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隧道掘进施工技术的几点分析
前言:川渝地区天然气管网调整改造工程北外环集输气管道(三期)工程(龙岗¬——渡口河段)全长160km,设计山岭穿越隧道总共4座,最短隧道长度900米,最长隧道长度1500米。相比较而言,这些隧道断面小,坡度大,难于组织施工,下面以魏家山隧道为例浅谈小断面隧道的掘进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魏家山隧道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隧道水平长度1206.6m,总长度1262.5m,其中IV级围岩1133.3米,V级围岩129.2米,采取“平巷-斜巷”形式。进口686.25米,为8.205%上坡,出口576.25米,为46.63%下坡。隧道断面净宽2.7m,净高2.7m(其中墙高1.5m,拱高1.2m)。
二、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安排两个隧道施工队由进出口端同时掘进,采用“两头相对掘进,隧道中部贯通,全断面开挖作业,初支紧跟,隧道贯通后再施工二衬”的总体施工方案。隧道进口平巷部分采用无轨运输方式,采用扒渣机装渣,机动车运输至指定弃渣场;出口斜巷部分采用有轨运输方式,采用小挖机装渣,利用卷扬机牵引矿车有轨运输至洞口,再通过装载机运至指定弃渣场。
三、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五、施工方法和工艺
1、隧道掘进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文字说明。
⑴测量放样:进口掌子面采用全站仪每循环放样,将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标示出来,并根据爆破设计将炮眼孔位用红油漆点画出来。出口斜巷坡度大,每次采用全站仪放样时间长、效率低,所以洞口安装一台激光定向仪,激光点投射到掌子面,技术员根据图纸将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标示出来,并将炮眼位置点画出来。每20米用全站仪检查一次开挖断面、中线和标高,并经常检查激光定向仪是否有变动,确保激光投射准确固定。
⑵钻眼爆破
隧道断面小,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采用人工钻眼,每班4名工人、3台风枪钻孔,严格按照设计爆破方案进行打眼装药爆破。
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cm~5cm以内。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2m时,外插角为3o),尽可能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小于10cm。同时,应根据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装药前,必须用由小于炮眼直径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吹净。装药需分片分组按炮眼设计图确定的装药量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起爆网络采用复式网络,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联结时要注意:电雷管脚线金属部分应刷净杂质,采用串并联方式:各炮眼雷管连接数量应尽显相同、电阻相等,引爆雷管应用黑胶布包扎。网络联好后,要有专人负责电阻导通检查。起爆网络不通或电阻差异太大,必须重新连接符合要求后,才能起爆。
⑶通风排烟
爆破过后立即打开通风机进行排烟,通风约30分钟后值班人员携带气体检测仪到隧道内进行有害气体检测,达到作业条件后安排出碴人员进入隧道内作业。
⑷出渣运输
出碴前先用小挖机对掌子面附近进行排险,将松动的石块撬落,排险完成后再组织出碴。
進口平巷采用扒渣机装碴,小农用车运碴,一次性将洞内弃碴运至指定弃碴场。
出口斜巷采用小挖机装碴,卷扬机提升矿车运碴至洞外碴场。 ⑸初期支护
根据设计图纸,V级围岩采用格栅钢架和锚网喷联合支护,IV级围岩采用锚喷支护,局部挂网。V级围岩较破碎,自稳能力差,每循环开挖后,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到掌子面;IV级围岩开挖后,围岩自稳能力相对好些,为加快施工进度,按掘进5~10米支护一次。
六、施工管理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1、要保持均衡生产,不可偏废。开挖和初期支护要基本同步跟进,不可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也不可为了抓进度忽略了控制超欠挖。
2、安全质量管理要严抓不松懈,要形成制度,专人负责。对于安全风险较高的如火工品管理、斜巷提升系统的管理等更要重点监管,只有在确保安全质量受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加强施工组织加快施工进度才是正确的做法。
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用以指导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包括掌子面前方围岩预探、地下水情况预探和瓦斯等有害气体探测等,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制定下步施工措施,防止盲目施工。根据围岩量测结果修定初期支护参数,确保隧道安全。
七、小结
魏家山隧道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自进洞施工以来,安全质量受控,进度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平巷150~160米/月,斜巷80米~90米/月),基本实现了均衡生产,有序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然,该隧道施工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斜巷绞车提升系统选型与工程实际不很匹配,绞车提升系统施工能力远大于工程需求,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设备配置选型时需要仔细考虑计算,过大易造成浪费,偏小则施工能力不足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只有搭配合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