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Logist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中文):物流学 2. 课程名称(英文):Logistics
3. 课程层次/性质:大类专业基础课 / 必修课 (专业主干课程) 4. 学时/学分:32/ 2
5.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6. 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的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物流学》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流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管理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兴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框架体系(及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课程重点内容用双线框标出。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章节结合知识点的形式划分,各知识点的学时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进行如下分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间、教学顺序进行必要调整。
上篇:基础授课篇(共计20学时)
这一部分内容以物流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学为主,辅以专题研讨,为下一部分综合性实践与实验的开展打好基础。 (一)基础理论与方法(8学时)
1.知识点
从大物流的角度理解物流管理的含义,掌握物流相关的各基本概念,了解物流发展历程,了解国内外关于物流的各种理论,掌握物流的分类方法及基本含义,理解物流的作用,理解物流服务的实质,掌握物流管理的内容,理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物流学的研究方法;自学了解物流政策、物流市场的知识。
2.重点讲述内容
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分类;各种物流理论与观点;物流的作用与服务实
1
质;物流管理的内容与基本原理方法;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物流学研究方法。
3.自学内容
物流市场;物流政策。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1)课堂教学:8学时;
(2)准备专题研讨:物流问题调查。
本部分内容总计学时8学时。自学内容课外进行。 5.作业安排
根据专题研讨要求撰写并提交专题研究报告。
物流学 基础理论 8学时 物流运作 12学时 前沿专题 6学时 综合实践 6学时 基本概念 企业物流 热点前沿讲座 企业调研 发展历程 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 专题研究 案例研讨 理论综述 物流功能要素 解决方案制定 物流分类 物流作用 物流学 研究方法
图1 课程体系框架图
2
(二)物流运作(12学时)
1.知识点
掌握企业物流的概念及特点,掌握企业物流的组成、流程与运作模式,掌握企业物流管理决策的方法;掌握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掌握物流企业的分类,理解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背景,了解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掌握物流企业服务管理方法;掌握物流功能要素的构成,了解并掌握包装、运输、储存、装搬、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的要点。
2.重点讲述内容
企业物流流程与运作模式,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方法,物流企业概念与分类,第三方物流概念与作用,各个物流功能要素管理要点。
3.自学内容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1)课堂教学:共计12学时,其中企业物流3学时,物流企业3学时,物流功能要素6学时,
(2)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根据实践要求进行。 本部分内容总计学时12学时。自学内容课外进行。 5.作业安排
根据案例分析要求撰写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根据实地调研要求撰写并提交实地调研报告。
下篇:综合实践篇(12学时)
在掌握物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 (三)专题研究(6学时)
1.知识点
了解并掌握所讲授专题的相关知识。 2.重点讲述内容
举行2-3次专家讲座,并组织相关专题的研讨,根据课程要求和当年业界热点,集中在军事物流、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等领域,并根据讲座内容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经典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实际、把握业界发展趋势。
3.自学内容
就相关专题进行拓展学习。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1)专家讲座:4学时。
3
(2)专题研讨:2学时。指定研究范围,指导学生分成研究小组,自行确定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具体研究题目,对所学习的物流学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应用,完成从选题、文献综述、确定创新点、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课堂研讨与辩论到最终修改定稿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性论文的全过程。
本部分内容总计学时6学时。自学内容课外进行。 5.作业安排
根据专题研究要求撰写并提交研究报告。 (四)综合实践(6学时)
满足学生学习并巩固基础知识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需求,包括企业调研、案例研讨和解决方案制定三种实践形式。
1. 内容与课时安排 (1)企业调研(2学时)
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选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进一步加强对于物流运作实际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综合素质。
(2)案例研讨(2学时)
分为小型和综合型两种形式的案例研讨。
小型案例研讨选取经典资料,综合案例研讨选取教师的实际课题研究资料,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按照步骤进行研讨、资料补充搜集与调研,最后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与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案例资料随时进行更新。大部分内容在课外完成。 (3)解决方案制定(2学时)
全国性和北京市大学生物流大赛每年都举行,解决方案制定训练所使用的素材即来源于每年的大赛案例,每年都有更新。
大学生物流大赛都是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基础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提出针对企业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学生通过主动地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学习拓展新知识,全方位锻炼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作业安排
根据各项实践内容要求,分别提交调研报告、案例研讨报告、解决方案报告。 (五)课程总复习
总结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总结本课程的关键性难点问题、模糊性问题。对学生平时作业与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重点说明。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规划提出建议和指导。
4
四、课程教学的安排及要求
《物流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之一,是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选修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研究性教学,将课堂讲授、多媒体网络教学、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现场调查、专家讲座及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且加入国际化因素,在专题研究、案例研讨环节及学生作业中部分使用英文。
1.讲授方式与教学资源
教师必须讲授每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对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详细地讲授。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物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应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和管理,督促学生自学大量基础知识,因为在本课程网站中,重要术语均用英文标注、音频视频教材丰富、案例与相关教学资源集中,以便大幅增加本课程的教学信息量,并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正常进行。
2.案例分析与研讨
以分组形式进行。本课程的案例讨论包括中文和英文案例,教师应利用网络课件等提前向学生发布案例内容,并对案例分析过程进行充分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案例中揭示的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3.专题研究
以分组形式进行。本课程的专题研究分布于各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大量文献检索,并形成科学的研究报告,并在学生报告、交流后进行及时总结。
4.实践调研
本课程的现场调查是重要的学生实践方式,通过这项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深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进行合理调查问卷设计、采取多种记录手段,最终完成优良的调查报告,并在学生报告、交流后进行及时总结。
5.自学内容
本课程的自学内容不少于教学内容总量的50%,主要利用网络课件。自学虽不占课堂学时但包涵在考试内容中,并且对于整体教学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网络课件上发布有关思考题,以便学生自己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测试。
6.平时作业
本课程的平时作业量不少于40学时。在各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将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或作业题,具体作业题目及习题量视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此外教学辅助资料中,各知识点均设有“自测练习题”专栏、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提供“综合测试题集”,学生可自主测试学习效果,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五、课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测试成绩,建议合并计入课程考核总评成绩,以便提高学生参与平时课程教学活动的兴趣,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物流学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地位,期末考试建议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知识点及自学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掌握程度。考试题型建议尽量多样化。由于学时较多,建议上篇内容完成教授后进行期中考试,建议期中考试采取闭卷形式,以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总评成绩核算方法:平时作业占6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30%。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处于物流管理专业系列专业课程的先导地位,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先修公共基础课程以及本专业平台课程(例如《运筹学》、《管理学》等)。
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是:
(1)本课程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与其他课程不存在重复关系,但有先导与引出关系。
(2)《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企业物资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等为其后续课程,关于物流管理的具体内容及主要功能要素运输、仓储和配送管理的深入学习将在后续课程学习中进行。
(3)本课程的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实践环节,与物流认识调研、物流市场调研等实践课程相比,本课程侧重于将调查方法作为教学的辅助训练。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汝宜红. 物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田源.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兰洪杰. 物流学:研究与创新.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4.小保罗R墨菲等. Contemporary Logistics(8th edition)(英文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 网络课件:物流学(http://211.71.64.165/wlx/index.htm)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