喻·顶真和排比。作为唯一的本体“理想”,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它的丰富内涵,如由“石”敲出“火”,由“火”点燃“灯”,由“灯”指引“路”,由“路”走到“黎明”,既通俗形象,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个人类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为理想而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化的历程。再如“罗盘”和“船舶”、“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理想对人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将它又比作“折磨着你进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线”,比作“闹钟”和“肥皂”,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理想的特征。
②对比。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
14
的抉择。
③连珠兼排比。例如课文的第一节,在字面上前后句相互勾连,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有如一串珍珠,朗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美,也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赞美之情。
④拟人。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告诫我们要珍惜理想。
⑤对偶。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等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为理想而奋斗着的期待和鼓励。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