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

作者:王欢乐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1期

摘 要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越来越受关注。公共服务建设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满足公众公共需求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就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提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地方政府指的是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指的是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决定其私人提供会出现困境,因此,应当由政府组织供应。地方公共服务指的是提供的在地方的层次上被消费者共同地且平等地消费的物品。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是因为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因而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和量更符合本地居民的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1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条件和途径,是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利用公共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共服务需要所具备的能量和力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强健与否,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的程度。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体现了时代要求。所以说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增强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地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迫切需要。但不得不说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现状 2.1总体水平偏低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公共服务综合绩效达到良好。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较为发达省市仅为一般等级,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区仍处于低级水平。同时,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水平普遍偏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城乡公共服务情况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较之城市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公共服务建设的地区发展差异,可能是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隐患,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3公共服务意识偏低

由于长期受传统政府模式影响,公务人员仍有“官本位”、“官重民轻”等思想,没有实现从“命令角色”到“服务角色”的转变,造成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参与热情和信任感。 2.4公共服务制度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文件,以此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提升其建设能力。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并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机制来保障服务。部分地方政府单纯追求政绩,单方面走经济发展的道路,或者仅做短期可见政绩效果的城市基础建设、道路维修等公共服务,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3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3.1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内容

公共服务基本可概括为以下八大类: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一般公共服务等。要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必须全面完善服务内容,从整体上保障公共服务的完整性。中央政府主要做好公共服务的范围划定、标准制定以及监督评估等工作,地方政府负责服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改进,加大实施力度。 3.2推进公共服务公平化、均等化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加大对农村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的财政支出,扶持提升其公共服务建设的能力,建立相对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些重大民生项目,如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要及时延伸至农村,保障重点公共服务项目的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例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将保障房政策推广至农村的经验受到广泛关注。

3.3树立“以人为本”公务人员服务意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因此,在不断强化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培养的同时,更要对其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赵新峰,宋立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郭蕊,麻宝斌.全球化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J].长白学刊,2009(4). [3] 李红梅.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N].人民日报,2011-04-07(017).

[4] 薛凯,赵志军,任有为.中国加速构建“服务型政府”[J].半月谈,2004(12).

[5] 李燕.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的研究视角[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6] 高宜新,柳长兴.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