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抗原抗体反应-试卷1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抗原抗体
反应)-试卷1
(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础是
A. 抗原决定簇和抗体超变区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 B. 抗原分子量大小 C. 抗原的化学组成 D. 抗原表位数量 E. 抗原结构复杂性
2. 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值越大 A. 亲和性越小 B. 亲和性越大 C. 亲和力越大 D. 亲和力越小 E. 特异性越大
3. 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 A. 超抗原 B. 变应原 C. 半抗原 D. 完全抗原 E. 耐受原
4. 完全抗原的特征是
A. 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 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D. 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E. 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 5. 抗原抗体结合,下列哪种力作用最大 A. 静电引力 B. 范德华力 C. 氢键结合力 D. 疏水作用力 E. 共价键
6. 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7. 人体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分子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主要原因是 A. 带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形成水化层 B. 周围电荷的相吸作用 C.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D.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E. 静电引力
8. 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 A. 5.0~6.0 B. 6.0~9.0 C. 6.0~7.0 D. 6.0~8.0
E. 5.0~7.0
9. 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A. 特异性 B. 敏感性 C. 比例性 D. 可逆性 E. 存在交叉反应
10.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 A. 后带 B. 前带 C. 带现象 D. 等价带 E. 拖尾
11. 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 A. 0.85%NaCl B. 0.95%NaCl C. 0.75%NaCl D. 0.70%NaCl E. 0.80%NaCl
12. 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A. 37℃ B. 25℃ C. 20℃ D. 4℃ E. 55℃
13. 沉淀反应中抗原过量的现象称为 A. 前带 B. 后带 C. 带现象 D. 等价带 E. 拖尾
14. ABO血型鉴定属于 A. 沉淀反应 B. 交叉反应 C. 凝集反应 D. 细胞溶解 E. 中和反应
15.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特异性 B. 高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C. 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 D. 对环境敏感性 E. 适用于沉淀和凝集反应
16. 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B. 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 C. 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 D.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 E.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17.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 B. 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C. 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 D. 电解质和酸碱度 E. 湿度
18. 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 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 C. 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
D. 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
E. 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
19. 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 B. 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 C. 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大
D. 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 E. 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 20. IgG的等电点为 A. pH 1~2 B. pH 2~3 C. pH 3~4 D. pH 4~5 E. pH 6~7
21. 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 A. 物质性质 B. 抗原表位 C. 化学结构 D. 生物活性 E. 分子量
22.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可逆性原理设计的免疫学技术是 A. 胶体金技术 B. ELISA技术 C. 放射免疫技术 D. 荧光免疫技术 E. 亲和层析技术
23.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补体参与的反应 D. 中和反应 E. 亲和反应
24. 外斐试验属于 A. 沉淀反应 B. 交叉凝集反应 C. ELISA法 D. 常用玻片凝集法 E. 辅助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等价带的宽窄不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B. 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C. 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
D. 可溶性抗原也会出现沉淀反应
E. 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会出现沉淀现象
2. A2型题
1. 患者,男性,45岁。上腹隐痛1个月,黑便2天入院。患者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自然排便呈黑色。体格检查:贫血貌。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柏油状,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结果为阴性,经10倍稀释后再测结果为阳性,此现象称为 A. 等价带 B. 带现象 C. 后带 D. 前带 E. 拖尾现象
2. 患者,女性,48岁,体温37.9℃,关节肿痛5年,加重2个月,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下列免疫学特征不包括
A. 激活补体的类风湿因子为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 B. 类风湿因子与变性的IgG分子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C. 中性粒细胞吞噬循环免疫复合物,释放活化肽和胶原酶等,致关节组织炎症损伤 D. 致敏的CTL细胞释放穿孔素与颗粒酶,攻击靶细胞 E. 关节局部表现是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3. A3型题
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2天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00次/分,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 23×109/L,拟诊为白喉。 1. 该患儿应
A. 注射白喉抗毒素 B. 注射青霉素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 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 E. 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
2. 若该患儿发病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 A. 注射白喉类毒素 B. 注射白喉抗毒素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 注射抗生素 E. 注射白百破疫苗
4. B1型题
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
1. 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 A. B. C. D. E.
2. 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淀形成,称为 A. B. C. D. E.
3. 抗体过量时,称为 A. B. C. D. E.
4. 抗原过量时,称为 A. B. C. D. E.
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参与的反应D.中和反应E.溶血反应 5.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 A. B. C. D. E.
6. 凝胶电泳技术的反应类型
A. B. C. D. E.
7. 抗球蛋白试验的反应类型 A. B. C. D. E.
8. 使外毒素毒性消失的反应类型 A. B. C. D. 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