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编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指导集训 1 看透题目好写作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专题一 看透题目好写作

第1节 考情规律

命题形式 题目特点 词语式 标题作文 短语式 句子式 短语式 半标题作文 句子式 话题作文 联想想象式 考 情(典型) 日成一事(有导语) 致十年后的自己(有导语) 题一:有一种声音(有导语) 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有导语) 我心目中的良师(无导语) 与______相处的日子(有导语) 如今,才知道______(有导语) 我的一次______决定(有导语) 题二:其实______就在我身边(无导语) 数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号(有导语) 主 题 教育引导 联想想象 写人叙事、教育引导 联想想象 写人叙事、寓意 写人叙事 教育引导 写人叙事 教育引导 联想想象 综合上表可知,作文题目有如下规律: 1. 命题形式:标题作文、半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2. 题目特点:标题作文和半标题作文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3种;话题作文为考情总结 联想想象式 3. 写作主题:有“教育引导”“写人叙事”“寓意”“联想想象”这几种,以“教育引导”和“写人叙事”为主。 4. 其他:作文写作方向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基本没有审题障碍。

第2节 标题作文的审题

(例子)

日成一事,事不在大,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不在乎轰轰烈烈,而在乎精心行之,踏实而为,有始有终。阅读一本书,就读懂这本书的要义,去粗取精;结交一个朋友,就沐浴品质的芬芳,扬长避短;游览一处风景,就谛听自然的呼唤,心随景动;经历一次挫折,就展露一种胸怀,坦然面对……

请以“日成一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出现,一经查实,酌情扣分。,

- 1 -

第一步 细审题

1. 审题目。(1)审限制词。“日成一事”中限定词是“日”和“一”,限定了完成这件“事”的时间是“一天”或“每天”,个数是“一件”。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写成多件,也不能写发生在一个长时间段的事。

(2)审关键词。“日成一事”的关键词是“成”,意思是“成就”“做好”,表明这件“事”必须是成功的经历。

2. 审导语。由“事不在大,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可以看出“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精心行之”即注重细节,“踏实而为,有始有终”是完成一件事情的态度,强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可半途而废。“阅读一本书”“结交一个朋友”“游览一处风景”“经历一次挫折”则提示了作文的内容,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同时也提醒考生写作时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因此,写作时不要仅限于记叙这种表达方式,而应该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3. 审写作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除了诗歌外的任意文体都可以选择,这完全由考生的喜好决定;作文字数不能过少,需要保持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出现,一经查实,酌情扣分”,要求考生不能随便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对于不能避免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可使用符号代替,否则会扣除相应分数。

第二步 巧立意

1. 成长故事:读一本书,练习书法、画画、摘抄……

2. 校园生活:环卫工人风雨无阻打扫卫生、按时开校门的大爷…… 3. 家庭生活: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家风的影响…… 4. 社会生活:“中国梦”的实现……

第三步 精选材

立意方向 立 意 日成一事,每天进步一点,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传承国粹。 成长故事 每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选 材 “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也有声……”这首歌让我正式与国画结缘,开始了国画之旅。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的画技有所提高,这更坚定了我传承国画的信心。 一向害怕体育、身体羸弱的我,在体育测试中总是成绩平平。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每日的锻炼计划,不但顺利通过了测试,而且还锻炼了身体。 帮助他人让生活更有意义。 我加入了学校的“学雷锋”小组,周末时,来到敬老院

- 2 -

陪院里的老人们聊天,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大家一起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利用一天的时间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被作者满怀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激情、乐趣看待花草树木的心态感动,进而明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 日成一事,是他们奉献精神的体现。 他们的身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他们早出晚归,装扮着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打扫卫生。 我们班是全年级公认的差班,成绩差、纪律乱,几乎连他人品质 一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改变总会发生。 校长都认为我们班无可救药。但是新调来的班主任,用他的耐心和爱心,一步步引导着我们,先从按时上课开始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的,我们变了…… 不怕慢就怕停止。成功来自坚持不懈,而不是浅尝辄止。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日成一事”。 蜘蛛结网,蚂蚁搬家,蜗牛前行……它们速度虽慢,但经过每天坚持不懈地为了目标而努力,终获成功。 《厉害了,我的国》正在热播,我们在心怀激荡之余,不难想到这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是“日成一事”的不断努力。 国家发展 范文展示

日成一事 旁 批 “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也有声……”偶然听到朋友在放这首歌,→引出“事”的内容——国我竟被它吸引,跟着轻哼起来,一曲终了,仍觉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这才想起问她歌名。她说是《水墨丹青》,这四个字可真把我的魂儿都摄走啦。我会心一笑,正是这水墨丹青的中国画,牵动了我的国粹情。 画。 回去跟妈妈说我想学国画,妈妈只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开始了, 就不许轻易放弃,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我痛快地答应了,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国画之旅。教我的老师是市里的国画名家,尤其擅长山水画。所以我的国画之旅是从画山水树木开始的,这一开始便没了尽头。 犹记得我照着老师的样子,指尖紧握笔杆,在黄色的毛边纸上歪歪扭扭地画下第一棵“树”时,惨不忍睹——墨在纸上张牙舞爪,全然不像老师那样服服帖帖。正在我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挽救时,老师握紧我的手,铿锵有力地说:“拿笔要紧,下笔要有力,我们国画讲笔法,重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初次画国画时的情形。 写意而不重写实。”我没有想到国画里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聚精会神, 谨慎地练着线条的笔法。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坚持练一小时的国画,日复一日,我的手指磨出了同龄人没有的茧。因为学习国画,我收获了坚→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有所收获。

- 3 -

持的定力,我懂得了做事需专注。感谢国画,让我得到这份终身受益的气定神闲,心如止水。 随着画技渐入佳境,我对国画从喜爱渐变到热爱。毛笔一上手,宣→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得画技纸一铺开,我胸中的丘壑就在上面一点一点勾勒渲染出来。中锋清秀圆润,偏锋粗犷豪放,胶墨作点,干笔皴擦,最后还有一笔淡墨,轻轻渲染出远山。每完成一幅画,盖上红红的印章,一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作画时,心境永远是淡然的,呼吸永远是轻轻的,所以我享受与国画在一起的时光。我对它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深深的依赖。 我爱它,所以我要坚持下去,将它做到极致,让这份穿越千年的美走进更多人的心中,把我对国画的一往情深“说”给更多的人听。 日复一日,日成一事,我坚信,这一切会实现的! 更加纯熟。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对国画的喜爱之情。 →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 【名师点评】此文行文流畅,感情丰富。开头引用李玉刚的《水墨丹青》营造了深远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国粹情,一下子就摄住了读者的心,确为妙笔。

技巧总结

(一)审题目

1. 审限制词。即要仔细阅读题目中对时间、地点、人物、数量、方位、范围等的限制。如2018玉林“少男少女当自强”,限制人物是“少男少女”;“初中生活二三事”,限制了时间范围是“初中”,事情的数量是“二三”。

2. 推敲题眼。题眼是指题目中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题目是句子的,句中动词往往是“题眼”;题目是短语的,往往其修饰或点明重点的词语是“题眼”。如2015南宁“日成一事”的题眼是“成”,需要围绕“成”来写,“成了什么事”“为什么成了”;而“新的起点”中的题眼就是“起点”,围绕“起点”来写,“什么阶段的起点”“面对新起点的期许”等。

3. 领会“言外之意”。多角度理解题目中关键词句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如2012北海“我长大了”,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等,那就理解得太浅显了,写出来的作文在选材立意上就不够上乘。如果能够寓理于事,写出正处于花季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就准确把握了文题含义。

以上三个方面是审题的切入点,具体如何审题可尝试下面两个技巧:

(1)疑问引领法。一般针对题目,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自问自答。如2012南宁“我心目中的良师”,首先明确“良师”是谁?可以是课堂中的老师,还可以是父母同学,作品中的形象,甚至可以是某个物品、某种动植物……其次说清楚“师”为什么会成为“我”心目中的“良师”,“他”带给“我”怎样的影响?这样连续追问下去,文章的写作对象就会逐步拓展,写作内容也就会逐渐丰富。

(2)添枝加叶法。词语类的作文题目,审题时可采用加词法来降低难度。如“尝试”,可以增加前缀,从写作对象考虑:我的尝试、妈妈的尝试、蚂蚁的尝试等;从情感角度考虑:大胆的尝试、失败的尝试、

- 4 -

让人兴奋的尝试等。还可以增加后缀,从内容角度考虑:尝试做早餐、尝试学国画等;从感悟角度考虑:尝试理解妈妈、尝试享受独处等。 (二)审导语

北部湾经济区近2年考查的作文都有导语,导语有引出标题、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提示选材范围和角度、提示写作重心等方面的作用。认真阅读导语,可有效避免跑题。 (三)审写作要求(审写作要求在此处统一讲述,后文“技巧运用”中不再出现)

写作要求有时会对字数、文体等方面提出限制。北部湾经济区近2年关于字数的要求是“不少于600字”“字数600字以上”,这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关注字数,达到要求。写作还有保密性、公平性要求,即“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被扣分。另外,如果考题为半标题,还会要求“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写作文前一定要记得写题目,否则也会被扣分。

提分小练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时光慢慢走,岁月慢慢流,我们没有时光机,再也回不到过去。所以,时光请你慢慢走,慢到可以让我停下脚步来享受每一分每一秒;慢到可以让我记住父母眼角的皱纹,鬓角的白发;慢到可以让我有勇气拥抱最初的梦想……

请以“时光慢慢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审限制词 审中心词 审导语 题目的限制词是___________,要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时光慢慢走”的中心词是________,要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的导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写作要求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半标题作文的补题

(原则:熟悉、贴切、新颖、正确、深刻)

例子

(2018北部湾经济区)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被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 5 -

请以“如今,才知道______”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第一步 细审题

1. 审题目

题目中已知信息有“如今”“才”“知道”三个词,而破题需要把握三点:

一是文中有“我”。尽管半标题给出的部分中没体现“我”,但“我”是隐含其间的,考生必须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写“我”的亲身经历。

二是必须明确所写的经历应是过去的,但这一经历对如今仍然有持续性的影响。从“如今”一词来看,要求写出“如今”对于过去的某个人、某件事、某句话、某个场景、某次经历等与“曾经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是有了截然相反的认识。“才”字表明过去和他人、某物的接触让自己对某一情感或者某一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或者幡然醒悟。

三是从过去的“一些人”“一些情感”“一些体验”“一些疑惑”……引发深刻的感悟,这些感悟对“我”的人格成长、境界提升、修养加强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这就要使所写的生活故事、经历等上升到因事悟理的高度。此题选材可实可虚,可大可小。可以写实,如写往昔的人、事、物;可以写虚,如写某种抽象的情感——幸福、快乐等;可以写成大事,如国学精神内核;也可以写生活琐事,如妈妈的唠叨。虽然作文素材难免有雷同,但能够从雷同的素材中,挖掘出素材背后蕴含的独特意义,阐发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则会深化立意,脱颖而出。 2. 审导语

导语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导考生回望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关的一幕幕生活片段。认真审读导语后,我们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悦纳珍视”“发觉珍惜”“真切获得”“清楚解答”……意在指引考生正确立意,即过去的故事和经历中的“有些领悟”是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而产生的一刹那便使“我”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要在作文时挖掘“某个时刻”过去的人生经历对于个人成长过程中带来的积极意义,写出心灵获得的体悟。

第二步 巧立意

重复的力量、坚持的意义、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 成长感悟 ↑

留守儿童、中国速度←社会见闻← 如今,才知道 →家庭生活→亲情、幸福…… ↓ 校园生活 ↓

友情、师生情、学科知识……

第三步 精选材(可根据上面的立意图表在下面表格空白处补充符合文题的补题、立意与选材)

- 6 -

角 度 补题示例 立 意 选 材 我学习书法没几个月就彻底封存毛笔初级:如今,才知道我也可以做到 高级:如今,才知道坚持的意义 宣纸,后来又觉得写好钢笔字最实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显著,又想撂挑子。偶然看到豆瓣对于电影《冈仁波齐》的介绍,便在一个周末看了电影,其中小女孩目光纯真一路叩拜的情形使我心有触动,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省。 成长感悟 初级:如今,才知道读书的意义 高级:如今,才知道阅读是一种最佳的独处方式 初级:如今,才知道成长的路上会有坎坷 高级:如今,才知道挫折是一种财富 初级:如今,才知道我 家庭生活 在等他回家 高级:如今,才知道那是爱的絮语 初级:如今,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 高级:如今,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 从小内向的我习惯了把自己藏在角落里,新来的班主任在语文课上点名让我初级:如今,才知道我校园生活 也可以很自信 高级:如今,才知道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我在老师爱的举动中,从内向胆小变得自信,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回答问题,明明昨晚已经温习好的内容,可面对大家的灼灼目光,我却怎么也张不开口。眼角余光看到老师温和的目光,一直微笑鼓励地看着我,不知怎么就慢慢有了力量,虽然磕磕巴巴,但还是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回答了出来。 父亲每晚归家时门锁轻微的碰撞声、小亲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是最强大的力量,最美的爱。 姨自行车的车铃声、与弟弟嬉闹玩耍、奶奶与爷爷的相濡以沫……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琐事,都是爱的絮语,用独特的力量,为我们驱散生活的恐惧。 在带着目的阅读的过程中,我爱上了这种与自我相处的独处方式。 我曾是一个不爱读文学类书籍的人,但语文老师布置了阅读名著的任务,我只能硬着头皮去读。渐渐的,我在阅读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喜欢上了这种最佳的独处方式。 坚持下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 7 -

后来,老师在作业本的批语上,课后的辅导中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初级:如今,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 高级:如今,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 放暑假和父母回老家,看到村子里大多初级:如今,才知道留社会见闻 守儿童的存在 高级:如今,才知道父母陪伴的意义 看到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形,意识到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呼吁关注留守儿童。 都是老人和小孩,我很好奇,就问父母:“怎么都是老人和小孩啊?”“大人都出去打工了。”“哦。”在老家停留的那几天,我看到了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状态,这才意识到我多么幸福。 范文展示

如今,才知道那是爱的絮语 夏天的夜晚闷热无比,爸爸很晚还没有回来,客厅里,妈妈似乎在等待中睡着了。我却眼睛盯着天花板,无法入睡。即使强迫自己闭上眼睛,跳跃的思维却没法像眼皮一样听话,依然漫无目的地跑个不停。 我猛地坐起身来:为什么不能像往常一样很快入睡呢?细细思索,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燥热的天气、可恶的蚊子,而是那个久违的声音还未响起,习惯的等待还未有着落。 我在等爸爸回来的声音。爸爸每晚回来后,门锁都会在安静的家里发出“咔哒”一声轻响,那脆脆的一声,似安心进入梦乡的号角,听到后就能放下顾虑,安心入梦。门锁的碰撞声也像是给我的梦境加上一道安宁的锁,任何噩梦烦扰都无法侵袭。 这声音,是一个迟归者向家人宣告:“我回来了。”这普通的金属碰撞声被家人和等待赋予了生命,成为哄人安心入梦的爱的絮语。 类似这样的爱的絮语,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小姨每次回来时自行车铃的“叮铃”声,与弟弟嬉闹玩耍时他“呵呵”的笑声,早旁 批 →文章以情境描写开头,采用倒叙,先告知结果,再提出疑问,吸引读者的同时自然地开启下文。 →普通的金属碰撞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代表着亲情与安心,是爱的表达,更是爱的絮语。 →列举生活中亲人间的独特絮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晨出门时妈妈轻声的叮咛,做错事时爸爸严厉但却暖心的责备…… 其中蕴含着只有家人间才会有的关怀、等待与温情。 想起早晨坐在客厅给爷爷奶奶读报纸,爷爷拿了梳子,一下一下轻轻地帮奶奶梳理一头银白的头发,偶有掉发,就小心地攥在手

→细致的动作描写,突出爷爷与奶奶数十年相濡以沫的关怀与温情。- 8 -

心里藏起来,奶奶在偶尔睁眼时发现了爷爷的“小动作”,又把眼睛闭上,装作没有看到的样子,只是嘴角却漾起柔和的笑纹。我不愿打破这温暖的幸福,只含笑轻声读报,唯愿岁月静好,这一刻可以久长。爷爷奶奶间这种大半生的相濡以沫的陪伴,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眼神,未尝不都是爱的絮语。 “咔哒”,门发出一声轻响,是爸爸回来了。我的思绪也被这美妙的声响拉回,慢慢地沉淀安稳下来。接着,我又听到妈妈的说话声,她在轻声问爸爸吃饭没,今天累不累……哈,原来妈妈也没有睡着。这份等待与关怀不正是爱的絮语吗?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凡音琐事,用独特的力量,传递爱,为我们驱散生活的阴霾。 与上文简述的其他“絮语”相呼应的同时,使文章详略有度,层次分明。 →结尾对门锁碰撞声再次描写,在照应开头的同时,也自然地结束了全文。 【名师点评】文章文字自然质朴,感情细腻流畅。什么是“爱的絮语”呢?初读文题,读者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全文读罢,恍然大悟:原来爱的絮语就是生活中特定的声音、久违的等待、互相之间的关怀和相濡以沫的陪伴。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处理细腻情感上的流畅文笔,更佩服其表现这种情感的能力——细腻地描写、娓娓地叙述、丰富地联想。同时,全文详略安排得当,首尾照应,收束自然,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技巧总结

(一)审题

1. 审清已命题部分的显性信息。比如“成长,因______而精彩”。给出的信息有“成长”“精彩”,可见写作时要选取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健康风貌的内容,写出精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认为精彩。

2. 审清未命题部分的隐性信息。我们仍以“成长,因______而精彩”为例,题目中“因”就隐含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重点写出精彩的过程和原因。此类词还有“最”“也”“还”“再”“更”“其实”等词,这些词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二)补题

1. 具体事物补题法。就是将要写的内容细化成具体事物,或者加上一个修饰性词语。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2017北部湾经济区半标题作文“与______相处的日子”,可以从身边的人或物补题,可补题“妈妈”“老师”“朋友”“窗边的含羞草”“书籍”等。 提分小练

题目:当我面对______________的时候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题目:打开__________的思路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2. 抽象事物补题法。这种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如2016北海半标题作文“别让______离我们远去”,可从真善美等方面抽象补题,可补题“诚信”“善良”“爱心”“真诚”“分 享”“宽容”“守信”等。 提分小练

- 9 -

题目:我渴望__________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题目:美在__________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3. 特定情境补题法。如2014南宁半标题作文“我的一次______决定”,可补题为“艰难”“正确”“英明”等;半标题作文“那些______的日子”,可补题“缺少雨水滋润”“彼此心照不宣”“拼命奔跑”等。 提分小练

题目:__________最好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题目:不再__________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 修辞手法补题法。如半标题作文“没有______,哪有______”,可补题“风雨”“彩虹”等,这里的“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等,“彩虹”比喻成功等。

提分小练

题目:__________的滋味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题目:与__________的约定

你的补题:(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注意:补题时还可采用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对比、结合传统文化及热点事件等方法,补写出更加高级的题目,为自己的作文添彩。

第4节 以小见大巧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而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立意,巧妙地确定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需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一起重读教材,学习如何以小见大,巧立意。

学点1 平常小事,深挖一层,确定主旨

【重读教材】

莫怀威·《散步》(统编七上6、苏教八下20)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10 -

……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评:选取日常生活中“散步”这个小素材,宣扬了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的美德和义务,表现了亲情、责任、生命等主题。 【中考在线】

如2016北海“别让______离我们远去”,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想到一些品质,如诚信、助人为乐等,若填写这些内容,文章可能会显得比较空洞,但如果从小立意,则可能易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补题为“别让助人为乐离我们远去”,写作时,可由“助人为乐”步步缩小范围。提到“助人为乐”可能会想到“雷锋”,雷锋虽不属于这个时代,但他的精神还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所以作文的落脚点可在“周围的雷锋”身上,使文章的立意小而深刻。

如2015北海“我喜欢这样的旅行”,第一层次的立意是写自己出去游玩的见闻体验,抒发内心情怀:在旅行中见到不一样的风景,身心放松,喜欢这样的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不一样的事,使得这次旅行变得不一样,喜欢这样的旅行……不过,如果你能对“旅行”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里的“旅行”不仅可以指外出游玩,还可以指抽象意义的“旅行”,比如“文化之旅”“阅读之旅”等,进一步挖掘,让立意更深刻。

学点2 升华个人情感,站到环保、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立意

立意时,要紧抓题目往深处想,能够想到家国情怀、写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绿色生态等,则文章的格局会比较大,立意也会更深刻。 【重读教材】

吴伯箫·《灯笼》(统编八下4)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点评: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 【中考在线】

如2018北部湾经济区“如今,才知道______”这道文题,可以从高铁入手,写高铁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由此想到中国速度,想到中国的科技发展,由此上升到为祖国骄傲的高度。

如2012南宁“我心目中的良师”这道文题,可以从京剧入手,写“我”在和京剧接触的过程中,京剧为“我”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追寻曲中人的足迹,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明白做人的道理,感受

- 11 -

京剧的魅力,由此上升到国粹美的高度。

再如“______,一直都在”,我们可以写“刺绣,一直都在”,表达对刺绣的关注和无限赞美,深度建议上升到文化角度,以小见大上升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并发出“愿我们拾起暂且遗失的珍宝,在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分小练

下面是芳芳同学看到的一个画面,请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加上一段文字,升华一下主旨。

忽然,两位相携而行的老人映入我的眼帘。他们虽然步履蹒跚,但是却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默契。两位老人走得很慢,仿佛要将生命和生命的回味延伸,又像在经历了风雨之后,细细品味这芬芳的温馨。

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评分标准

一类 50~46分 切题,中心突内容 (21分) 二类 45~41分 切题,中心三类 40~35分 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 四类 34~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 严重偏离题意。 五类 29~20分 六类 19~0分 出,内容充实,明确,内容立意正确,深刻。 行文流畅,语言准确生动,充实,立意正确。 文从字顺,语言比较生动,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语言 (16分) 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多样。 语言通顺,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 (1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结构完整,层结构尚完整,结构层次混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不整洁。 新颖、巧妙。 构思新颖。 字体工整、美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次比较清楚。 层次尚清楚。 乱。 字迹清楚,书写、标点、格式基本符合要求,卷面干净。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文面书写(3分) 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卷面干净。

- 12 -

补充说明:(1)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2)字数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3)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一经查实扣2分。(4)半标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没有完整题目的扣2分。

- 1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