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施工技术与应用 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分析 张志强 j 068450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住建局供热公司 摘要:建筑外墙涂料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防水功能,关乎业主的生活质量。在施工中要格外引起重视。本文简单分析了建 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意在帮助施工单位提高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打造高质量建筑产品。 关键词:外墙施工涂料施工建筑施工施工技术建筑涂料 一、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总体要求也越来越 高。建筑外墙是人们对建筑的第一感官影响面,其质量和功能好坏,直接决定 着人们对建筑的整体印象。建筑外墙涂料已被广泛应用到外墙装饰工程中,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施工水平。 二、对于建筑外墙涂料材料的选择 1建筑外墙涂料的种类 建筑涂料按用途分: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按材质 分:有机涂料、无机涂料和有机无机复合型涂料,其中有机涂料又分为水溶性 涂料、乳液涂料、溶剂型涂料等;按涂层质感分:有薄质涂料、厚质涂料、复层 涂料、多彩外墙涂料等。 2.外墙涂料的使用要求 对于用作装修作用的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的建筑外墙涂料, 可根据需要使用丙烯酸共聚乳液型建筑外墙涂料,因其涂料耐候性良好,在 长期光照、日晒雨淋的条件下不易变色、粉化或是脱落、使用时不受温度限 制,即使在0℃以下的严寒季节施工,也可很好地干燥成膜,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对于用作装饰作用的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各种构筑物等工程 可适当放低要求,选用低毒溶剂型丙烯酸建筑外墙涂料、溶剂型丙烯酸聚氨 酯建筑外墙涂料、溶剂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外墙涂料,因为这些溶剂型 涂料具有遮盖力强、耐磨性好、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涂刷面积大、涂膜密 实、坚硬、对基层渗透力强、附着性好等特性,应用范围较广。 三、基层处理 对于被涂基层的一般要求为:基层表面应无尘土、无疏松物、无油迹、无 锈迹、基层面强度不小于0 4mpa.无空洞、无粉化、无起砂、无裂缝等现象。 要求平整,但不必过于光滑,否则易影响涂膜附着力,善至出现起泡。 基层表面作修补或用水泥砂浆应干燥14天以上。混凝土基层应干燥28天 以上.砂浆及混凝土的碱性下降速度不完全一样.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 节等条件作出判断。被涂的墙面应干燥,应用溶剂型外墙涂料时,其基层舍水 率不得大于8%。应用水乳型涂料时,其舍水率不得大于10%;基层的PH值 要求小于10。基面的含水量或含碱量高会影响涂膜的结合力,甚至会出现涂 膜起鼓、起皮、泛碱等现象。如果一旦受冻,涂在其上的涂膜的损坏会更严重。 大面积墙面作抹灰工程时,宜作分格处理,因为面积过大,砂浆更容易收 缩开裂,一般情况下,横向或纵向分格以不超过1.5m为宜;为防止基层收 缩.最好在砂浆中加微膨胀剂。 使用打底的腻子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也是常常造成涂膜起泡、 脱离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工程.多采用自己配制的水性腻子.由于腻子耐 水性不好,强度不够,使用不久腻子自身与墙体脱离,于是涂在其上的面漆也 随之脱落。同时,腻子批割时不应过厚。此外,在外墙涂料涂装中,可采用封闭 底漆,它可以提高基面的强度,提高涂料对基材的附着力,延长涂膜使用时 间,现在施工中,采用封闭底漆的作法已逐渐增多。 在喷涂施工前应清扫脚手架上的灰尘,防止在啧涂过程中污染墙面。脚 手架支撑留下的孔洞应及时填补,并保证其足够的养护期,以免造成因浅色 和基层颜色不均匀等引起的涂层色差,上下脚手架的抹灰连接处必须平整和 表面光滑,以免产生脚手排印。墙面基层一般应随涂料施工进度同时拆除脚 手架,以确保涂层不受两次玷污。 四、涂刷施工 1.一般外墙涂料可按”一底两面”的要求作业。即:一道底涂料,两道面涂 料,也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面涂遍数。涂刷下一道时.间隔时间要足够。 使用溶剂型涂料后一遍必须在前一遍完全干燥后进行;水性涂料和乳性涂料 后一遍必须在前一遍表面干燥后进行。每一遍涂料应施涂均匀,各层必须粘 结牢固。多遍涂刷时,要注意控制涂刷厚度避免一次涂刷过厚造成流挂、皱纹 等缺陷。在涂刷乳液型涂料时,为改善基层在涂刷面层涂料时的吸水及拖刷 现象,可先刷一道含水分较多的乳液底涂料封底打底。 2.刷涂法施工。首先采用刷涂法对窗口、门口、阴角及各墙面交界处进行 刷涂,用刷子在这些边缘处围刷一道4寸宽的边线。在采用刷涂法的过程中, 要使刷涂方向及刷涂长度保持均匀;涂刷要迅速,同时横刷、竖刷要有层次; 操作时起刷要轻、运刷稍重、收刷要轻、刷要走平;刷涂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 右、从难到易顺序涂刷;每道刷涂必须盖住底色,不透虚影,涂刷须均匀一致。 3.滚涂法施工。当窗口、门口、阴角及各墙面交界处用刷涂法涂刷完毕 后,即可进行大墙面涂刷,大墙面涂刷采用滚涂的方法进行施工。滚涂采用滚 筒进行,在滚涂过程中要向上用力,向下时轻轻回带;毛辊蘸料应适量,避免 流淌;滚涂的搭接宽度一般为前一滚刷的一半;涂面涂刷方向须均匀一致,不 宜移动过快,造成涂料飞溅。 4.分格线处理。外墙面涂装宜做分格线处理。分格条有多种形式,过去常 在抹面砂浆中预埋木条,待涂装施工后,先去除本条,再用深色涂料勾缝;近 几年来,开始大量使用塑料分格条,形式多样,效果不错。但要注意涂料施工 时,应对其进行保护,不能让涂料污染分格条。无论木质或塑料分格条都要求 材质坚硬挺拔,不易变形。 5.选择适宜的环境施工。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涂料的干燥、成膜。施工时要 了解各种不同类型涂料的最低温度要求和注意事项。譬如对溶剂型涂料须在 正温环境下操作,在炎热高温环境下因溶剂型挥发性很快不宜施工;当在潮 湿阴雨天施工时预防涂膜未成型前受雨淋也不宜施工。例如,乳液型涂料适 宜涂刷的环境温度在8℃~15%;无机涂料在不低于ooc时也可均匀成膜,适 合北方地区入冬前使用。 五、建筑外墙翻新涂饰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 建筑外墙是水泥墙面时,需详尽检查建筑物外表面并找到缺陷的根源并 保质保量地认真处理,对建筑物外墙面起皮、松软、粉化处要铲除并清扫净。 对脱落、掉角、空鼓处要细致地修复,保证完好如初。对裂缝及墙面不平整处 要采用专用的外墙弹性抗裂腻子来修补;对于基层的处理要保证涂刷的基本 要求。对于水泥墙面要涂刷抗碱底漆一遍,刷外墙涂料两遍。 建筑外墙是砖墙面时,需详尽检查建筑物外表面,找到缺陷的根源并保 质保量地处理,尤其墙面有无渗水、屋面防水、水落管等缺陷。再检查墙面,对 酥松处要坚决铲除后用混凝土修补;对墙体结构有裂缝处要用专用的弹性抗 裂腻子进行修补;对表面污物要清洗净;墙体表面如果有藻类、霉点,要涂刷 5%的防霉剂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各种缺陷都处理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整 个墙面,先涂刷专用抗碱底漆一遍,再涂刷外墙涂料两遍。 建筑外墙是瓷砖墙面时,首先要详细检查墙面有无渗水、屋面防水、水落 管等有无缺陷,找到缺陷的根源并认真处理。对墙体漏水处要用防水材料和 混凝土修补;对表面及缝隙污物,特别是泛碱物要机械打磨并清净;外墙瓷砖 空鼓处要敲掉并用混凝土补平;墙体表面藻类、霉点处涂刷5%的防霉剂并用 高压水枪冲洗净;对墙体结构有裂缝处用专用弹性抗裂腻子进行修补,瓷砖 表面可用附着力极强的瓷砖专用腻子满批;各种缺陷都处理完毕后用高压水 枪冲洗整个墙面,涂刷专用抗碱底漆一遍,再涂刷外墙涂料两遍。 六、结束语 建筑外墙的涂料施工要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和达到理想的装饰性能, 要选择优质的涂料,同时要利用良好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下转第374页) ‘371‘ 日囱口圈 3 2.3全站仪与P.TK ̄4量的比较 施工技术与应用 连接导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仪器制造技术的提高,这些技术将会在不久 的将来被广泛应用到RTKi ̄备的生产中,而测绘仪器的体积与重量也会减小、 减轻,从而会在降低测量人员体力消耗的同时,提高流动站作业的灵活性。 4.2内外业一体化 棼ffI/cm dx .2.76 .2.3I 在测量任务中,通过实际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数值得到表1 表1全站仪放样成果RTKz;. ̄样成果对比 诤线船标滑I篮fJ芑 /m ,卉 Dl 【)2 RTK 标_删最碰 ̄.1tm y 56I95.1lO 5663l 737 目前的数字化测图仍需画草图,整个作业过程划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 分,即使是使用外业直接成图,也还须携带相应的专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这 些设备体积较大,并不适合野外的工作环境。而绘制草图再内业连接的过程 中往往会有错误发生,发生错误后需要再实地检核、补测,这给测图T作带来 了许多不便。随着嵌入式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将绘图的功能融合于 RTK的测量控制器中,实现测图的同时直接成图,免去画草图这一步骤,待外 业完成后,只需在外业所成的地形图上稍作修改即可提交测图成果。这在节 省人力、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能极大的避免错误的发生。 4.3测量自动化 Y 56195.082 ,663I.7l4 dy .1 62 -2 28 1070I.233 l饷53.855 l070I.249 l0853.878 D3 56084.374 lO0l6.876 56084.382 lO0l6.883 .0.83 .0 69 134 D5 IJtl AI 56407,75I 56666 876 ’6O9/.933 56097 933 lOl33.348 Io223.884 I【l3,,.I29 10377.I29 56407.746 56666.87l  ̄,009/.92, 56097.927 I(】l33.344 l0223 903 l03//.I,2 l0377.I52 55 0.50 0.6O n 60 0.45 .1.90 .2.26 -2.26 近来的几十年里,测绘的仪器与方法都有了飞速的发展:GPS和全站仪 相结合产生的超站仪已被应用于多种测量操作;陀螺仪与电子经纬仪组合形 成的陀螺经纬仪,也在地下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无反射棱 镜、测量机器人的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随着电子产品的高度集成化,在 A2 A3 A4 A5 A6 56497.375 56663.175 56865,342 56042 5l7 56805 044 10492.62l In536.736 10699.803 l0788.17l 10936.632 56497.356 56,663.175 56865.342 56042.54l 5689S 0 9 l04' ̄2.650 l0536.755 10699.803 10788.I95 lOq36 655 I.88 .0.03 ・0.04 -2,42 I.S1 .2.87 .1.88 —0.0l -2.35 .2.27 未来有望将RTK、全站仪、陀螺仪及无反射棱镜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RTK获 得测站坐标,用陀螺仪装置获得定向信息,用测量机器人及无棱镜测量技术 施测,生产出功能强大的新型仪器,使测量工作变得更简单。届时,使用者只 需架设好仪器,无需已知测站坐标,无需后视定向,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无需棱 是用两种测量方式进行测量的成果对比表,点布设时为RTK方式,使用 镜的配合,即可实现快速测图,提高测图效率并节省人力。 4.4网络P.TK ̄术 的仪器为华 ̄X9ORTK,预设精度为±3era,基准站设在线路的中间,在布设 完成后用苏光全站仪进行了复测,复测时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测设,复测导 线经严密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为±2.1 ,导线的实际精度优于规范中有 关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次成果中坐标最大差值为一 2.67,所测点的误差均小于±5era的规范要求。 目前,湖南省测绘部门已经建立网络永久基准站,简称HNCORS,实现国 内大范围高强度RTK差分信号的覆盖,加上中国北斗卫星的运行成功。接收 机由原来双星接收可升级为三星接收机。使用RTK测图将不再需要设立基准 站,只需一台流动接收机,即可获得点位坐标信息。基准站信号强度的提高,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全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样成果的差值有一部分 能够扩大RTK的作业范围;多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进行平差处理,可以提高 为毫米级,但多数差值为厘米级。除A2点比较特别外(估计点位有移动)其他 RTK测量的精度。 ・——dx-----.dv 点位误差较大的点均 位于两端, ̄IJRTK成果 ,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测绘技术也将得到更加迅猛 的发展,其必将引发一场以GPSRTK技术为代表的新革命,促进测绘作业的自 动化和一体化的实现,这项技术也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 ~的误差与准站的距离 成正比。为了更直观 地反映出全站仪放样 . /,厂一… 0i 。 … ~ 。 … ’。 。’…。。 ..- 。。 ’_f/~ ‘. 成果与RTK放样成果 的差值,绘制了差值折 线图,如左图所示: 表2站仪放样成果与RTK放样成果的对比 l1】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银和,GPs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2 【3]肖学年、岳建利、张鹏、宋耀东,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1,2009 作者简介: 4 GPS、RTK测图的展望 4.1仪器小型化 目前已有不少厂家生产的GPS流动站设备中采用了GPS天线和接收机置 郑卫民(1979),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现于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 于一体的方式,也有某些型号的流动站采用蓝牙无线电数据传输技术来替代 事工程测量地质报告相关的工作。 (上接第370页)参考文献 Ⅲ《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手册》,康世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版 I2J张松涛,吴志军建筑装饰企业推广与应用新技术探讨[刀¨科技致富向导 2olo(8) 【4]陆小军论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1l商品与质量,2010 (34). 【5]岳本祯谈工民建施工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 科技资讯,2011(22) [6】杨梦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材与装饰(上旬),2010(06). [3]林慧.目前建筑装饰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房地产业2011(6) (上接第371页)要认真落实施工工艺,提高涂料施工技巧,确保外墙涂料施工 质量。 2007年4期 【2]林配宗许瑛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 息》一2012年21期 参考文献: [3】蓝巍王国栋建筑外墙涂料的质量控制措施【期刊论文】《建设科技》 l1I胡绍华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技术和通病防治【期刊论文】《江西建材》 (上接第372页)掌握。建议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积极研究最新的建筑工程施工 2009年14期 2007,(03) 技术的控制手段,使我国建筑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洪斌现代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田山西建筑,2008,(36) [3】罗飞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技 [1]张希黔,王伯成.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团施工技术, ‘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