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冲刺文综卷 地理部分4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1.B[解析]①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最大没有达到90°,最小没有达到0°,说明该地地处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且冬至日为0°,说明该地处于北极圈;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为90°,说明该地处于北回归线;④地在秋分日到冬至日、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有两次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该地处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纬度高低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B。
2.冬至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2.A[解析]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A。
右图为某月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的不同经度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
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高温干燥 D.温和多雨
3.C[解析]进行空间定位可以发现②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④地位于印度半岛上。分析图可以发现④地正处于一个低压控制时期,所以可以判断此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进而可以判断②处此时受副高北移影响,天气高温干燥。故选C。
1
4.此时⑥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A[解析]空间定位可以发现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图示季节吹东南风。故选A。
右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
①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 ②人口迁移的方向 ③再城市化现象 ④郊区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D[解析]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故选D。
6.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达26%左右,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 ①环境质量好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土地价格高 ④人文环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A[解析]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变好,交通通达度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故选A。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观测的日照时数与理论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右图是我国甘肃省年日照百分率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值越大说明日照越稳定 B.该值大小与天气变化无关
C.分布趋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 D.各地年太阳日照百分率在41%~71%之间
7.A[解析]日照百分率越大说明实际日照时数与理论日照时数越接近,日照越稳定;该值大小与天气状况关系密切;甘肃省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减少,晴天增多,年太阳日照百分率在36%~76%之间。故选A。
8.与玉门市相比,陇南市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较少 C.昼夜温差大 D.热量充足
8.D[解析]与玉门市相比,陇南市纬度更低,热量条件好;日照百分率更低,说明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光照较少,昼夜温差较小。故选D。
2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中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9~10题。
9.我国属于乙图中的( )。
A.I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9.C[解析]从甲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乙图中的低级协调型。故选C。
10.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10.D[解析]从甲图信息可知,不同时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并不全是同步的,如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就快于经济发展,但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D。
所谓转基因生物就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基因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抗除草剂和抗虫害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转基因性状。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和产品出口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4000多万公顷,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根据材料回答11~12题。 11.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市场需求量大 C.劳动力价格高 D.农业科技水平高
11.D[解析]转基因生物就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基因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撑。故选D。
12.抗除草剂和抗虫害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转基因性状,其主要目的可能是( )。
①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提高商品率 ③提高农产品质量 ④降低虫害损失,提高农作物单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B[解析]抗除草剂和抗虫害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转基因性状,可以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减少它们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虫害导致的减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产。抗除草剂和抗虫害的性状与化肥使用量无关,对商品率也无明显影响。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 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主要河流水系图。
3
材料二 位于巴拉圭盆地的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材料三 咖啡种植需均匀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
圣保罗的气候资料
月份 降雨量(mm) 1 2 22.4 2 26.9 3 4 5 6 7 8 9 10 11 20.3 11 24.9 12 21.1 12 26.5 238.7 217.4 159.8 75.8 73.6 55.7 44.1 38.9 80.5 123.6 146.8 200.9 21.7 19.7 17.6 16.5 15.8 17.1 17.8 19.0 平均气温(℃) 22.1 月份 降雨量(mm) 1 亚松森的气候资料 3 25.9 4 22.8 5 6 7 8 9 10 158.2 122.0 114.6 156.9 110.4 72.2 42.3 77.2 78.6 115.7 152.6 132.3 19.8 17.6 17.9 18.6 20.5 23.2 平均气温(℃) 27.5 材料四 亚松森东侧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矿业集团宣布在亚松森附近建造大型铝冶炼项目。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巴拉圭盆地湿地面积大的原因,并说出该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10分)
原因:盆地面积大,积水区域面积大;(2分)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水量丰富;(2分)地势低,容易积水;(2分)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2分) 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大;雨季扩大,旱季缩小。(2分)
(2)根据材料说出巴拉圭河ab河段与巴拉那河cd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不同点。(8分)
ab河段较cd河段:ab河段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水流速度缓慢。(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图示地区咖啡的生长条件。(9分)
海拔适宜,且地势略有起伏,排水良好;(3分)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3分)但降雨季节不均,不利于咖啡生长。(3分)
(4)分析力拓矿业集团在亚松森投资的铝冶炼项目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及该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
有利区位条件:靠近水电站,电力充足;铝土矿原料丰富;河运便利;靠近市场。(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对环境不利的影响: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产生环境污染。(4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作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4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转换场所,海洋中可再生能源可供利用的能量约为70多亿千瓦,是目前全世界发电能力的十几倍。下表示意各类海洋能全球总储量及我国可开发的能量情况。 类别 潮汐能 波浪能 温差能 盐差能 海流能 潮流能 全球储量(亿千瓦) 我国可开发能量(亿千瓦) 17 20 100 20 0.3 0.18 1.1 0.23 1.5 1.1 - - 材料二 海洋温差能发电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与深层温度的差异,转换热量成为电力,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然而在地理因素影响与经济效益考量下,世界各国对于温差能发电的努力尚无出色的成绩。我国地理环境适合海洋温差能发电,因此,在提倡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今天,对于温差能发电的相关研究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1)结合材料分析,全球储量最大的海洋能是什么?并简述该海洋能的特点。(9分)
温差能。(3分)特点:总储量大,属于可再生能源;(2分)能源清洁,可综合利用;(2分)能量密度低,时空变化大,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大。(2分)
(2)分析材料二中“世界各国对于温差能发电的努力尚无出色的成绩”的原因。(6分)
海洋温差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造成海洋生态破坏。(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小时内,甘肃舟曲的降雨量达77.3 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流域(海拔最高点3828m,最低点1340m)和罗家峪沟流域(海拔最高点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房屋5500余间。
材料二 自1823年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曾11次给舟曲县城带来危害,但县城范围仍不断地扩大。
材料三 下图为舟曲泥石流发生区域示意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9分)
自然条件: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集中,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触发条件。(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人为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3分)
5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C.(选修6——环境保护)
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区土地退化的重要标志。阅读喀斯特地貌区某小流域石漠化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下表为影响石漠化的人为因素统计表。 人为因素 比例(%) 过度樵采 不合理耕作 开垦 乱砍滥伐 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 过度放牧 31.4 21.2 15.1 13.4 10.7 8.2 (1)指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和山坡坡向,并说明原因。(9分)
10~30度,南坡。(3分)原因: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且多雨,水热较充足;(3分)一旦森林遭受破坏。地表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景观。(3分)
(2)针对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6分)
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6分,每点2分)
6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考前冲刺答案与解析
1.B[解析]①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最大没有达到90°,最小没有达到0°,说明该地地处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②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且冬至日为0°,说明该地处于北极圈;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为90°,说明该地处于北回归线;④地在秋分日到冬至日、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有两次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该地处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因此纬度高低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B。
2.A[解析]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A。
3.C[解析]进行空间定位可以发现②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④地位于印度半岛上。分析图可以发现④地正处于一个低压控制时期,所以可以判断此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进而可以判断②处此时受副高北移影响,天气高温干燥。故选C。
4.A[解析]空间定位可以发现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图示季节吹东南风。故选A。 5.D[解析]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故选D。
6.A[解析]近郊区由于基础设施变好,交通通达度高,环境质量优,吸引了核心区人口的外迁。故选A。
7.A[解析]日照百分率越大说明实际日照时数与理论日照时数越接近,日照越稳定;该值大小与天气状况关系密切;甘肃省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降水减少,晴天增多,年太阳日照百分率在36%~76%之间。故选A。
8.D[解析]与玉门市相比,陇南市纬度更低,热量条件好;日照百分率更低,说明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光照较少,昼夜温差较小。故选D。
9.C[解析]从甲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乙图中的低级协调型。故选C。
10.D[解析]从甲图信息可知,不同时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并不全是同步的,如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就快于经济发展,但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D。 11.D[解析]转基因生物就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基因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撑。故选D。
12.B[解析]抗除草剂和抗虫害是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转基因性状,可以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减少它们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虫害导致的减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产。抗除草剂和抗虫害的性状与化肥使用量无关,对商品率也无明显影响。故选B。
37.(37分)
(1)原因:盆地面积大,积水区域面积大;(2分)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水量丰富;(2分)地势低,容易积水;(2分)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2分) 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大;雨季扩大,旱季缩小。(2分)
(2)ab河段较cd河段:ab河段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水流速度缓慢。(8分) (3)海拔适宜,且地势略有起伏,排水良好;(3分)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3分)但降雨季节不均,不利于咖啡生长。(3分)
(4)有利区位条件:靠近水电站,电力充足;铝土矿原料丰富;河运便利;靠近市场。(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对环境不利的影响: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产生环境污染。(4分)
40.(15分)
A.[选修2——海洋地理]
(1)温差能。(3分)特点:总储量大,属于可再生能源;(2分)能源清洁,可综合利用;(2分)能量密
7
度低,时空变化大,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大。(2分)
(2)海洋温差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造成海洋生态破坏。(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条件: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集中,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触发条件。(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人为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3分)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C.[选修6——环境保护]
(1)10~30度,南坡。(3分)原因: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且多雨,水热较充足;(3分)一旦森林遭受破坏。地表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景观。(3分)
(2)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6分,每点2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