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世界名人体育思想之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四圆2ol4 8 论世界名人体育思想之研究 文/宋银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国外古今名人7人及中国古今名人3人的体育思想做出比较研究。通 过分析名人体育思想同智育、德育、美育以及人类全面发展的相关联系,为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作 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参考。 关键词:名人;体育思想;研究 体育,本来英文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 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 育内容。17世纪,英国和法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欧洲许多国家 出现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反对 封建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传 统,进一步发展了近代教育,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自然主义的教 育家还进行了近代教育、体育的试验,学校体育的体系开始确立。这一 切为近代体育的普遍实施创造了条件。 外国名人的体育思想与发展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个人主张 把人的生活实行“三八制”,分为每天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饮食、 健康、卫生、身体操练8小时。在他的著作《母育学校》中,写到家长 和学校应该当为婴幼儿、儿童选择安全的运动游戏。认为做游戏过程中 可以有效的促进和发展婴幼儿及儿童身心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在他 的另外一本著作即《泛智学校》中,他还建议体育活动占儿童学校时间 的三分之一。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1小时课程以后做半小时游戏,从而 使学生得到有效的休息和调整,这是学校课间活动的先声。 洛克(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合理有效的 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和坚毅的精神及毅力品质。他认为:儿童 智力还处于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不能接受观念,只能 接受形象的东西,没有理性。他主张人从幼年起就锻炼身体,以适应将 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环境。与此同时,最好能在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 方从事运动。此外还要保障充足的睡眠,摄取清淡的食物,禁饮用带有 刺激性的饮料。在冷空气和冷水中锻炼能有效的增进人体抵抗力和免疫 力的发展。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激进的启蒙 思想家、教育学者。卢梭认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 本性程序,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 感受的能力。在卢梭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包含了按客观自然规律实 施体育,使身体自由发展这样一个积极的进步的因素。卢梭的体育观念 和中国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任其自然发展的观念有些相似之处。 巴泽多(1724—1790)是普鲁士教育家。巴泽多1774年的建校计 划表明,该校每日3小时读书,3小时体育和音乐,2小时手工劳动。 每年夏季有2个月野营生活;在此期间,有计划地开展打猎、钓鱼、游 泳、爬山、攀登、赛跑和跳跃等体育活动。这所学校较早地试行了近代 体育,其教材主要来源于古希腊体操、欧洲固有的骑士运动和日耳曼民 族游戏。 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他们提出了解决人的个性形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他 创立的学前教育机关特别注意体育,许多时间都在户外对儿童实施体育 和智育。马克思从R.欧文的上述实验里看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 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体育和智育相 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 唯一方法”。恩格斯在《欧洲能否裁军》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关于青年的 体育问题。他建议在学校中进行体操训练和军事训练,以增强学生的体 一的主持下,于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体育会议,与会的12国代表一致同 意在国际范围恢复4年l届的奥运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国际奥 林匹克委员会”。会议决定于1896年举行第1届国际奥运会,并委托希 、腊筹办。这届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从而揭开了近代奥运会史的第1章。 奥运会的恢复,对于促进近代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中国名人体育思想与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者,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从青年时期开始从 事教育工作,并首仓 私塾;在体育方面有可贵的见解和实践,提倡“志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主要的教育内容包括诗、书、礼、 乐及射、御等。射,指射箭;御,指驾御战车。在诸侯兼并、战乱频仍 的春秋时代,射、御是重要的军事体育项目。礼中的射礼,乐中的武 舞,则接近于体育。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礼、乐、射、御诸教,往往 是相互渗透、结合进行的。孔子本人喜欢体育活动,射、御造诣尤深。 还参加钓鱼、登山、田猎、野游等活动,其体魄魁伟。 华佗(约141—208)又名鼻,字元化,今安徽亳县人,汉末医学 家、养生家。曾创全麻醉剂为病人“刳破腹背”,“湔洗肠胃”,“除去 积秽”。阐明“劳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对弟子吴普说:“人 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 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在运动实践中创编的成套导引术式五禽戏 享有盛誉。据史籍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行“五禽之戏”, “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提出了运动和医学的结合,能够更 好的医治患者。 毛泽东于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3卷2号上的一篇珍贵的 体育论文,也是一篇杰出的哲学论著。作者针对当时中国民族体质衰弱 和提倡体育者多不知“体育之真义”的状况,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自 然科学的观点。阐明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知识诚然可 贵,但对于偏于德、智而忽视体育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强调少年儿童应 特别“注意于身体之发育”,学校“宜三育并重”。“强筋骨”、“增知 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全面发展。指出体育锻炼“不重言 谈,重在实行”;锻炼的方法不必贪多,以免“务广而荒”。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国外古今名人7人及中国古今名人3人的体育 思想。名人对体育的态度和立场大致认为,体育是人类全面发展和综合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人的德育、智育、美育发展,其中体育更 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有力的和勇敢的新青 年一代,更加赞赏加强体育锻炼。从中研读对比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体 强与体弱的关系、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关系、锻炼与养护的关系,具 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省和文中学) 质,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广泛的体育,力求培养 坚强的、有力的和勇敢的青年一代。这是社会主义体育的指导思想。 法国教育家P.de顾拜旦(1863~1937),1894年6月,在顾拜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年 [2]童韶岗,《体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佳文,时代报告[M],河南新闻出版社 作者简介:宋银勇(1979.03一),性别:男,工作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和文中学。 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