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民乐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探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近代国民乐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探析 ■朱意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上世纪2O年代至30年代是中国音乐创作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创作和发展中国新音乐。早在 2O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曾志惠就提出“为中国造一新音ft,”的9l-&- ̄张。五四运动后期,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传 入 ̄1'3a对新音乐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明确的-/A..iy,,那就是在引进西方音乐的同时,在不丧失我国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创作 ,适应时代潮流、代表中国民族性格的新音乐。我们今天的史学界称之为国民乐派。 关键词:近代音乐民族特色国民乐派 我国近代音乐是在上世纪2O年代兴 起.并在30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逐渐 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特有的音乐模式.这 一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民国初 年学堂乐歌的产生和中西方音乐之间的碰 撞.并且使双方在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相互 的借鉴和融合。形成了中国音乐特有的形 式。这一时期的作品如(oq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愿》以及《大江东去》等,都是凝聚了 近代音乐家思想的结晶.他们通过不断地学 习、借鉴和挖掘,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从某种 程度上说这是真正意义的国乐。 上世纪2O至3O年代是中国音乐的 黄金时期,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这一时 期音乐的主流就是创作和发展新音乐 早 在20世纪初.当时的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曾志卷就提出“为中国造一新音乐”的理 论主张。五四后期,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 传入。人们对新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有了进 一步明确的认识.那就是在引进西方音乐 的同时.在不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前提 下 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国新音乐.并 且在当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音乐风格.即 国民乐派。 当时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就是西方 作曲技术的运用 经历了学堂乐歌时期倚 曲填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作手法.作 曲家们逐渐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作曲技 术来创作中国自己的艺术歌曲,并积极探 索新的民族音乐风格 当时最能体现作曲 家们创作特点的有三个方面:西方音乐体 裁多样化的尝试.多声思维在新音乐中的 运用以及民族风格的探索 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新音乐创作中. 声乐体裁所占比例最大,艺术歌曲、群众 歌曲、合唱歌曲以及歌剧都从不同程度上 进入了人们的音乐生活。其中,萧友梅在 1920年回国后谱写了大量的声乐作品。 由于萧友梅早年留学德国的经历.他所创 作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德国艺术 歌曲的痕迹,较为有影响的有<问>、《春江 花月夜>等。虽然这些作品在后人看来旋 律调性单纯、伴奏也较为简单.但这些作 品都是在人们刚刚接触到西方音乐的情 况下谱写的.所以在当时也是一种大胆的 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声乐作品创作的发展.在20年 代涌现出不少音乐家,他们分别是:赵元 任、黎锦辉、邱望湘以及李树化等。他们开 始了大量声乐作品的创作.这其中包括了 为专业音乐教育与音乐会而创作的艺术 歌曲.还有大量的清唱剧、群众性合唱歌 曲、电影音乐以及流行歌曲,这些不同体 裁的声乐作品都在这一时期不断登上了 音乐舞台 并且这其中有许多歌曲至今都 广为传唱,如《大江东去》(青主曲)、《玫 瑰三愿》(黄自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曲)等,还有黎锦辉创作的流行 歌曲《夜上海>等。 与声乐作品的创作相对应的是另一 种音乐体裁是器乐作品。在2O年代后期, 大量器乐作品的创作也逐渐走入中国音 乐家的笔下,其中钢琴独奏曲、小提琴独 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和交响乐较为突出 起 初这些不同的器乐作品都是大量模仿欧 洲音乐的创作手法.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是赵元任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以及 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和《小夜曲》等,这 些作品大都较为简单.也都是最开始模仿 欧洲音乐模式的尝试写作 随着作曲家们 思想的逐渐成熟和创作技法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这些尝试开始融入了中国民族的 元素,如钢琴作品《偶成》就是在旋律上有 了较为鲜明的民族风格 到了3O年代, 钢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 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纷纷问 世.使中国钢琴音乐迈向了一个新的台 阶。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贺绿汀的《牧 童短笛》、《摇篮曲》,俞便民的《C小调变 奏曲》以及老志诚的《牧童之乐》等等。这 些作品在创作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 味”.并且在当时都得到了中外人士的认 可.对当时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导向 性的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这一时期的小提琴作品也是较为成 熟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马思聪 他在3O 至4O年代了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 如《摇篮曲》、《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 《牧歌》等。马思聪的作品大多能较好地解 决中西音乐融合这一难题.他的作品主题 鲜明、旋律优美、雅俗共赏,具有突出的民 族风格.成为这时期小提琴音乐的代表. 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这一时期的其它音 乐形式如管弦乐、交响乐以及室内乐等也 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代表人物有马思聪、 谭小麟、冼星海以及江文也等。其中管弦 乐作品中较为突出的是贺绿汀的《晚会> 以及《森吉德玛》,两首作品民族风格浓 郁,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音乐的迅速发展 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其中在3O年代表现最为突出 这一时期 的音乐形式主要体现在西方音乐体裁和 创作手法的广泛运用.如多声部思维和创 作技法的普遍使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 渐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得这一时 期的中国音乐创作手法日趋成熟 作曲家 们在突出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将中国 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 发展手法以及节奏 特点等发面进行了巧妙地结合.逐渐形成 了当时中国特有的音乐学派即国民乐派 参考文献: …钱仁康.学堂乐歌是怎样旧曲翻新的【J】_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01). 【2】王飞.中国艺术歌盐的起源与发展特征 【J】.黄河之声,2008.(O4). 【3l夏荣华.学堂乐歌创作手法初探【J】.四 川戏剧.2006,(05). f4l康明安.试论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J】.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O2). 【5l陈乃平.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课兴起之原 因【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6I杨芳营.浅谈“学堂乐歌”时期的歌曲创 作【J1.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