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全生产】抗震安全鉴定报告
【安全生产】抗震安全鉴定
报告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抗震安全鉴定报告
( )市( )市/县/区 第037( )--( - )号
工程名称: 学校 楼 幢号
委托单位:
鉴定单位(盖章):
鉴定人: 鉴定负责人:
年 月 日
山东省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表1
山东省中小学校校舍抗震安全鉴定基本情况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工程地址 □砖混(砌体) □框架 □内框或底框□建筑面积 结构类型 钢结构 □砖石木 □土木 □其他 设计图纸 □有 □无 建筑原设防分类 建筑总高 层 数 建筑现设防分类 □浅基础 □深基础 □其基础形式 他基础形式□无基础 平面形式 楼板形式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预制板 □现浇板 □木制 □其他 □集中供热 □采暖锅炉 □地热 □火炉 □热风 □空供暖方式 调 □其他形式 □无采暖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造时 □6 □7 □8 □9 □无设防 设防烈度 历史改造 建造时间 现设防烈度 □6 □7 □8 □9 □无设防 设计单位 图纸审查单位 勘察单位 情况 改造时间 □增层 □结构拆改 改造资料 □完整 □不全 □无 改造内容 □改变功能 □其他 其他情况 说明:鉴定标准:统一按GB50292-1999进行安全评定;按GB50023-2009和GB50011-2001(2008)进行抗震鉴定。 表2
砖混(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安全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1 一般规定 房屋高度 房屋层数 是否超限 是否超限 □是 □否 □是 □否 墙体厚度 墙体(材料)类别 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 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③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 外观 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闪歪 □是 □否 □不详 和 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是 □否 □不详 内在质量 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 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 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是 □否 □不详 无露筋、锈蚀 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 2上部主体结构 2. 1 结构体系 □是 房屋实际高宽比不宜大于2.2 □否 □均匀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情况 □不均匀 □基本重合 楼层质心和计算刚心位置 □不重合 2. 2承重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估算(以经验判断为主,仪器设备检测为辅) 材料实际强度等级 砖 砌块 砌筑砂浆 同层楼板标最大高差 立面高度变化层数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中型砌块的强度等级□是 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 □否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是 当7度时超过三层或8、9度时不宜低于M1;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 2.3 整体性连接构造 2.3.1 纵横墙交接处连接 □否 □是 墙体平面内布置应闭合 □否 □是 纵横墙连接处墙体内无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 □否 □是 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拉结钢筋或芯柱配筋应符合标准要求 □否 2.3.2 楼、屋盖的连接 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 □是 □否 □是 预制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否 □是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人字屋架,隔开间有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 □否 2.4 圈梁与构造柱 2.4.1 构造柱的布置 房屋层数 构造柱设置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7 、8 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六~八 五、六 四 二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7~9 度时,楼及电梯间的四角 楼、屋盖的最小支承长度 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 □是 □否 四、五 三、四 二、三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七 五、六 三、四 □7 ~9 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 □9 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外墙四角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各烈度均适用 □较大洞口两侧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2.4.2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 □有圈梁 □无圈梁 筋混凝土楼、屋盖 布置位置 装配式混凝土楼、屋配 筋 量 盖(或木屋盖)砖房 纵横墙最大圈梁水平间距 装配式混凝土 每层均应有圈梁 □是 □否 截面高度 □是 □否 mm 截面高度 mm □屋盖 □二层 □三层 □四层 □五层 □六层 □七层 楼、屋盖的砌块房屋 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 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 砖拱楼、屋盖房屋 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4ф12 □是 □否 其他 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 □是 □否 楼盖处可为钢筋砖圈梁 □有 □无 2.5 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 2.5.1 现有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接 承重的门窗间墙的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支承大于5m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 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 出屋面的小房间的砌筑砂浆强度(8度/9度) 2.5.2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 隔墙与两侧墙体应有拉结 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时,隔墙与梁板应有连接 非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 刚性结构房屋女儿墙和门脸出屋面高度 出屋面小烟囱再出入口或临街处的防倒塌措施 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的稳定措施 2.6楼梯间要求 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沿墙高每隔500有2ф6通长筋 □是 □否 □是 □否 □有 □无 □有 □无 □是 □否 □不详 9度时各层楼梯间墙体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60厚不少于2ф10配□是 □否 □不详 筋不低于M5砂浆带 8、9度时楼梯间和门庭内墙角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是 □否 □不详 与圈梁连接 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到顶,并与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每500□是 □否 □不详 有2ф6拉结筋,且伸入墙内不小于1m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有踏步墙中悬挑或插入,不应有□是 □否 □不详 无筋栏板 3.结论(鉴定单元) □符合设计规范的抗震措施要求,建筑评为满足抗震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 □有单项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可评定为基本满足抗震要求,需对不符合项限期进行处理。 □当多项存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时,评定为不满足抗震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根据不符合项的具体内容选择简化计算方法,一般选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1、按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2、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3、按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计算结果(□≥1,□<1)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3 结论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 □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 □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 □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 □可更新,无加固价值,该建筑无抗震加固价值,建议拆除。若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3
框架结构房屋抗震安全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1. 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 基本情况 鉴定项目 总 层 数 建筑类别 烈 度 乙类 鉴定标准规定值 不超过10层 房屋高度(mm) 结构类型 房屋层数 上部主体结构 房 屋 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总高度 框架结构宜为双向框架,装配式框架宜有整浇节点,8、结构形式 9度时不应为铰接节点。 结构体型 的规则性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分布和刚度变□是 □否 □不详 化宜均匀,楼层不宜错层。 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梁与柱或柱与抗震墙的轴线位置 中线宜重合,框架梁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实际值 鉴定结果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 钢筋砼抗震墙或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之间楼、屋盖的长抗震墙布置 宽比宜符合相关规定。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的设置符合规定相关要求。 结 构 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且应符合框架结构 规定要求。 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规定要求。 梁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柱宽的框 架 梁 1/2;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截面尺寸 比不宜小于4。 框 架 柱 截面尺寸 柱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m; □是 □否 □不详 柱净高与截面高度(圆柱直径)之比不宜小于4。 一、二级抗震墙各墙肢应设置翼墙、端柱或暗柱等边缘抗震墙结构 构件,暗柱的截面范围为1.5-2倍的抗震墙厚度,翼墙的截面范围为暗柱及其两侧各不超过2倍翼墙厚度。 两端有翼墙或端柱的抗震墙墙板厚度,一级不应小于160 抗震墙结构 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二、三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砖女儿墙、门脸等非结构构件和突出屋面的小房间,宜非结构构件 符合规定要求。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梁、柱及节点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应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剥落等严重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连接部位外观质量 不应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梁、柱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级框架不宜低于C30,其余不宜低于C20; 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实 际 不宜低于M2.5; 材料强度 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中型砌块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不宜低于MU5,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1)建筑物变更应由专业设计与施工; 结构变更 (2)变更后的结构应符合上述相关条款的要求,或已采情 况 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1)应由专业单位进行受损鉴定,且经过专业设计与施工; 遭受灾害 (2)处理后的结构应符合上述相关条款的要求,或已采取□是 □否 □不详 情 况 有效的抗震措施。 2.第二级鉴定(不符合第一级鉴定和9度时) 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抗震验算(鉴定规范6.2.11-6.2.14)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β=Ψ1Ψ2ξy 结果 ξy=Vy/Ve 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4. 结 论 □≥1满足,□<1不满足 □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并给出后续使用年限。 □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或9度时,进行第二级鉴定,即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判断,□β≥1满足,□β<1不满足。 5.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 □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 □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 □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 □可更新,无加固价值,该建筑无抗震加固价值,建议拆除。若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4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1. 第一级鉴定 1.1最大高度(m)和层数 实际高度: m □满足 □不满足 实际层数: □满足 □不满足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墙最大高度(m)和层数限值 墙体厚度房屋类别 (mm) 底层框架≥240 砖房 180 6度 高度 19 13 13 7 层数 六 四 四 二 7度 高度 19 13 13 7 层数 六 四 四 二 8度 高度 16 10 10 7 层数 五 三 三 二 高度 10 7 9度 层数 三 二 底层内框≥240 架砖房 多排柱内≥240 框架砖房 单排柱内≥240 框架砖房 1.2结构体系 180 18 五 17 五 15 四 8 二 16 四 15 四 12 三 7 二 1.2.1横墙最大间距: m □满足 □不满足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房屋类别 6度 7度 8度 9度 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 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 多排柱内框架砖房 单排柱内框架砖房 1.2.2底层和第二层的要求 25 18 30 18 21 18 30 18 19 15 30 15 15 11 20 11 在纵横两个方向应有转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底层框架不应为单跨,柱截面最小尺寸不宜小于400 第二层墙体宜与底层框架梁对齐,砂浆强度高于第三层 1.2.3内框架窗间墙宽度6、7、8、9度时分别不宜低于□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0.8,1.0,1.2,1.5m;8、9度时厚度240抗震墙应有砖垛 1.3底框的底层和多层内框的砖抗震墙厚度和强度 厚度不应小于240,砖强度不应低于M7.5,砂浆强度6、7度时不应低于M2.5,8、9度时不应低于M5,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 1.4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 底框和底内框砖房底层,8、9度时应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砼楼盖, □满足 □不满足 6、7度时可为装配式楼盖,但应有圈梁 多层内框砖房的圈梁,应符合A类砌体结构圈梁要求外,还应符合:顶层设圈梁、6、7度不超三层时隔层设、超三层和8、9度时层层设□满足 □不满足 圈梁 内框砖房大梁在外墙的支撑长度不应小于240,且与圈梁相连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多层内框砖房外墙四角、梯间四角、大房间与外墙交界处,7、8度超□满足 □不满足 三层和9度时,应设构造柱或每10皮砖设2ф6拉结筋 1.5易倒塌构件、部件及其连接构造 有无异常或不符合规定的连接 梁、柱及节点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应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剥落等严重缺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外观质量 的裂缝;连接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梁、柱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级框架不宜低于C30,其余不宜低于C20; 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砌筑砂浆强度实 际 等级不宜低于M2.5; 材料强度 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中型砌块不宜低于MU10,小型砌块不宜低于MU5,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1)建筑物变更应由专业设计与施工; 结构变更 (2)变更后的结构应符合上述相关条款的要求,情 况 或已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满足 □不满足 (1)应由专业单位进行受损鉴定,且经过专业设计遭受灾害 情 况 与施工; □是 □否 (2)处理后的结构应符合上述相关条款的要求,或已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2.第二级鉴定 2.1一般情况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β=Ψ1Ψ2ξy ξy=Vy/Ve 2.2当房屋层数超过上表中的要求时,按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4. 结 论 □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要求,给出后续使用年限。 □当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有关规定时,进行第二级鉴定: □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判定,(□β≥1时评为满足,□β<1时评为不满足)。 □采用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为(□满足 □不满足)。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直接评定为不符合抗震要求,亦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提出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1.横墙间距超表中规定,或构件支承长度少于规定的75%,或底框、底内框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不符合规范规定; □2.8、9度时砼强度低于C13; □3.仅有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鉴定标准规定时。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5.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应处理对策: □可维修,适用于少数、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 □可加固,有加固价值的情况 □可改变用途,降低使用荷载和功能,仍需加固 □可更新,无加固价值,该建筑无抗震加固价值,建议拆除。若需短期或临时使用,需采取应急措施。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5
木结构房屋抗震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1 一般规定 本鉴定表适用于8度及以下地区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和木柱木梁等房屋。 房屋高度(≤6m) 房屋层数(≤2层) 柱、梁(柁)、屋架、檩、椽、穿枋、龙骨等受力构件无外观和内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蚀、影响受力的裂缝和庇病; 在质量 木构件的节点无明显松动或拔榫; □是 □否 □是 □否 木构架无倾斜或歪闪 墙体无空臌、酥碱、歪闪和明显裂缝。 2整体布置和构造 木结构房屋的平面布置是否有拐角或突出 同一房屋是否采用木柱与砖柱或砖墙等混合承重。 房屋两端是否有屋架支撑 在每一纵向柱列间是否设置了1~2道剪刀撑或斜撑。 围护墙是否与木结构可靠拉结 围护墙是否贴砌在木柱外侧或半包柱 3 房屋易局部倒塌部位及连接 楼房的挑阳台、外走廊、木楼梯的柱和梁等承重构件是否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 抹灰顶棚是否有明显的下垂 抹面层或墙面装饰是否有松动、离臌 屋面瓦尤其是檐口瓦是否有下滑; 3 其它需说明的情况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4 结论 □好: 该建筑基本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 □较好: 该建筑基本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 □一般: 该建筑多项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应尽快采取措施 □差: 该建筑无抗震加固价值,建议拆除。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6
砖石结构房屋抗震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1 一般规定 本鉴定表适用于8度以下地区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墙及毛石、毛料石墙体承重的下列房屋:单层的土墙、毛石墙房屋,不超过二层的灰土墙房屋,不超过三层的毛料石墙房屋。 其它基本情房屋层高(≤3m) 房屋层数 况 墙体无明显裂缝和歪闪; 外观和内在质量 梁(柁)、屋架、檩、椽等天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是 □否 蚀和严重开裂等 土墙的防潮碱草不腐烂 2整体布置和构造 同一房屋是否有不同材料的承重墙体 墙体布置是否均匀,每开间是否有横墙 房屋立面是否有错层 楼盖的木龙骨间是否有剪刀撑 大梁是否支承在门窗洞口的上方 土墙房屋的外墙四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墙体是否被烟道削弱, 砖抱角的土石墙,砖与土坯、石块之间是否有可靠连接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是否设有构造柱 多层土石墙房屋每层是否设有圈梁 3 其它需说明的情况 4 结论 □是 □否 □是 □否 □好: 该建筑基本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 □较好: 该建筑基本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 □一般: 该建筑多项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建议进行抗震鉴定。 □差: 该建筑无抗震加固价值,建议拆除。 备注:在符合的选项□内打“√” 鉴定人 技术负责人 鉴定单位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7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鉴定表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一、抗震鉴定 1场地 场地类别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场地影响 □有利 □不利 □危险 □不详 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排查(6度/7度) 7、8度区建筑场地是否有不利地段 (注:有不利地段,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可能危害进行评估。) 注: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应结合当地规划进行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安全措施。 2地基和基础 □ 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 地基基础现状 □ 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 地基基础现状鉴定 □无严重静载缺陷 □有严重静载缺陷,需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进行 □不进行 排查建筑为以下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丁类建筑。 □ 6度时各类建筑。 □ 7度时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否则,因待排查建筑存在(为) ,故需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注: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静载下的承载力。 2.1第一级鉴定 2.1.1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液化影响判别 □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符合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2.1.2基础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地震作用下沉陷估算 □8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大于80KPa。 □8度时,基底下土层厚度不大于5m 2.1.3采用桩基建筑,下列情况不进行抗震验算 □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2.2第二级鉴定: 按鉴定规范4.2.6-4.2.10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3 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二、结论 1抗震鉴定 □该建筑所在场地满足抗震要求; □该建筑处在不利地段,应迁离或采取应急措施。 □该建筑地基基础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满足抗震要求;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但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满足抗震要求;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不满足抗震要求,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后进行处理。 鉴定人 技术负责人 鉴定单位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8
山东省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表
1. 一般规定 房屋高度 房屋层数 结构类型 设计图纸 □有 □无 墙体厚度 墙体类别(材料) 建造时间 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 ②房屋高度系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③房屋上、下部分墙体类别不同,按上部墙体类别确定。 墙体不空臌、无严重酥碱和明显闪歪 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是 □否 □不详 其交接部位无明显裂缝 外观和 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蛀和严重开裂 内在质量 混凝土梁柱及其节点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 □是 □否 □不详 钢筋无露筋、锈蚀 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和歪扭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梁、柱及节点主要受力部位的混凝土不应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剥落等严重缺外观和 陷;构件主要受力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连内在质量 接部位不应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梁、柱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实 际 粘土砖的强度等级 材料强度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 2.鉴定单元安全鉴定的判定 2.1地基基础(子单元) 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反映在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 □有沉降差( )缝宽( ) □无 是否建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 (注:有,应进行地基稳定验算) 是否对地基基础质量有异议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 □有 a稳定 b已停止滑动 c可能再滑动 d目前有滑动 □有 a符合设计规范 b不符合设计规范 □是 □否 □不详 □是 □否 □不详 □无 □无 近两年是否受到过外因干扰(注:有,应简要描述) 2.2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 2.2.1结构构件安全 □有( ) □无 承载能力评定 R/γoS(注:结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再进行承载力验算直接定为au) □au,墙柱高厚比符合现设计规范要求,构造无异常 □bu,完好程度比上一级稍差,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au,≥1 □bu,≥0.95(0.9),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 每楼层含量( %), 任一轴线含量( %) □cu,≥0.9(0.85), 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du,<0.9(0.85), 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 任一轴线含量( %) 构造和连接 □cu,高厚比超过限值10%,有缺陷,已导致构件开裂变形等,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du,问题比上一级更严重,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墙柱是否有位移(倾斜) □□有 cu,存在问题,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du,问题明显,该级构件含量总数( %),每楼层含量( %),任一轴线含量( %); □无 变形和裂缝 过梁中部或支座是否存在裂缝、跨内是否有集中荷□有 □无 载 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受剪裂缝 纵横墙交接处是否有通长竖向裂缝 墙体最大裂缝是否有大于5mm情况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结构布置 □合理(Au/Bu) □不合理(Cu/Du) 2.2.2 结构整体性安全 □施工质量无异常能起到封闭作用(Au/Bu) 圈梁构造 □存在相反问题(Cu/Du) 结构间联□设计合理,连接正确,无松动变形或残损(Au/Bu) 系 □存在相反问题(Cu/Du) □顶部无位移(Au/Bu) □顶部有位移(Cu/Du) 单层建筑 2.2.3 结构侧向位移 □顶部无位移或层间无位移(Au/Bu) 多层建筑 □顶部有位移或层间有位移(Cu/Du) 是否有变形、裂缝或经过加固 □有 □无 2.3楼梯 3 结论(鉴定单元) □Asu无整体承载影响,房屋安全,允许极少数一般构件采取措施 □Bsu少数构件包括个别主要构件应处理,尚不影响整体承载,房屋基本安全 □Csu整体应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尚可处理后继续使用 □Dsu 整体上应立即采取措施,整体承载受到严重影响,不应再继续使用 说明:当建筑安全评定达到C级时,还应进行更深一部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按相关要求对应的建筑类别(A、B、C)单独进行。 鉴定人 鉴定单位 技术负责人 鉴定时间 年 月 日
表9
校舍综合防灾鉴定报告
工程名称: 产权单位:
鉴定单位(盖章) 抗淹没抗洪水冲击鉴定 鉴定结论 自保措施
单位资质 预警避险措施
□有 □无 □有 □无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鉴定报告编号 鉴定报告日期 鉴定组成员签字 负责人 鉴定单位(盖章) 鉴定结论 抗风能力验算 鉴定组成员签字 负责人 鉴定名称 鉴定单位(盖章) 鉴定结论 其他鉴定 鉴定报告编号 鉴定报告编号 单位资质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鉴定报告日期 单位资质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鉴定报告日期 鉴定组成员签字 负责人 综合防灾评价 综合鉴定结论 □安全 后续使用年限: 年 □不安全 处理意见: □加固改造 □拆除 其他建议: 此表每栋校舍填写一份
谢谢阅读!!!
随心编辑,值得下载拥有!
专业 │ 专注 │ 精心 │ 卓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