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社团对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作用

来源:好兔宠物网
浅析高校社团对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 要]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越来越要求追求个性发展,而学生社团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校园和谐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愿以偿进入了象牙塔,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深造机会。于是来自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家庭背景、有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们一起涌入高等院校。这些大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由志向、兴趣、爱好或特长一致的大学生自发、自治的组织。大学生社团倡导的这种求同存异的理念对当代大学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的特点

大学生社团在我国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依据大学生的共同生活理念、兴趣爱好、学术观点或其他一些方面的共同追求,依托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并且按照一定的章程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他一般都在校、院团委直接领导和管理下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正因为大学生社团成立的背景、目的与团委、学生会

等其他学生组织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大学生社团有着自己所独有的特点。

(一)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广泛性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任何人只要对这个社团有兴趣,可以不受专业、年级、经历的限制,只要他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参与到社团中来,不同于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还有学生人数、职务等的限制,因此大学生社团有着广泛的参与性,并且每名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多个社团中来。在低年级的大学生中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较小,课余时间相对充裕,他们参与到社团活动中的机会更多。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平均每一名大一新生都会参加1个以上的社团甚至更多。因此,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广泛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二)大学生社团创立的自发性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由一个或几个同学发起申请成立的,并且在组建的过程中制定适合社团发展的制度,自发的制定社团活动方案,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因此大学生社团是代表学生自身需求的组织。 (三)大学生社团形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社团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学生社团也发展迅速。大学生社团几乎涵盖了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根据大学生社团的活动类型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兴趣爱好型、理论学习型、社会公益型、学术科技型等,包括了校园

文化的方方面面,包容性强,形式多样。 (四)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独立性

大学生社团与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不同,大学生社团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广大成员的需求开展适合自己的活动,在活动中所需的经费也是社团通过学校提供、会员会费、社会商业赞助这三个渠道筹集获得,相对独立的开展自己社团的活动,大学生社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大学生社团目前的建设与现状

大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发展都在是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学子的生活、学习经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社团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呈现一下几个趋势:

1、数量增多明显,涵盖的面越来越广。每个学校的大学生社团数量均在七八十个以上,涵盖几乎包括了工、管、文、理等各个门类,这也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广泛的发展需求。

2、大学生社团活动日益频繁。大学生社团不仅在数量上增加,社团的活动数量也明显增加,很多社团都推出了自己的精品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以满足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要求。

3、大学生参与社团的人员也越来越广泛。80后、90后大学生需要彰显个性,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的大学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大学生社团的管理趋于规范化。虽然社团数量、参与的大学生数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校院两级团委的领导下,目前多数高校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社团管理办法,管理工作也日趋完善,很多高校都成立社团联合会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得社团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大学生社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类社团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社团活动很多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社团内部建设不够完善、社团活动经费场地均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并且逐步解决的,从而使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社团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表现 (一)大学生社团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和谐

当代的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处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他们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享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自己的专长。在中学时代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的专长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来到大学之后他们急需一个给他们施展才华、追求爱好的舞台,而大学生社团正是他们大展宏图的平台。大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将他们压抑已久的兴趣爱好释放出来,更好的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在大学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促进了大学生校园需求文化的和谐。 (二)大学生社团促进了大学校园人文和谐

大学生社团打破了班级、专业、年级、院系的界限,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年级,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因为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在社团活动中,他们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是为了共同探讨、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追求共同的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帮助,建立了一种互信、友爱、和谐的团队关系,从而促进了校园的人文和谐。 (三)大学生社团促进了大学校园师生和谐

大学生社团在接受校院两级团委的领导和管理下,每个社团大都在自己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团活动,这些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这些社团成员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与指导老师主动进行互动,自主思考,接受教师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彼此的思想,促进了校园师生间的和谐。

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继续关注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使得这些社团能更好的为当代大学生服务,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雪英 和谐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建设 龙岩学院学报2008(10)134-138

[2] 殷来宾 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环境 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8(5)232

[3] 张建华,谭元敏 加强社团建设繁荣校园文化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