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的概念歧义及其叙述困境
来源:好兔宠物网
新闻与传播研究 麓W8 鞋8甄 “媒介批评’’的概念歧义及其叙述困境 口丁云亮 【摘要】媒介批评在当代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又充满争议。从 词源学角度考察,有助于厘清其概念产生歧义及引发叙述困境的根源。只有理性地达成共识,才利于本土化理论 建构。 【关键词】媒介;媒介批评;叙述困境;理性反思 说明人类先民情绪紧张 自1995年中国大陆知识界提出“媒 于传统文艺批评家来说,艺术本体才是 真的媒介”,介批评”一词以来,媒介批评理论和实 最需要关注的,至于由什么样的物质载 状态下,对仪式性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混 践在各类新闻传播类刊物,便流行开 体、符号形态呈现,并非艺术价值的关 淆,所谓“媒介”,恰指“弄假成真” 来,或设案例分析专栏,或进行理论述 键,像媒介诗学之类新的提法,只是大 的中介物。介,或开专题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 众传媒兴盛的当下,才出现的范畴。从 果,开辟了传媒研究的新领域。同时, 现代意义上的“媒介”源自西方, 词源学角度看, “媒介”这一词汇古已 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作过考证, 有关媒介批评的概念内涵及使用又存在 有之,《左传・桓公三年》有注:“公 Medium在拉丁文中,最初的涵义是“中 着明显的“主体间性”,这直接影响到 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 间”;从16世纪末期起,这个词在英文 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其 也”。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 里被广泛使用,至17世纪初期具有“中 进行词源学回溯,梳理概念歧义的话语 总赞中・广汉士女》亦云:“和养孤守 介机构”或“中间物”的意涵;1605 逻辑,找寻潜在的学术共识,是解决问 义,蜀郡何玉因媒介求之”。“媒介” 题的前提条件。 一年,英国人培根写过的“通过文字的媒 介(Medium)来表达”,便是例证;经 皆意指说合婚姻之人。 种词源学考察 在中国古代社会,“媒介”一词的 过l 8世纪,大众传播实践尤其是近代报 现代学术话语中,有各种各样关 另一种用法是“使二者发生关系的人或 业的萌芽、发展,“媒介”一词从19世 于“批评”的表述,如政治批评、社会 事物”。《旧唐书・张行成传》载有唐 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不仅广为流布,而且 批评、伦理批评、文化批评等,但真正 太宗言:“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 这个复数形式也转变为单数的Media(媒 将批评话语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建构, 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标榜 介、媒体、传媒)形式固定下来。威廉 斯概述了“媒介”演变过程中的三种意 并形成完整的解释性的学术脉络的,是 自己唯才是用的为官之道。其中“媒” 相信,从上古延续下来的对诗歌、音乐 文学研究中的“批评理论”。文学史家 字,延续了先秦时期“匪我愆期,子无 涵,一是延续原初“中间物”,二是指 良媒”(《诗经・氓》)“媒人”的意 向技术层面的形式,三是专指资本主 及舞蹈诸艺术形式的赏析、鉴定,是文 涵;“介”字,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书 义;在其日益增长的社会意涵里,“实 学或文艺批评的源头; “批评”是对研 介体”或“工具”。“媒介”二字连缀 践(practices)与机构(institutions)被视为完 究对象的审美把握和价值评判,能给普 组合的这第二种用法,非常接近于今 全有别于原初目的”②。“媒介”词义 通接受者正确地解读文本的意义提供参 人普遍使用的涵义。现代学者闻一多在 的历史性和多面性,也为媒介批评概念 照、引导。 《说舞》一文里,阐述原始人舞蹈的社 的界定带来不确定性。 会性功能时说过: “正因假的能发生真 批评对象及叙述困境 “批评”之前添加“媒介”一词, 具有鲜明的新闻传播学的色彩。因为对 的后果,所以他们常常因假的作为勾引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媒介批 12毒I嘲知饵2012年第05期 新闻与传播研究 褫/8张 8 A e¨ 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它的对象和性质 不仅是近、现代传媒业兴盛的产物,还 境,需要进行批判性的理 反思。 是什么。只有从概念上予以厘清,才能 是人类生存、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精 从事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谭舒、董天 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批评。 策曾作过细致的探讨,他们在梳理媒介 批评的内涵时,列举了当下中国理论界 了媒介批评话语叙述上的困境。其一, 在一个泛媒体化的时代,媒介信息 受者编码解码模式,相反,互动性的人 成为人们置身其中的网络社会的常态。 扭转时下的争讼、混乱局面,真正地 神交往和意义生产的一部分;媒介批评 的传递,不再遵循单一、线性的传者一 批评对象及观照视角的不同,带来 际交往关系和快捷的信息传输方式日益 七种典型的定义,认为虽然文字表述各 尽管学界广泛认同“新闻批评和新闻 换句话说,一个媒介化社会已然来临。 有侧重,但大体上都定位于“对大众传 起源一起出现,媒介批评和媒介诞生 媒介批评面对的对象,充满着丰富性和 播媒介及其产品的批评”,都是在“对 同时面世,都根植于意识同源的互动 复杂性,对它的有效解读既是常规,也 媒介……的批评”句式上扩展开来;其 性”, 但在当下流行的新闻媒介史、 是必须严肃对待的工作。但既然是“媒 “概念界定和内涵描述实在让人难以把 媒介批评史叙述体例中,基本还是以 介”的批评,就不同于文艺领域的审美 握”,因而“需要对媒介批评的对象作 古代社会正式的报刊印刷、图书出版 批评、艺术批评,或者伦理领域的道德 出进一步的界定”。④笔者以2001年、 为起始点,像王润泽的《中国新闻媒 批评,而是对那些与媒介相关的各类事 2007年不同阶段出版的两部教科书为 介史》、刘建明的中西方《媒介批评 实、现象的清理、解析和批判,不坚持 例,试图分析一下作者们的学术理路和 史》,都是如此。譬如,当下的批评 这一点,媒介批评要么漫无边际,要么 话语逻辑。 史著作和个案研究,对于中国唐代以前 无的放矢,难以起到匡正传媒风气的作 刘建明的《媒介批评通论》,被公 的批评实践,有意或无意地一概忽略。 用和效果。 认为中国大陆媒介批评领域的第一本系 其二,媒介批评对象理解、叙述上的分 在媒介批评中,对“媒介事实”的 统性理论著作,有着筚路蓝缕之功。他 殊,直接制约了中国本土批评理论的话 分析、评论,又是一个融感性直观与理 明确指出,该书是在“分析媒介现象, 语建构。媒介批评经常同报刊阅评、媒 性思考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哲学家杜夫 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 体批评及传播评论等杂糅使用,使得媒 海纳将批评家的使命概括为三种,即说 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 的意 介批评话语未能形成明确的外延,批评 明、解释和判断。⑨媒介批评就是根据 义上,使用媒介批评概念的。这种“特 标准亦难以建立,甚至时现“无标准” 一定标准,对各类媒介事实进行说明、 殊对象”的限定,显然将媒介批评实 论断,这种“对西方媒介批评概念的崇 解释和判断的活动,目的是揭示文字、 践,严格地规制在狭义的新闻传播活动, 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和压缩了媒介批 影像符号蕴含的意义,探明文本生成的 甚至主要是新闻领域,其局限性显而易 评的含义”,@也无益于中国媒介批评 因果关系,引导、提升公众的媒介认知 见。后来作者也承认,当时考虑阅读对象 理论的发展。 能力和媒介文化素养。只有结合媒介历 是“新闻工作者、新闻专业的师生和新 批判性反思 史的既成性和现实性原则,在批评实践 闻学学者”,而宽泛地说,媒介批评其 中国大陆媒介批评理论建构和实 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达成学术 实是“对大众传媒得失利弊的分析和指 践,是在上世纪9O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 共识,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新闻传播事 陈”,范围上可分为报刊批评、影视批 场经济的潮流中发展起来,社会形态的 业实际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评、出版和网络批评。 批评对象延伸到 变迁和结构性重组,推动着文化生产一 注释 ①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3 体制、行为、销售及影响诸方面。 消费机制的更替,新闻传播事业的组织 ②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 雷跃捷则从批判的立场出发,借 模式开始走向意识形态与产业经营双重 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300 鉴传播批判学派的理论价值取向,将媒 属性的架构;这既带来新闻传播领域的 ③谭舒’董天策l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耐闻记者 02㈣ ④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介批评界定为“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 繁荣,也引发人们对媒介社会负面影响 ⑤刘建明关于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史的对话U].新闻与 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的担忧,对媒介文化产品的甄别、评判 写作,2oo6(08) ⑥雷跃捷.媒介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l 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 在所难免。此外,西方学术理念的冲击 ⑦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h25 别”。该书将媒介批评学,视作传播学 也是媒介批评兴盛的重要语境,当代文化 ⑧刘建明.“媒介批评”的概念崇拜与无标准论辨析[Jl 中国记者,2011(03) 的一个分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 理论中流行的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分析 ⑨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菲译中国社会 眼里的批评对象、范围延展了,因为大 方式,使得中国学者轻便地找到了对当下 科学出版社,1985:156 众传播活动不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 媒介文化批评的切入点,也激发了批评 实践,而是“人类的普遍活动”,媒介 家对直面媒介现象的热情。但批评话语 (作者丁云亮:安徽师范大学传媒 批评活动与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样久 的成熟和完善,却不能通过机械引入一 学院副教授,博士) 远。 按照这一理路推演,媒介批评就 蹴而就;媒介批评的概念歧义及叙述困 奢I阉知识2012- ̄-第05期"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