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滟滟(yàn) 剡溪(shàn) ..
渌水(lù) .
观朝槿(jǐn) .絮帽(xù) .
姜夔(kuí) .
殷岩泉(yìnɡ) .
饷东蕾(xiǎnɡ) .
铜钲(zhēnɡ) .怆然(cānɡ) .西崦(yān) .霹雳(lì) .谢公屐(jī) .
B.东南坼(chì) .
C.初霁(jì) .
D.邠州(Bīn) .
解析:A项,“殷”读yǐn。B项,“坼”读chè。C项,“怆”读chuànɡ。 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龙潜跃 渌水荡漾 丘峦崩催 云霞明灭 B.松下清斋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煮琴烧笋 C.胡马窥江 洞天石扉 摧媚折腰 列缺霹雳 D.鸿雁长飞 舐犊情深 山盟海誓 熊咆龙吟 解析:A项,催-摧。B项,琴-芹。C项,媚-眉。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风流:英俊杰出 ..B.失向来之烟霞 ..C.吴楚东南坼 .
D.可怜楼上月徘徊 ..答案:D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
向来:原来
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 可怜:可惜
解析:D项,可怜:可爱。
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解析:C项,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答案:C
5.根据语意,填入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解析:本段主要是说一个作家写得好的文章要以白话为主,同时要辅以文言,文言是白话的良好补充。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月年年望相似。 (2) ,汀上白沙看不见。
(3)春水碧于天, 。 ,皓腕凝霜雪。 (4)红颜弃轩冕, 。 (5) ,迷花倚石忽已暝。 (6)吴楚东南坼, 。 (7) ,阴阴夏木啭黄鹂。 (8)星垂平野阔, 。 (9)野桃含笑竹篱短, 。 (10)念桥边红药, ? (11) ,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 (2)空里流霜不觉飞 (3)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4)白首卧松云 (5)千岩万转路不定 (6)乾坤日夜浮 (7)漠漠水田飞白鹭 (8)月涌大江流 (9)溪柳自摇沙水清 (10)年年知为谁生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三、阅读题(共54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9分)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古诗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本诗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B.第二句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不仅衬托出了月光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陶醉惬意的心绪。
C.“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
D.末句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直抒胸臆,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E.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解析:B项,应该是“清冷寂寞”的心绪;D项,应该是“以景结情”。 答案:BD
8.首句“梦不成”三字值得玩味,试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结合标题的“怨”字。二要设想抒情主人公希望在梦中实现什么愿望,做不成梦又不会有什么心理。
答案:“梦不成”三字暗露怨意。主人公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中;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
(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9~10题。(9分)
[双调]小圣乐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
②
①
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是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②海榴:石榴。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上阕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
B.作者描绘盛夏景色,红绿相衬,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然后用一场“骤雨”点睛,既添凉意,又润水色。雨量不多,刚好“打遍新荷”。
C.“珍珠乱撒”,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亮圆润的雨珠洒满荷叶、在叶面跳动的情景,洋溢着盛夏时节的自然情趣。
D.下阕即景抒怀,主调既是热烈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阕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
E.上阕写景,用明快的笔调,比兴的手法,写盛夏时节的自然之趣。下阕抒情,感叹青山常在,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
解析:C项,“拟人”错,应该是“比喻”;D项,主调不是“热烈”,应该是“洒脱”。 答案:CD
10.作者在这首散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曲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如“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并从中分析所包含的人生态度。
答案:全词上阕描绘了夏日的美景,下阕借景抒情,借“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情绪。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④
⑤
②
③①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答案:CE
1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6分)
塞下曲 李 颀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唐曾改代州(山西代县)为雁门郡。②羽林子:汉武帝时建羽林军,宿卫宫殿,唐沿袭。③寸心:心事、心愿,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
13.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选用了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
14.颈联“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先找出这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分析其作用。
答案:①衬托。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②借景、借物抒情。借边地特有的景物“朔雪”“云水”、事物“金笳”“铁马”来表现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既艰苦又豪迈,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6分)
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注:①张煌言:与郑成功齐名的南明抗清人物。抗清兵败被俘,慷慨就义。此诗作于被俘后。②于氏:于谦。③一枝:喻栖身之所。④鸱夷:皮制口袋。史书上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灵异录》说子胥魂怒,驰水为钱塘江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
15.请简析首联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③
②
①
③
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的首联点题,谈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下文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作答时,要就此来概括。
答案:①首联点题,诗人于国破家亡之际,决意以死明志。②为下文写对两位英雄的景仰及向英雄学习的意志做铺垫。③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任答两点即可)
16.这首诗写了诗人自觉走向死亡时的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做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联,表明自己为国为民而英勇不屈、蹈死不顾的决心。②颔联、颈联,既表达对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而感到自豪。③尾联,表达自己虽死,但抗清的精魂永远不会泯灭。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6分)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
【注】
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7.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分析。可以先从诗歌中找出描写的初春景物,然后再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答案: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表达了作者的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
18.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禽响”的“响”是指鸟声的嘹亮,是春天欢快的景象;“柳重”的“重”写春柳鲜艳、颜色深。两词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答案:“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柳重”,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6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因获罪被贬分宁县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19.请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解释“拥”的字面义,然后指出其表现手法,再说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拥”字在句中是“拥抱”的意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展现出一幅落叶纷纭、紧贴台阶的画面。营造了冬日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愁苦悲凉的心情(或:“拥”字在句中有“聚集、堆积”之意,与“深”字紧密配合,化静态为动态,描绘出落叶满阶、紧贴阶前的情景,营造了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
20.请结合全诗,分析“倦鹊”“飞鸿”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理清这首诗的整体意思,然后抓住“倦鹊”中的“倦”和“飞鸿”进行分析。 答案:乌鹊在冬夜里绕枝翻飞,欲求栖息却无枝可依,呈现出疲倦的情态;鸿雁掠过清冷的月亮,投下一声孤独悲切的哀鸣。诗歌借景抒情,借“倦鹊”“飞鸿”表现了诗人在贬谪中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困顿失意的心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禹 庙
【注】
②
①
杜 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2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颈联“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中最为传神的两个字是动词“嘘”与“走”,结合诗句分析时,要注意两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嘘”字写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走”字写江涛澎湃,白浪淘沙,滚滚奔流。用大自然的气势磅礴的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
2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中,作者借荒凉的意象反衬大禹治水的功绩,构思奇特,表现力强。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荒凉意象的表现力。
答案: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赞美大禹。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橘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
四、语言运用(6分)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① 。因为虽然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② ,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有十多度。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③ 。到了白露,清晨的露水日益增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处,前面的句子是“炎热的夏天已过”,后面又有气温下降的表述,所以①处应填写与“秋天已经到来”相关的句子;②处,前面是“白天的温度”,对应的应该是“夜晚”的温度;③处,前文是“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结合后文“阴气逐渐加重”可知,③处应填与“阴气也在夏至时兴起”意思相关的语句。
答案:①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②可是到了夜晚 ③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2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并按逻辑顺序排列。(3分)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章法是谋篇布局的
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划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是句。本题同时还有逻辑方面的要求,也就是次序要合理。
答案:书法 笔法 结字 章法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赫尔巴特 (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苏格拉底 (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卡托 (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弗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待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是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过错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