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九年级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CH4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B.CH2O2

C.C2H6O

D.C2H4O2

2.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详解】

H2CO2。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不可分 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由图示可知,一个氯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次氯酸分子。两个次氯酸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学方程式为:转化①H2O+Cl2=HCl+HClO;转化②2HClO

2HCl+O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应前后分子发生

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错误;B、由转化①H2O+Cl2=HCl+HClO可知,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C、转化②2HClO

2HCl+O2↑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错

误;D、转化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1,都发生改变,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4.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A.Fe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4个铁原子、8个硫原子、22个氧原子;反应后8个硫原子、16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分子中有2个铁原子、3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是Fe2O3

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B.Fe2O3

C.Fe3O4

D.FeSO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2×16×2)=1: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为氧化物,正确。故选D。

6.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2:4: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2×100%=31.6%,故

12214163

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1×2)=6:1≠1: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

相对分子质量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2):16=6: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相对分子质量

8.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维生素,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缺少它引起的。其实,维生素C的作用远不止祛除口腔溃疡,我们若是睡觉之前适量的补充一些维生素C,或许能收获许多好处。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 C.维生素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9:1: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结构简式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所以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叙述错误,故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生成D的质量为50克。 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选项错误;

B、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克时,生成D的质量为25克,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克,选项正确; 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3,选项错误;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2,选项错误。故选B。

10.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ΔM2S。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

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甲 M的质量/ 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 6.0 2.5 7.5 乙 7.0 1.5 7.5

A.6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56 C.39 D.23

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中硫过量、乙中M过量,6.0gM和1.5g硫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

2M+2M6gM=64

S321.5gΔM2S

2M:32=6g:1.5g

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故选A。

1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

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答案】A 【解析】 【详解】

B.11g C.9g D.14g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故选A。

13.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H2O+O2CO2+H2O。 【详解】

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根据O2、CO2、H2O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正确; C、四种物质中,只有CO2、H2O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30:44,错误。

催化剂CO2+H2O

故选B。

14.“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和乙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二氧化氮,丁是氮气,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4:4=1: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分析解答。

催化剂4CO2+N2。

15.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答案】A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H2O2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2=22:1,故错误。本题选A。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 【答案】A 【解析】

B.b=6% C.c=17% D.d=8%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丁r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

17.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7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B.108

C.70

D.27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9.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10 3.2 乙 0.3 待测 丙 4.8 8 丁 2.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1.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 ) A.FeCl3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选A。

B.FeCl2

C.Fe2O3

D.FeO

22.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3.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有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故A不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D正确。故选D。

24.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

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正确。故选D。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2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a 6.4 10.0 b 14.0 7.2 c 3.2 x d 1.0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a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6.4g=3.6g,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7.2g=6.8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3.6g=3.2g,该反应是:b=a+c。A. b是反应物,错误;B. x=3.2+3.2=6.4,错误;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 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B.x=3.2

D.d一定是催化剂

26.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反应是a和b生成c,反应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选C。

27.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质甲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正确;

B、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原子,1个B原子,则A、B原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B原子,反应后有2个B原子,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为A2,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28.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29.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C.X=2.0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d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3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36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选C

,故D错误。故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