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来源:好兔宠物网
市政道路施⼯测量⽅案完整版

市政道路施⼯测量⽅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施⼯测量⽅案第⼀章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由业主提供的本⼯程设计⽂件。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件》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

⼆. 本⼯程执⾏主要现⾏规范、规程和标准⼯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城镇道路⼯程施⼯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排⽔⼯程施⼯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开挖⼯程施⼯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第⼆章⼯程概述⼀. ⼯程范围

本项⽬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城西侧,是溆浦县城⼀条规划的南北向的⼤通道。起点接G354与G241的交汇处(⽔⽥

垅)K0+000,终点与规划道路相接(梁家坡附近)K5+,路线全长,按城市主⼲路标准建设,道路标准横断⾯宽度为。⼆.道路起终点及平⾯⾛向

起点:与G354(S308⽼路)和G241(S224⽼路)交汇处(⽔⽥垅)终点:与规划道路相接(梁家坡附近)

道路⾛向:本项⽬起于G354(S308⽼路)与G241(S224⽼路)相接处,形成环形形平⾯交叉。路线总体⾛向为从北往南布设,与溆浦互通A匝道平叉后下穿湘黔铁路,从⼈民公园西侧通过后顺接已有的S224溆浦⼆桥(本次设计利⽤原有⽼桥作为左幅,新建桥梁为右幅),跨过溆⽔后偏离S224,从待建的城南学校西侧⽥垅中穿过,于梁家坡附近与规划道路相接。道路全长。

主要控制点:S308、溆浦互通A匝道、湘黔铁路、溆浦⼆桥、城南学校、S224沿线主要乡镇:仲夏乡、啰季乡沿线主要公(铁)路:G354(S308⽼路)、G241(S224⽼路)、湘黔铁路、溆浦互通A匝道、园艺路沿线主要河流:溆⽔三.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

主路:城市主⼲路,路基宽40m,设计速度60km/h;。园艺路互通A,B 匝道,匝道,路基宽,设计速度30km/h;。园艺路被交道路段,城市次⼲路,路基宽30m,设计速度30km/h。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城—A级;路⾯设计标准轴载: 100kN;

设计洪⽔频率:路基P=1%、⼤中⼩桥P=1%。四.⼯程规模

本项⽬路线长度为。路基计价⼟⽯⽅万m3,主线桥梁1座;平⾯交叉6处。主要⼯程数量表

本项⽬全线与多条规划城市道路相交,考虑到溆浦县城的总体规划尚在编制过程中,本次设计仅考虑了⼏条主要道路的平⾯交叉设计,其他道路均采⽤侧分带开⼝的处置⽅式保证现有地⽅道路车辆上下本项⽬。考虑的主要交叉⼝如下所述:K0+000与G354(S308⽼路)交叉(环形交叉);

K0+与溆浦⾄怀化⾼速公路溆浦互通A匝道交叉(T型交叉);K1+与迎宾路交叉(T型交叉);

K1+与集中⼯业园⼊园道路交叉(T型交叉)K2+与S243(⼈民西路)交叉(双T型交叉);K2+与园艺西路简易⽴体交叉;

K3+与G241(S224⽼路)交叉(T型交叉);第三章测量部署⼀. 测量⼈员组织机构

项⽬部组建以总⼯(技术负责⼈)为总负责⼈,专业测量⼯程师为负责⼈,各施⼯队成⽴现场测量⼩组的管理模式,⽤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测量的测量放样。⼆. 测量仪器的配备

本标段⼯程包括路基⼯程、路⾯⼯程、排⽔⼯程及附属⼯程。测量要求精度⾼,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全站仪和⽔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配备的主要仪器如下:

三. 测量⼯作基本要求1.施测原则

1)严格执⾏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作程序,先确定平⾯控制⽹,后以控制⽹为依据,进⾏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作同步校核的⼯作⽅法。3)定位⼯作执⾏⾃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作制度。

4)测量⽅法要简捷,仪器使⽤要熟练,在满⾜⼯程需要的前提下,⼒争做到省⼯省时省费⽤。

5)明确为⼯程服务,按图施⼯,质量第⼀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作作风。2.准备⼯作

学习设计⽂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员通过对总平⾯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程总体布局,⼯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准点的位置和⾼程。四. 测量⼯艺流程第四章施⼯测量⽅法⼀. 控制测量

1.平⾯控制系统的建⽴

1)开⼯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区平⾯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个点)采⽤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联测复核(此项测量⼯作进⾏时,最好与专业监理⼯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作量)。若发现标志不⾜、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程师和项⽬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后序测量⼯作。2)起始平⾯控制坐标⽹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平⾯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a.加密控制⽹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鉴于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控制⽹的布设在道路两侧红线外。

b.平⾯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全站仪,按《⼯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

c.平⾯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技术要求后,应填写

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同报送⼯程监理部专业监理⼯程师签证,如监理⼯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员。

d.经⼯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报验。

e.在⼯程施⼯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进⾏复测,以防⽌因施⼯⽽引

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影响施⼯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字资料,报送⼯程监理部。2.⾼程控制系统的建⽴

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准联测复核,测量⽔准基点时采⽤S1型精密⽔准仪配⽔准尺,按三等⽔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程师到场监督)。2)⽔准点加密测量

⽔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在标段施⼯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的稳定位置埋⽔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准路线,相邻两加密⽔准点间距离控制在100~200m,以确保在进⾏施⼯测量⾼程放样时能引测⾼程。⼆. 施⼯图审核

⼯程开⼯施⼯放线之前,项⽬部专业测量⼯程师应对整个⼯程施⼯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图的位置记录⼀起报送⼯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三. 道路⼯程测量⽅法1.⼯艺流程

2.操作⽅法1)测量桩位交接

a.测量桩位交接⼯作⼀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单位测量⼯程师交桩。交桩要有桩位平⾯布置图。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续。b.交接桩数量应根据⼯程的⼤⼩确定。如果与另外施⼯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少⼀个坐标点和⽔准点。

c.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d.施⼯单位应逐⼀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e.接桩后应及时进⾏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2)桩位复测

a.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b.桩位的坐标复测宜采⽤附合导线法进⾏,⾼程复测宜采⽤附合⽔准测法。

c.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

认后使⽤。3)布设施⼯控制⽹

a.在桩位交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施⼯控制⽹的布设。平⾯控制⽹的布设宜采⽤沿线路⽅向的附合导线;⾼程控制宜采⽤附合⽔准线路或三⾓⾼程测量。

b.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风的清晨或傍晚进⾏,以减⼩⼤⽓折光及⽓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c.⽔准测量可采⽤⼀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平均值。d.内业计算必须使⽤监理⼯程师认可的表式。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程师确认。e.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4)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a.在施⼯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施⼯需要,应及时以书⾯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b.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桩号中⼼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为保证填⽅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程师确认。

c.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断⾯,横断⽅向6~10点测量原地⾯⾼程。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断⾯,所有点位及⾼程数据应记录在册。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程作为清表后的地⾯⾼程。5)路基施⼯测量a.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于50m,平曲线上宜为5~10m。

i.路基施⼯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定安全距离处设⽴控制桩,其间隔不宜⼤于20m。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填挖⾼,⽤(+)表⽰填⽅,⽤(⼀)表⽰挖⽅。

ii.路基施⼯期间每⽉复测⼀次⽔准点。

iii.机械施⼯中,应在边桩处设⽴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于50m的段落内,距中⼼桩⼀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的控制桩,进⾏施⼯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iv.施⼯过程中应保护所以标志,特别是⼀些原控制点。

v.根据⼯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桩、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b.填⽅路段

填⽅段路基每填⼀层恢复⼀次中线、边线并进⾏⾼程测设。在距路床顶内,应按设计纵、横断⾯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程准确测设到中⼼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程控制并⾃检,⾃检合格并报监理⼯程师确认后,⽅可进⾏下道⼯序施⼯i.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的坡脚线,直线段每20⽶⼀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和5⽶⼀个桩,并注明填⽅⾼度。

ii.施⼯过程中,每填筑⼀层,根据坐标法和填⽅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深度。iii.每填筑到⼀定的⾼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整坡⾯。c.挖⽅路段

路基挖⽅段应按设计⾼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开槽线;每挖深⼀步恢复⼀次中线、边线并进⾏⾼程测设;⾼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的部位。挖⾄路床顶1m左右时,⾼程点应与附后的⾼级⽔准点联测。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挖⽅宽度计算法,放出路基挖⽅的开⼝线。d.路⾯基层施⼯测量

i.路⾯基层施⼯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平⾯测设时,应定出该层

的中⼼与边线桩位。边线桩位放样时应⽐该层设计宽度⼤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ii.⾼程测设时,应将设计⾼程按⼀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程控制桩上;在使⽤摊铺机作业时,此时⾼程控制桩应采⽤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

应⼤于10m。在摊铺机⾏进中,应有专⼈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从托盘掉下时,应⽴即重测该处⾼程。iii.当分段施⼯时,平⾯及⾼程放样应进⼊相邻施⼯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iv.在交叉⼝或其他不规则地段,⾼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格⽹进⾏。e.路⾯⾯层施⼯测量

i.路⾯下⾯层施⼯测量:在使⽤摊铺机进⾏路⾯下⾯层施⼯测量时,其施⼯

测量⽅法同路⾯基层。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必要时,应适当调整压实系数。

ii.路⾯中、上⾯层施⼯测量:当摊铺机采⽤下⾯层同样的⽅法作业时,其施⼯测量⽅法路⾯基层。若采⽤浮动基准梁作业时,在摊铺机起步阶段应测量熨平板的平整度及⾼度;进⼊正常摊铺后,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程,以保证摊铺厚度。iii.在交叉⼝或其他不规则地段,⾼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格⽹进⾏。f.路缘⽯、边坡施⼯测量

路缘⽯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m;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于30m或采⽤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于3m。⾼程控制桩的间距与上述⼀致。四. 排⽔⼯程测量⽅法1.施⼯前测量准备1)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

施⼯前,要认真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程进度安排。到现场找到各交点桩、转点桩、⾥程桩及⽔准点位置。2)校核中线并测设施⼯控制桩

中线测量时所钉各桩,在施⼯过程中会丢失或被破坏⼀部分。为保证中线位置准确可靠,应根据设计及测量数据进⾏复核,并补齐已丢失的桩。

在施⼯时由于中线上各桩要被挖掉,为便于恢复中线和其他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应在不受施⼯⼲扰、引测⽅便和易于保存桩位处设置施⼯控制桩。施⼯控制桩分中线控制桩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控制桩两种.3)加密控制点

为便于施⼯过程中引测⾼程,应根据原有⽔准点,在沿线附近每隔150m增设⼀个临时⽔准点。4)槽⼝放线

槽⼝放线就是按设计要求的埋深和⼟质情况、管径⼤⼩等计算出开槽宽度,并在地⾯上定出槽边线位置,划出⽩灰线,以便开挖施⼯。

2.市政排⽔⼯程施⼯测量1)设置坡度板及测设中线钉

市政排⽔⼯程施⼯中的测量⼯作主要是控制市政排⽔⼯程中线设计位置和管底设计⾼程。为此,需设置坡度板。坡度板跨槽设置,间隔⼀般为10-20m,编以板号。根据中线控制桩,⽤经纬仪把市政排⽔⼯程中⼼线投测到坡度板上,⽤⼩钉作标记,称作中线钉,以控制市政排⽔⼯程中⼼的平⾯位置。2)测设坡度钉

为了控制沟槽的开挖深度和市政排⽔⼯程的设计⾼程,还需要在坡度板上测设设计坡度。为此,在坡度横板上设⼀坡度⽴板,⼀侧对齐中线,在竖⾯上测设⼀条⾼程线,其⾼程与管底设计⾼程相差⼀整分⽶数,称为下反数。在该⾼程线上横向钉⼀⼩钉,称为坡度钉,以控制沟底挖⼟深度和管⼦的埋设深度。五. 竣⼯测量

竣⼯测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其内容包括:中⼼线、⾼程、横断⾯图⽰、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与⾼程。1.质量标准

表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L为⽔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表中桩桩位测量的限差要求

注:s为控制点到中桩的距离(m)。六. 测量注意事项1.平⾯控制测量

1)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认真,做到测量前要先计算,测量过程中要复算,测量完之后,做好复核⼯作。2)在选择测站基点时,要选⽤已经批复的加密点。仪器要调平并对准导线点位,后视点的棱镜杆⽓泡要居中,监测点的棱镜杆要⽴直,误差控制在±5mmm范围内。2.⾼程控制测量

1)⽔准测量,仪器要经常检校,读数时要仔细,测量采⽤闭合线路或者附和线路,以减⼩测量误差或出现测量错误。2)⽔准后视点选⽤已批复的可以使⽤的加密⽔准点。测量完之后,先复核,后要与现场仪器测量点位相⽐较,核对是否有出⼊。3.仪器管理

施测⼈员进⼊施⼯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

技术室要按贯标程序⽂件要求建⽴测量仪器台账。

测量队仪器由专⼈负责保管,保证仪器的完好性,始终处于正常使⽤状态,并定期进⾏保养。测量仪器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具有检验合格证,鉴定周期满后,要技术送检校验。

测量所使⽤的仪器精度要满⾜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全站仪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垂直⾯上其他⼯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施测⼈员在施⼯中应坚守岗位,⾬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看护。施⼯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所⽤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测量⼈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做规程作业。

使⽤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钢尺使⽤后表⾯有污垢技术擦净,长期储存时尺带涂防锈漆。七. 道路测量⽰意图第五章成品保护

1.所有测量成果,资料应有专⼈保存、管理,不得涂改、遗弃或丢失。

2.测量控制点应先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且应做明显标识,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各种控制桩⼀律⽤⽔泥加固和砌砖围护;在桩位旁注明点号。

3.已测设完的⾼程、中线桩应标识清晰,同专⼈负责,不得改动或破坏。⼀旦发现被改动或破坏,应⽴即停⽌使⽤,由测量⼈员重新测量。

4.做好桩位保护的宣传教育⼯作,使施⼯⼈员和当地群众⾼度重视,做到不碰桩位、不在桩位上堆压物品、不遮挡桩位之间的视线。

5.施⼯中测放好的临时点位应及时交付施⼯⼈员保管使⽤,需要进⾏复测或报验时应有专⼈在现场负责保管。6.测量资料应及整理,原始测量数据应保留原件,需要使⽤时可采⽤复印件。第六章施⼯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平⾯控制⽹:各层控制⽹确⽴后,必须经严格的闭合校验,平⾯控制⽹中,各⽔平⾓误差90度⾓为±20秒,距离测量精度⾼于1/10000。各楼层闭合检验所形成的记录资料均应报监理复核认可,然后⽅能进⼊下⼀道⼯序测量。

2.为保证测量误差满⾜要求,⽔平⾓测设采⽤测回法进⾏测量,即在每测设完⼀个⽔平⾓后,倒镜测回观测,然后取前后两个半测回⾓读数的平均值对已测设的⽔平⾓进⾏修正。

3.⽤于测量的全站仪、⽔准仪、钢尺在施⼯前应进⾏校验,并按计量规定进⾏周检,合格后⽅可使⽤。4.在施⼯过程中,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设备进⾏校核并应记录在册。5.定期将施⼯控制点与⾼程控制点进⾏联测,避免使⽤误差超限的控制点。

6.应及时、准确掌握⼯程设计变更或其他情况的变化,建⽴健全技术交底与测量交底签字制度,避免因资料或数据交接的错误⽽导致测量质量事故的发⽣。7.所有内业计算成果应建⽴复核制度。

8.测量作业前要严格审核起始依据的正确性,测量中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作步步有校核的⼯作⽅法,以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可靠。

9.⽔准测量前要对仪器严格检校,观测中注意消除视差,尽量使前后视线等长和选择奇偶测站的操作⽅法,必要时采⽤上午往测、下午返测的⽅法进⾏观测,以避免闭合差超限。

10.⾓度交会法定位时应尽量使交会⾓接近60°。除了布设控制⽹时考虑这⼀因素外,交会时也不能将仪器始终固定在某控制点上,⽽应根据交会点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必要时也可在控制⽹上增设插点,以保证定位精度第七章安全措施

1.测量⼈员施测时,应设专⼈指挥过往车辆、机械。交通繁忙的路⼝应设置明显标志,并由专⼈指挥交通。尽量避免在交通繁杂的路⼝或通道架设仪器,遇有特殊情况时应设专⼈负责安全监护和疏导交通。

2.测量⼈员在下沟槽作业时,应配备安全帽等设备;在通⾏道路上作业时,测量⼈员要穿着反光背⼼;如在⾼压输电线或其他易燃、易爆品仓库附近作业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并谨慎使⽤对讲机等带电设备。

3.仪器应由专⼈使⽤、保养和保管,架设的仪器禁⽌离⼈,严防碰撞,不得将仪器架设在不稳固的基础上及易坍塌的沟槽边,架设仪器的场地应清除杂物。危险地区设专⼈负责安全监护。使⽤中要采取防撞、防⾬和防晒措施;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应装仪器箱内搬运。仪器的长途运输要采取防震措施,存放仪器要采取防盗、防⽕和防潮措施。4.夜间作业时测量⼈员应穿着带有荧光反射标志的作业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