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诗歌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句,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最后一段的抒情语言,感受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自学质疑。
1.查阅资料,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1 / 5
(1)杜甫(712—770):字 ,河南巩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诗人。杜甫善于把握重大的政治题材,对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也善于捕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借以抒写内心比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属于 者。
(2)歌, 的诗,古代 的一种体裁。查阅资料,了解并简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写作背景。
2.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风怒号 挂罥 沉塘坳 三重茅 飘转 见此屋 3.反复朗读,理解词义。
卷我屋上三重茅:
唇焦口燥呼不得: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倚杖 布衾 俄顷 丧乱 2 / 5
大庇
突兀
4.借助注释,试译句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
6.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或发现:
3 / 5
。
二、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1.组内互动探究并展示:
阅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翻译全文,并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接力赛”。
2.组际互动探究并展示:
(1)本诗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寓情于客观描写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通过朗读、品味1——3自然段关键字、词、句来感悟。)
(2)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理想与愿望?(朗读、品味第4自然段语句)
诗人的思想可贵在哪里?(联系全文思考)
(3)我的问题我做主:
三、迁移运用,快乐积累。
杜甫还在哪些诗词里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你还知道其他的“古仁人”也和杜甫一样的胸怀天下吗?你曾有过如此令人敬佩的切身体会吗?
4 / 5
四、达标检测。
1.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C.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例如:“怒号”:用拟人手法极写出风的猛烈无情,形象生动且有力度。
D.全诗将记叙、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2.背诵诗歌:诗的最后一段,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仁人之心”。背诵时要注意体会诗人的这种情感。
五、学习反思。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