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附答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塞(sài) .长征(zhēnɡ) .琵琶 (pí) .杰出(jié) .

B.崛起(jué) 往昔(xī) ..

淮河(huái) 迷惑(huò) ..

C.训斥(chì) 竹笋(sǔn) ..

清晰 (xī) 出租(zū) ..

D.纠缠(jiū) 延安(yán) ..

拒绝 (jì) .签订(qiān) .

2.[查字典]下列各组汉字的音序和部首有误的一项是( )。

A.鬼 音序(G) 部首(鬼) B.奥 音序(O) 部首(大)

C.媚 音序(M) 部首(女) D.撑 音序(C) 部首(扌)

3.[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严肃 果真 非凡 效果 B.指望 正当 围观 胸怀

1 / 22

C.亦然 体会 份量 赞叹 D.雄壮 哭诉 醉酒 项目

4.[字义]“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顾”的意思是( )。

A.回头看,泛指看 B.拜访

C.照管,注意 D.但,但是

5.[词语辨析]填入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诗人,我一定会用诗歌______伟大的祖国。

A.赞叹 B.赞美 C.称赞 D.赞扬

6.[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周恩来疑惑不解。 ....

B.图书馆里热闹非凡,很多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

C.爷爷退休后,深居简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

D.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不会出卖组织的,别想从我这里....掏出什么来!”

2 / 22

7.[关联词语运用]填入句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兰芳____卖房度日,____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A.与其……不如…… B.尽管……还是……

C.宁可……也…… D.不仅……而且……

8.[病句诊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B.看了这本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大家不断地安慰这个幸福的孩子。

D.他完成了全部的工作,真是了不起!

9.[修辞手法]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B.那雪,如同厚厚的棉花,绵软洁白,铺满了大地。

3 / 22

)。(

C.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D.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10.[句子衔接]将句子“我轻轻地走过去,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慢慢地靠近。”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目标锁定在一只红蝴蝶上。②快接近那只蝴蝶了,我抿着嘴,绷着脸,连气都不敢出。③我悄悄地伸出手,一下子捏住了蝴蝶的翅膀。④蝴蝶被我逮住了,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二、积累与背诵。

1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

13.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之情,震撼人心。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 / 22

(1)《梅兰芳蓄须》重点表现了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

(3)《凉州词》表现了戍守边关的将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胸怀。(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他的反应先是_____________,

后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2

(3)“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中的“连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周恩来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22

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A 5.B 6.B

7.C 8.D 9.A 10.B

二、11.万里长征人未还

12.醉卧沙场君莫笑

1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三、14.(1)× (2)√ (3)√

15.(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为之一振 高兴地连声赞叹

(3)示例:不可以去掉。“连声”说明魏校长的赞叹声不断,表达了魏校长的高兴、惊喜之情,去掉之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4)示例:周恩来,你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真让我敬佩!我也要像你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卷

7 / 22

时间:40分钟

(一)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疲惫、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站在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作声,队伍慢慢移动,当他们靠近窗口时,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坐公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显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一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8 / 22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那得买半票了”“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 )。

A.得到 B.适合 C.需要 D.得意

2.文章开头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是为了( )。

A.突出小孩年龄小。 B.说明孩子很顽皮。

C.表现孩子的善良。 D.和下文孩子蹲下身子形成对比。

3.“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句中的“原样”指的是( A.蹲下身子的样子 B.蹦蹦跳跳的样子

C.虎头虎脑的样子 D.像唐老鸭的样子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是( )。

9 / 22

(有改动)

)。

A.金钱很宝贵。 B.孩子只蹲下了身子。

C.诚实很宝贵。 D.孩子很听父亲的话。

5.“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我”觉得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老鼠上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10 / 22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____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____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的一截尾巴,已经被猫咬掉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冲上海滩,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上完全沉浸在一片安宁和满足之中。

走了那么远的艰难的路程,才换来____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有改动)

11 / 22

8.文中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决 阻拦 永恒 B.坚定 阻碍 片刻

C.坚定 阻止 片刻 D.坚决 阻拦 永远

9.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事情发展的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10.当得知小老鼠要去旅行,他父母的态度是( )。

A.鼓励 B.反对 C.赞同 D.无所谓

11.小老鼠一路上遇到的危险和困难照应了父母说的哪句话?( A.这太可怕了! B.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危险。

C.你可千万不能去! D.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12.你认为小老鼠去海边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22

)。

1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喜欢文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萝卜汤的启示

①抗战时期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tà)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bō)排骨萝卜汤飨(xiǎnɡ)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几天后到她家去餐叙。

②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熟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道汤的秘诀。加多少水?煮多长时间?用文火,还是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中间还有什么秘密不成?这时候,一位心直口快的朋人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但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响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

13 / 22

右而言他。

③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的制作秘诀是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好坏之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真的成功了。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

④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写文章的道理。文字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之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有改动)

21.第①段中,“餐叙”是什么意思?( )

A.做饭、吃饭。 B.以一起就餐的方式叙谈。

C.谈论美食。 D.谈论往事。

22.第②段中多处写到“主人”,这个“主人”指的是谁?( )

A.作者本人。 B.杨太太。

C.上清寺的朋友。 D.心直口快的朋友。

23.第②段中,“喔!真好吃。”朗读时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惊疑 B.吃惊 C.惊喜 D.惊慌

14 / 22

24.第②段中,为什么座上会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

A.主人做的这道菜真是上不得台面。

B.心直口快的那位朋友说的是笑话。

C.大家听了烹调的秘诀后都很高兴。

D.大家不相信烹调的秘诀就这么简单。

2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烹调这道可口的排骨萝卜汤的秘诀?( A.少加水。 B.少加萝卜。 C.多放排骨。 D.多放调料。

26.下列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作者喜欢到朋友家吃排骨萝卜汤。

B.作者到朋友家学会了如何做排骨萝卜汤。

C.排骨萝卜汤给作者带来写文章的启示。

D.作者想到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少说废话。

2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15 / 2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文章内容,请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材料1:李小欣同学原来是漳州市××小学(邮政编码:363000)四年级的一名学生。这学期,由于父母工作变动,他跟随父母来到厦门,现在在厦门市××小学(邮政编码:361026)读五年级。李小欣很想念原来教他的张向阳老师,元旦前夕,他给张老师写了一封信。

材料2: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自从我转学到厦门后,我们就没有再见过面了,我特别想念您,最近,您身体还好吗?

张老师,虽然我们之间只有短短两年的师生情,但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我一直记在心里;您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16 / 22

张老师,您知道吗,那时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乱班”,学校很多老师对我们班都“另眼相待”,唯独您把我们视为您的孩子,用您全部的爱与关怀呵护我们。您在我们这些被当作“朽木”的学生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希望。考得不好时,您拿着卷子为我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每一张考卷上,都写满了您的批语,那是我们得意时您的一次次提醒,失意时您的一次次鼓励呀!

记得前年冬天,冷空气来袭,您那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听其他老师说,那次病发作得特别厉害,坐着疼,站着疼,走路疼,睡觉疼,简直是要人命。医生嘱咐您一定要注意休息。可您只向学校请了两天假就又来给我们上课了。许多老师也劝您多休息,可您只是笑了笑,说:“期末到了,孩子们的时间可宝贵着呢,我已经耽误了孩子们两天的功课,说什么也不能再请假了!”当看到您脸色苍白,腰间绑着个护腰的热水袋,拖着沉重的步子,跨进教室的那一刻,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泪,不禁从脸上滑下……

张老师,您用心血浇灌我们成长,用妙语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能够遇到一个像您这样的好老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事。您还记得吗,一直以来,我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作文,经常被您当作范文在班上讲解。校内选拔时,您选中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参加学区作文比赛,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其他两名同学榜上有名,而我却名落孙山。从那时起,我陷入了一蹶不振的泥潭之中。是您,发现了我的“变化”;是您,一次次找我谈话,对我说:“挫折是一把刻刀,它雕刻出了人生的美丽,人生的路总是因为有挫折才有故事……”有您的鼓励,我又振作起来了。张老师,您给了我学习的自信,给了我奋发图强的动力。谢谢您!

张老师,您为了我们,一直在无私地奉献,太辛苦了,可您却说,学生的进步就是您最大的骄傲。老师,学生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在今年的区级现场作文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您一定会为我感到高兴吧!

17 / 22

蜡梅暗香浮动,它不会忘记感激冬的严寒;清晨的第一抹朝霞,它不会忘记感激太阳的光辉;逐渐进步的学生,他也不会忘记感激老师的精心培养。张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李小欣

×年×月×日

(有改动)

29.学校很多老师对“我们”班“另眼相待”的原因是什么?( )

A.“我们”班跟其他班级闹矛盾了。

B.“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乱班”。

C.“我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比其他班级差。

D.“我们”班的位置没有其他班级好。

30.“期末到了,孩子们的时间可宝贵着呢,我已经耽误了孩子们两天的功课,说什么也不能再请假了!”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

18 / 22

A.张老师喜欢上课。 B.张老师是被迫来上课的。

C.张老师奋发图强。 D.张老师责任心强。

31.“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泪,不禁从脸上滑下……”说明了什么?

A.“我们”爱哭。 B.“我们”被吓哭了。

C.“我们”被感动了。 D.“我们”的自控能力极差。32.这封信正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A.强调了老师的工作辛苦。

B.强调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强调了蜡梅感激冬的严寒。

D.强调了朝霞感激太阳的光辉。

33.材料2中,按照叙述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张老师病得厉害却坚持给“我们”上课。

②“我”在区级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9 / 22

)

③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比赛失利的“我”找回自信。

④张老师接手“乱班”,对“我们”倾注了希望。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34.这封信自始至终都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A.对学习的热爱。 B.对同学的怀念。

C.对张老师的感激。 D.对校园生活的回忆。

20 / 22

)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C

5.示例:父亲用动作代替语言,传递给孩子“是的”的信息。更深的含义是父亲在夸赞孩子聪明,表明孩子的回答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6.示例:孩子的父亲和孩子不诚实的行为让“我”感到难过,同时也为孩子从小没能得到父亲正确的教育而难过。

7.示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您的行为影响了孩子,让他成了一个不诚实的人,希望您能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二)8.C 9.C 10.B 11.B

12.示例:小老鼠去海边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在旅行途中学会独立,学会战胜困难。

13.示例:我明白了很多快乐要历经艰难才会获得。我们要学会独立,成长的路上充满艰难,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收获快乐。

14.示例:我喜欢文中的小老鼠。因为他对生活充满希望,绝不轻易放弃,能勇敢地面对旅途中的困难。

(三)21.B 22.B 23.C 24.D 25.D 26.C

27.示例:我仿佛置身于席上,鲜美的汤汁入口,我嗅到了萝卜的清香,尝到了酥烂

21 / 22

的排骨,这令我回味无穷。

28.示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对写作有什么启示。

(四)29.B 30.D 31.C 32.B 33.A 34.C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