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六单元诗文默写及答案
1.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虽有佳肴》
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
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是——————————————————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是————————————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1. 大道的内涵:——,——,——。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最能体现社会关爱的句子:
2.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3.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 。实行民主选举,即
5.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德才兼备,即: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7.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1)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 (2)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
(4)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分享快乐的一句话是: (5)总领全文的纲领句:
(6)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
《马说》(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 (8)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 ___________。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马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2、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 3、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5、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的呼喊。
8、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10、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14、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
《卖炭翁》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 。”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 。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参考《北冥有鱼》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虽有佳肴》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教学相长也2、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3、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选贤与能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男有分,女有归。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0、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13、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14、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15、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马说》(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