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及抗震鉴定的探索

来源:好兔宠物网


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及抗震鉴定的探索

摘要:本文就作者在苏州地区实施的建筑物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工作,所遇到的检测鉴定的主体、分类及检测项目进行整理,对建筑结构鉴定的实施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作者在安全性及抗震鉴定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结构鉴定;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

Abstract: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suzhou area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safety and aseismatic appraisal work,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testing,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est it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 author expounded in safety and some opinions of aseismatic appraisal.

Keyword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Safety appraisal; Aseismatic appraisal

一、引言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己建造了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由于城区规划、经济利益等原因,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呈日趋增长的趋势,故而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亦逐渐被重视起来。作为建筑物结构鉴定工作者将本人在鉴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提出作者之见解,希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建筑结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的基本程序

对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程序应根据承接单位资质不同采用不同的鉴定程序,以下列出两类程序可基本代表不同资质情况下的鉴定程序:

委托单位

委托有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 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鉴定单位接受委托 检测单位接受委托

搜集原始资料,调查建筑现状,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及内容 测出具检测报告

确定检测内容,详细检

根据设计年代及使用功能采用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鉴定报告

(程序1:鉴定单位不具备检测资质的鉴定程序)

(程序2:鉴定单位具备检测资质的鉴定程序)

三、既有建筑的可靠性及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1、根据委托方要求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及内容。

2、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

3、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了解建筑物结构体系、建造年代、使用功能、设计变更及施工验收情况。

4、对于建造年代较长,设计图纸等相关技术原始资料缺失的建筑物,应先对建筑物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其结构体系,必要时采用技术手段对重要信息进行补充。

5、现场检测

5.1、地基基础

5.1.1、查看设计资料,了解其基础形式,开挖基础对基础外观,基础尺寸、埋深进行抽样检查检测。如果地基基础资料缺失,必须采用补勘的措施对其土层资料进行了解。

5.1.2、采用钻芯法对基础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样检测。

5.1.3、检查基础是否存在腐蚀、酥碱、松散、剥落和开裂现象。

5.1.4、对建筑物四角进行倾斜测量,分析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

5.2、上部结构

5.2.1外观质量与缺陷:检查柱、梁、板、墙的外观质量,观察其是否存在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风化及裂缝等外观缺陷。

5.2.2尺寸与偏差:采用钢卷尺和深度尺对柱、梁、墙、板的相关尺寸进行抽样检测。

5.2.3变形与损伤:采用经纬仪、三维定向仪、吊线及钢尺等对柱、梁、墙、板的垂直度或挠度进行抽样检测。检查节点部位是否存在变形与损伤。

5.2.4材料强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柱、梁、板、墙的材料强度进行抽样检测。

5.2.5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梁、板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间距等进行抽样检测,采用破损法检测其钢筋配置情况,并检查钢筋锈蚀情况。

5.3、围护结构:分别检测检查围护结构构件局部尺寸、工作状态、支撑长度和连接状况;屋面工程的防水层是否受损,变形缝处的防水措施是否受损,有无排水不畅现象,排水沟节点有无老化现象。

6、检测成果分析、验算

6.1、根据现场检测、检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现状,为结构验算提高数据依据。

6.2、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结构验算,判定该建筑物是否满足要求。

6.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建造年代等因素,依据鉴定规范选用相应的鉴定方法。

6.4.对既有建筑整体可靠性及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在鉴定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

1、 既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1.1、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1.2、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注: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部位。

1.3、对建筑物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可靠性分析时应分别对待。

2、现有建筑可靠性鉴定宏观控制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1、对使用预制楼板的砌体结构(包括底框结构)宜进行检查,凡无可靠连接措施的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对装配式楼梯须进行连接加固。

2.2、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2.3、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2.3.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作用传递途径。

2.3.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或抗震能力。

2.3.3、应具备必要的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

2.3.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承载能力。

2.4、检查结构体系时,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当砌体房屋有错层或不同类型结构体系相连时及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部分无窗间墙砌体房屋,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抗震加固。当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单向框架或单向布剪力墙时应加固改造,高层单跨框架结构宜进行加固改造。对于严重不规则结构应进行加固改造。

2.6、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2.6.1、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2.6.2、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2.6.3、 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2.6.4、 钢结构构件应合理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2.7、 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整体性的要求,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7.1、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7.2、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2.7.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2.7.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2.8、 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有可靠的连接。

2.9.应进行结构材料强度实测。结构材料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相应鉴定方法规定的最低要求。对结构实际材料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时,对不足处应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五、关于抽样数量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规范的理解及工作实际情况的总结,笔者认为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中应根据鉴定工作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检测抽样数量的确认,对于样本较小且采用现行设计规范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鉴定时,宜采用检测规则中的抽样比例要求进行抽样。

对于样本较大且采用现行设计规范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鉴定的建筑物,鉴于此类鉴定多用于新建工程未经合法程序施工而已经竣工建筑物的产权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为取得建筑物的合法身份,建设主管部门需了解建筑物的现状,因而需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测,故宜采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中的C类标准进行抽样。

对于采用现行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的建筑物,鉴于此类鉴定多用于既有建筑改造、多年空置房屋从新启用等,此类鉴定工作重点为建筑物现状、安全性及抗震性能的评价,对于材料强度检测不甚严格,因而宜采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中的B类标准进行抽样,但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应予以区别对待,不应计入批量评定中。

对于采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的建筑物,鉴于此类鉴定多用于老旧房屋或遭受

外力破坏的建筑鉴定,其工作重点为损伤情况的检查检测,对既有构件材料强度检测的要求宽松,因而宜采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中的A类标准进行抽样。

六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探讨了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比较常见问题,系笔者在工程检测鉴定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当然作者的工作经历和学知还是有限的,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