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来源:好兔宠物网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中医药学院 2012年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七年制专业

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独立且具有特色的社会群体,具有超前性,先进性,进步性,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作为“时代的象征”,与以往的大学生群体,社会群体不同,具有其独特的消费观念,其中也不乏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大学不再是“象牙塔”,而日益成为为社会提供其所需的人才的社会“服务站”,认清大学生的现状才能使其更准确的引导培养更多人才成为国家栋梁。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消费方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使其正确看待从众心理,并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消费责任意识, 引导大学生建立理性化的消费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心理,反映其消费观念,分析其中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消费倾向,消费结构,消费类型 调查时间:2014年8月12日-2014年8月22日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活动,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主要为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回收答卷分析选项达到目的。

调查形式:本次调查持续10天,收回答卷63份,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的63名同学中,有22.2%的同学一个月的花销少于800元我们称为勤俭节约型,42.9%的同学月花销介于800-1000元之间为经济生活型,4.8%的同学月花销介于1000-1200元之间为理性消费型,30.2%的月花销多于1200元为随意放纵型。其中有28.6%的同学月花销超出自己的期望值,但大多数同学(即49.2%)控制在自己的期望值之内,22.2%的同学的花销与期望值相当,由此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同学的消费水平适合其经济现状,并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以及勤俭节约的美德,但仍有不在少数的同学月花销与其经济条件不平衡。

调查中,尽管大多数同学表示每月花销主要用在伙食方面,学生们的消费结构主要以伙食为主,恩格尔系数较高。但娱乐方面的之处却高达14.29%,远远高出学习方面的1.59%位居第二。而其中分布除伙食花销外,同学们多数花在娱乐与衣物的购置方面,鲜少(3.2%)用于学习方面。

尽管此项调查中,不包括学费及学杂费,但用于学习方面的开销实在是少的令人咋舌。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倾向于生活娱乐消费,而对于自身发展的投入少之又少。

在购置衣物方面,大多数同学选择通过网购购买衣物,和选择在专卖店以及百货购买衣物的同学相当。而购物时考虑的因素主要为实用,其次为价格,而时尚和品牌也是大学生们考虑的因素。尽管大家普遍接受网购这一方便快捷的新兴的购物方式,或有经济实惠的原因,但选择在专卖店购买衣物的人数仍不在少数,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品牌,时尚的追求。甚至有些学生已经陷入“名牌就是好品质”一味追求品牌的误区。

月花销中当然不乏有人际交往的花销,在买单时选择AA制的方式的同学占39.68%,表示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占53.97%,这些多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具有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能力。

在消费方式方面,42.86%的同学实行有计划的消费方式,而31.75%的同学坚持能省就省的节约的消费方式,但能坚持消费全做记录的同学只占其中的9.52%,另外有49.21%从不做消费记录。对这两个问题相互矛盾的回答,表现了同学们虽然一定程度上在思想方面已经形成需要进行有计划地消费,但在行动上却鲜有动作。作为具有先进性的大学生而言,正是我们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而大学生的金钱来源主要为父母,以勤工俭学及以奖学金为来源只占少数,这一点也印证了这一个观点。

绝大多数同学同时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部分同学还有MP3/4等数码产品。其原因不止是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迅猛提升,社会各方面对网络及通讯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更有从众心理作祟。有些家庭未必支撑得其高端数码产品的费用,但不使用数码产品就像被大学,群体排斥在外,甚至有些同学一味追求品牌,比如互相攀比,追求具有尖端功能奢侈的手机,这些都是炫耀的资本,而不是作为工作学习的需求。

网购这一新兴的购物方式被普遍接受,95.24%的同学表示有过网购经历,其中20.61%的同学每周进行网购不少于一次。这不仅仅是因为网购方式的新鲜而好奇,更是有经济,方便的原因占主导地位,有不少同学表示,网购不但可以不出门购置物品,还可以货比三家,以节省费用。其中主要为购买衣服,日用品和书籍。 问题分析: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反映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冲动性消费

大学生乐于追求时尚和高品质的生活,却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2.追求品牌

大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对品牌产生好的体验,并对此产生依赖,形成惯性思维认为品牌才是好的,不是名牌的东西都不具有好的价值。

3.无计划性消费

无计划的随意性消费会为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大学生大多没有做消费记录的习惯使自己的欲望不得控制,铺张浪费一旦成为习惯便很难改正。

4.没有正确恰当的金钱观

大学生的金钱来源主要是父母,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在娱乐方面的花销远多于在自身发展方面的投入,没有长远的计划。

小结

大学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坚持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盲目攀比、奢侈浪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的形成,对形成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

而大学生应当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己成为“四有”青年,实事求是,把精力集中于自身的学业和发展上,自觉抵制超前消费,避免盲目地从众消费,给自己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完成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同时,大学阶段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家长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与引导,并积极鼓励子女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体会生活的辛苦。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

庭责任,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理解与体谅家长的苦心与爱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